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傳森
摘 要:中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一方面可以讓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影響中學生的全方位發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有效的體育教學均是他們關心的問題。不過,國內中學的體育課堂教學現在依舊存在不少問題,如質量水平低、效率不高等。分析了中學體育在課堂教學上現有的問題,探索教學有效性得以真正提升的途徑,同時基于此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課堂教學;體育;問題;策略
一、中學體育課堂現有問題概述
1.教學觀念先進性存在不足
中學體育教學現在秉持的教學理念缺乏先進性。體育課堂教學一個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讓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得到切實提高,當前多數中學體育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卻并未從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強化學生體魄出發落實相關教學實踐,僅是讓學生掌握體育項目的基本技能。這一方面與我國新課改倡導的教學理念不符,另一方面亦對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利。過去的體育教學難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缺乏趣味性和豐富性的教學讓學生失去了參與的興趣,這既沒有辦法使當下學生的體育素養現存問題得到改善,也無益于體育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
2.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和學生現實生活脫節
中學的體育課堂在教學內容上主要是技能教學,內容枯燥、趣味性不足,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課堂氛圍沉悶,無法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來。體育運動是競技運動,離不開持之以恒的練習,然而,體育課堂固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大減,課堂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體育教師需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其趣味性,將學生的目光吸引過來,把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把教學內容自然而然地融入學生的生活,繼而促使學生身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讓體育課堂教學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3.教學方式豐富性不足
中學體育教師現在遵循的教學方式依舊是“一言堂”,將體育項目基本技能教給學生是課堂上的重點內容,未注重激發學生自身的能動性,無趣單調的課堂氛圍、豐富性不足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課堂效果并不理想。此外,體育教師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時未考慮學生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教學方式“一刀切”:一方面,身體素質不強、接受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對基礎技能沒有辦法全面掌握,久而久之就會對體育課堂興趣全無;另一方面,身體素質強、接受能力高的學生亦沒有辦法獲得與其學習力相匹配的發展。如此一來,體育課就喪失了原本的效用。
二、提高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1.及時更新教學理念
過去陳舊的教學理念沒有辦法適用于當下素質教育的發展水平,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作用不大,更新教學理念能夠切實提高體育有效課堂教學。所以,體育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應在教學內容里穿插系統的教學理念。除了確保學生對體育技能可以有效掌握外,體育課堂也要能提升他們的身體素質,與此同時,亦不能忽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從而促使學生的綜合素養達到一個新的水平。要想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將體育鍛煉變成學生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更新體育課堂的教學理念就成了必然的要求。
2.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
過去常規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因課堂教學模式持續性的發展已然沒有辦法對現今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予以有效滿足。所以,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除了提高體育有效課堂教學外,體育教師應借助多樣化的形式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如此方可將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調動起來,強化其積極鍛煉的決心。此外,利用多媒體開展體育教學能將學生之于課堂的熱情大幅度地激發出來,將其注意力吸引過來;借助多媒體技術加深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認知,這是因為多媒體的運用能確保技術環節的直觀生動,進而提升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向往。
3.確保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具多樣性
現在一些中學的體育課堂在教學內容的發展上滯后于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目標及原則,所以體育教師應豐富課堂內容,使其更具多樣性,繼而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學內容應結合學生實際,綜合考量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化需求,同時將其穿插至學生日常的生活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課堂上教師傳授的知識并加以踐行,切實提升身體素質。教學內容不可囿于講解體育技能,要豐富體育鍛煉項目,增強其內容的多樣性,讓學生更有興趣去學習和練習,從而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幫助學生全方位發展。
總之,在促使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到更高水平方面,體育運動在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開展課堂有效教學,能促使教學質量得到大幅提升,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鑒于中學體育教學缺少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也不夠豐富多樣,整合并改進多種教學方式,繼而提高人們身體素質就成為必然,這亦是體育教育事業得以長足進步和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
參考文獻:
[1]王怡榮,吉晨.探討如何提并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J].體育世界(學術級),2018(9):172-173.
[2]萬小弟.淺析提升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1):212.
[3]梁水華.關于提開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