吳玉嫦
摘 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有重要的作用,其功能和價值主要是引領做人、引領做事。做好初中道德與法治科組建設,從思想共識、步調一致、尊重規律、注重細節、實踐反思等措施,引領學科教師演繹好課程教學,更好地助力道德與法治課堂。
關鍵詞:科組建設;思想共識;尊重規律;注重細節;實踐反思
根據社會發展形勢,近年國家對思政課及其思政教師不斷提出新的任務和要求。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思想政治課作用不可替代”[1]。這足以體現思政課的重要性。這是新時代對思政教師工作的新方向。因此,抓好科組建設,引領學科教師與時俱進,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成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在科組教研工作中開展了以下措施。
一、從心出發,團結協作
科組是學校教研的主陣地,科組建設是否有效開展,直接關系學校的教學效果。科組是一個小集體,需要大家交心齊干的桃李園。為了讓科組教師“交心”,我將心比心,在生活上真誠關心、盡自己能力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在工作上發揮引領、示范的作用,把教學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在教學研討中提出建議,共同探討、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在平等而積極的教研氛圍中做到心靈共振,使科組教師能真正把“心”交到工作上,形成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
實踐告訴我,開展工作的前提,首先就要做好“人心”的工作。當你做到“以人為本”,那么就能人心所向,這是成功的開始,也能事半功倍。
二、思想共識,步調一致
習近平總書記對思政課教師提出“立德修業”“鑄魂育人”“守正創新”的基本要求,后來更提出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2]。這明確指引我們思想上必須重視,因此我組織科組學習最新文件精神,談個人感受,寫心得交流分享。讓教師在思想上提高覺悟、形成共識,真正明白作為思政教師肩負的使命和責任。
實踐告訴我,當大家形成統一思想觀念后,行動起來才會步調一致聽指揮,大大提高科組的執行能力,管理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三、尊重科學,合理安排
初中三個年級雖有不同的教學內容,但知識間又有內在聯系,整個初中階段知識體系是螺旋式上升的,是密切聯系的。所以要有“三年一盤棋”的觀念,對三年教學有長遠的規劃,要尊重科學,遵循學生成長的規律,每年要有具體的教學計劃策略和方法,合理使用教學手段,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為此,我要求科組老師在開學前就做好前期工作計劃。開學后連同專職心理教師共同研討學生問題,獲取資料,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我校道德與法治課最受學生歡迎,這和我們尊重科學、制訂合理的計劃是分不開的。
實踐告訴我,科學的計劃是成功的一半。知己知彼,抓住學生的心,他們的學習才會從被動轉向主動,教學效果自然會提高。
四、做實做細,資源共享
我校是普通中學,考試排名一般在區10~12名(共24間),但教學質量就是學校的生命線,所以我從細節著手,首先抓好常規教學工作。我有明確而細化的要求:首先備課,每個教師在開學前學習和預備教材,開學后結合學生情況進行個人備課;其次,每周固定2節備課組活動,大家對一周新課進行研討,重點放在教學環節的設計和選用素材上,然后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形成集體備課資料進行共享;最后,每個教師要根據自己上課的實際情況進行第三次修改備課并及時交流。由始到終三個年級的備課組活動做到常態化,正是由于這份堅持,我們學科成績不斷進步。在本學期期末區統考中,初三備課組排全區第5名,初二備課組全區第7名,初一平均分比區高出4.26分,僅次于名牌重點中學三水中學附屬初中,還超過另一個重點中學,排在全區第2名。三個年級的同時進步絕非偶然,這是措施得當、細節功夫做到位的最好證明。當然,在常規教學中我還有對作業的要求。由于我們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所以,我要求每個班都要進行分層布置作業,讓基礎較好的學生有發展的機會,讓后進生有學習的自信心。教師悉心批改后進行查缺補漏,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實踐告訴我,當你把一件平凡的事堅持做到極致,你就可以創造不平凡。
五、深入淺出,實踐反思
道德與法治課具有時代性特征。要利用時政新聞和教材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事件,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此,我組織開展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研究,在課前自學、新課引入、新課探究過程中,充分利用學案和創設的情境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深入淺出地講解觀點,并通過研討課等實踐活動,不斷地總結經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實踐告訴我,成功在于大膽嘗試和不斷積累,當你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知識,終會有施展的機會。
六、虛心學習,取長補短
教學工作中,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不要驕傲或氣餒,不要忘了初心。我們身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人和事,任何時候都要虛心學習,取長補短。
實踐告訴我,社會是不斷進步和發展的,抱著“為人師表”的初心,靜下心來潛心教學,才能厚積而薄發,才能方得始終。
參考文獻:
[1]劉建德.道德與法治:課程定位與演繹:以初中道德與政治為例[J].中小學教育,2018(2).
[2]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