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琳
摘 要:高中的美育除了要挖掘當地的文化歷史外,還應該讓學生更加關注社會現象,讓學生除了學習之外,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走進社區、街道甚至是鄉村,通過參與這些活動,使學生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美育不能只限于刻板的理論灌輸和形式教育,更應該注重學生從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中發現對美的感悟,注重對當下社會現象的敏銳感知和體悟,建立起自我與天、自然、社會及人文的聯接。學校培養的不只是畫家,不僅要畫石膏頭像這些冰冷的東西,更應該讓學生的作品有溫度,讓學生去進行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體驗美育的價值。
關鍵詞:實踐;團結;新樣;美育;社會
一、團結藝心
今年年初,金華市教研室組織了“團結藝心,共繪明天”的活動。筆者所在的學校積極地參加了這次活動。在這期間,同學們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學生在家期間,在缺少創作材料的情況下,在沒有老師面授指導之下,他們克服了困難,完成了一大批作品。其中一位同學還獲得了金華市一等獎的好成績。
特殊時期,學校雖然停課,但停課不停學,學生在家上著網課。接下來學生將面臨選考和學考的測試。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學生何以表現出這么大的創作熱情?而相比之下,許多高中生因為課程多,學習壓力大,美術課形同虛設。
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浙江省二級特色示范高中,美術是學校的特色專業,每屆開設兩個專業美術班。筆者從事美術高考教學已十多年,學校每年有多人考上美術院校。但我們發現,有些學生到了大學后不會畫畫了,甚至厭惡畫畫。問題出在哪?我們除了教授學生掌握各種應試技巧外,我們還教了學生什么?長期以來,受高考這一“緊箍咒”的束縛,我們的教學都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各種適合考試并取得高分的套路。美術教育不應該等同于應試教育,它應該是美育教育,是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途徑。美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美術班的專利。近些年,完成課堂教學之余,筆者嘗試著讓學生走出學校這個象牙塔。
2015年,全國山地車運動會在永康市龍山鎮舉辦。應當時戴副市長的邀請,筆者帶著學校學生利用周末時間為龍山鎮創業園繪制百米文化長廊。面對露天巨幅畫卷,習慣于紙上作畫的學生該如何去完成?這對高中生來說是不小的挑戰。于是,我帶著學生來到永康圖書館及上網查閱當地的人文歷史資料。在查閱相關資料后,我們發現陳亮的故里正好是龍山鎮橋下鄉。這就為我們創作提供了素材。陳亮是永康的歷史名人。陳亮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將陳亮的事跡搬到陳亮的故里,可謂接地氣。但陳亮的故事很多,該選哪些作為切入點呢?后來我們找到了陳亮與辛棄疾的一次會面的故事,于是把這段歷史佳話作為創作的題材。南宋淳熙十五年冬,大雪紛飛,雪中一人策馬飛奔。是名士陳亮,日夜兼程八百里,慕名來訪英雄辛棄疾。辛棄疾隱居于江西上饒帶湖山莊。眼看將至,陳亮連連催馬,雪滿路途。根據這段史實,我們將故事分為十個場景:千山暮雪、怒斬馬頭、步行前進、秉燭夜談……畫面采用連環畫的形式,用國畫來表現故事內容。萬事開頭難,開篇“千山暮雪”應怎樣表現大雪紛飛,策馬奔騰?后來有一個學生提到了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其中“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風雪夜歸人”的詩句與第一幅畫面的意境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人物和場景刻畫上也有相似之處。于是我讓學生在草圖上勾勒出大雪紛飛中,一人策馬而行,遠處是崇山峻嶺的場景。在雪景處理上,我們采用傳統畫面暈染的技法,將畫面中的天空位置用淡墨層層染出,等畫面半干時,再用白顏料配少量的天藍色灑在樹梢枝葉處。這樣,一幅“大雪紛飛,策馬奔騰”的場景便躍然墻上。
在“秉燭夜談”這個章節中,一個學生提出陳亮和辛棄疾兩人都有著相同的政見,兩人遭遇都很相似,辛棄疾被貶隱居于深山,陳亮幾次上表都未被采納,之后又遭人誣告,幾次入獄,英雄無用武之地。且兩人都是俠士,喜歡豪飲,可謂一見如故,所以這一場景可以畫成“舉杯對飲,對酒當歌”的畫面,背景配以蘭、竹,象征文人的精神。
細節上,為了能更好地還原歷史的真實性,我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宋代的建筑樣式是怎樣的,他們的服飾又有什么樣的風格,學生將它們畫成草圖,再搬到正稿中來。學生長達兩個多月利用周末精心創作,終于完成了百米文化長廊。在全國山地車運動會開幕當天,我們繪制的陳亮文化墻成亮點,得到了省市領導及專家的高度認可。在這次創作中,同學們雖說比較辛苦,但通過這次活動,他們對專業學習有了更大的興趣。為了能畫好陳亮,學生翻閱大量資料對陳亮精神及其文化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這比平時對教科書上的只言片語的學習效果更好。
三、利用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進行美育
美育不能只限于刻板的理論灌輸和形式教育,更應該引導學生從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中發現美、感悟美,注重對當下社會現象的敏銳感知和體悟,建立起自我與天、自然、社會及人文的聯接,提升其創造和創新的能力,而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2015年,筆者所在的學校面臨著二級特色示范高中的評估。評估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學校的特色辦學。美術教育是筆者所在學校對外的一張名片,每年有多人考上藝術院校,且師生在各類比賽中也頻頻獲獎。但筆者認為,美術教育不能只有藝術高考,還應包括更加豐富的課程內容。結合我校的傳統及學生的情況,我將平時選修課中的剪紙課程進行了改良。傳統的剪紙大多數是民間藝人完成的,有造型古拙、裝飾性強的特點。我們學生有一定的造型能力,而且還學習了色彩,在顏色搭配方面應該是不錯的。于是我嘗試著給學生一些永康的風景名勝的黑白照片,讓他們用速寫線描的方法畫出來,再拷貝到剪紙上。學生將現有的十幾種不同顏色的紙進行搭配、鏤空剪刻。每種顏色完成一個場景,最后采用套色版畫的方法將幾種顏色的紙剪好后重疊在一張畫面中,再用膠水將它們粘貼在一起。在選紙上,我們也進行反復實驗,最后選取了材質較厚的油光紙與卡紙相結合,最后呈現出非常好的效果。在后來的評估中,學生展示出的套色剪紙展覽為學校的成功評估助力不少。此后,有很多兄弟學校也到我們學校來取經學習。其在隨后參加的浙江省中小學生藝術節上也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四、在實踐中體驗美育的價值
美育除了要挖掘當地的文化歷史,還應該讓學生更加關注社會現象。學生除了學習,更應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來,帶著學生走進社區、街道甚至是鄉村,通過參與活動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在創作完龍山文化創業園墻繪之后,我們受到了石柱鎮政府的邀請,為其創作“五水共治”的宣傳畫。2013年,浙江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的目標。對于這一命題的創作,學生該如何去理解?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怎樣通過繪畫表現出來?筆者帶著學生查閱相關的報道和新聞,后來受到習近平同志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啟發。在創作中,我們在畫面中央繪制了一大片湖面,遠處山脈起伏,湖的彼岸樹木茂盛,岸邊房屋錯落有致,湖邊停靠著些許船只,遠處幾只野鴨正悠閑地嬉戲,好一幅“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的詩意圖。作品完成后,當地百姓都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這成為當地宣傳“五水共治”的一張名片。
學生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專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讓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我們也嘗試著將社會現象與高考教學相聯系,找到其契合點。2019年,永康市舉辦了以“大美永康”為主題的大型藝術展,展示了永康的藝術教學成果。在這次活動中,為了展示我校美育的教學成果,筆者帶著學生來到后吳進行了一個星期的寫生活動,這也是我們高考教學的課程安排。后吳是永康歷史文化的一個縮影,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面對大自然,學生用心地感受著……“外事造化,中得心源”,他們將真實的感受訴諸筆端,所思所想躍然紙上。
通過一系列的美育教學,我們讓學生走出了學校,來到社區、街道,來到鄉村、田地,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芳香,去感受一花一葉的氣息,去聆聽樹木的聲音,去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讓學生關注社會現象,回報社會,為社會服務。這些活動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體現。筆者覺得學校培養的不只是畫家,不僅要畫石膏頭像這些冰冷的東西,更應該讓學生的作品有溫度,讓學生去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體驗美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春梅.基于美育理論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探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2]王大根.美術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尹少淳.初中美術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尹少淳,童富勇.現代教育新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