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琨
摘 要:鄉土地理資源是高中地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入鄉土地理案例,開展鄉土地理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熟悉的鄉土氣息中認知整個地理知識結構框架,是理論聯系實際,實現高中地理教學的必經途徑,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也讓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有效培養,充分發揮了鄉土地理教學資源的德育功能。
關鍵詞:地理;家鄉;鄉土地理;風土人情;發展
高中地理學科中的人文地理知識,對于學生認識和了解一個地區的地理特征、文化特色、風土人情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影響。統編高中地理新教材更加注重人文地理的育人功能,通過有效的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德育,實現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鄉土地理資源的融入,能夠拉近地理學科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讓學生通過身邊的自然地理資源和人文鄉土氣息精準地理解地理概念,把握地理知識內涵,如此才能以點帶面,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讓地理學科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的德育功能。筆者通過高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知識部分的教學實踐,以當地有關地理知識剖析為例,就鄉土地理教學資源對學生德育的作用,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培養學生“生于斯長于斯”的愛鄉之情
愛自己的家鄉,是高中學生應有的道德情操,然而卻不能盲目地去愛,學生在不了解自己家鄉的山水風貌、風土人情、發展狀況等情況時,何談愛家鄉可言?在講授“地貌”這章內容時,當讓學生通過課本知識了解到各地的地貌基本特征和常見的地貌類型之后,及時將家鄉的地貌類型問題展示出來,在學生探究討論認識的基礎上,及時加以引導,使學生準確認識我們所處的正是典型的秦巴山脈延伸段的丘陵地貌。在學習氣候的差異時,以我們隴南為例,明確北溫帶氣候的特征和變化,進而將其特殊性進行分析討論,讓學生明確“北國之雄,南國之秀”的差異原因,在學生親身感受自己所處的氣候類型和環境特征、地理風貌等條件下,樹立學生鄉土文化自信心,培養學生鄉土地理環境自豪感,根植學生愛家鄉的深刻情感。
二、開闊學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視野
如果說鄉土地理資源僅僅是一個點,那么這個點便是打開世界之窗的焦點。身邊的地理知識我們極其容易獲取,也能根據具體的特征分析形成的原因,但是要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地理風貌和風土人情,開闊學生的地理視野,我們還是要以當地的相關地理知識為起點,讓學生在對比的基礎上,感受地理學科的人文魅力。在分析世界人種分布和宗教分布等人文知識點時,必須首先讓學生了解當地的人種類型,特別是對黑人、白人、黃種人的理解,學生極容易出現認知誤區,誤以為我們國家有黑人、白人、黃種人之分,通過世界三大人種分析之后,讓學生明白我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主要以黃種人為主,這時再將世界三大人種分布的狀況圖展示出來,讓學生準確把握分布的具體范圍。
三、鍛煉學生“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踐能力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實踐能力極強的課程,絕不是僅僅依靠講得“天花亂墜”所能實現的,實踐能力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一,要突出學科的實踐性,就必須從身邊的地理資源著手,這樣一來,鄉土地理資源便為學科實踐提供了土壤保障。對于當地氣溫變化、降水量等,完全都可以通過學生平時的觀察積累和測試實踐來完成,對于大山海拔高度的測試,我們可以以徽縣鐵山為例,測量尋找海拔最高點。又如,對徽縣境內的河流發源地、山脈走向變化、行政中心所在地、集市分布、宗教場所、物產分布、植被土壤、預防自然災害等方面進行考察,完全可以在熟悉當地地理圖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實踐探索來完成相應的問題,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認識程度,還能進一步感受當地鄉土地理知識的獨特性和區域內差異性。
四、啟發學生“我心歸處是吾鄉”的責任擔當
只有了解家鄉的地理特征,才能激發學生的愛鄉自豪感,才能更加凝聚學生保護環境、建設家鄉的熱情,才能進一步培育學生的責任擔當。縱觀人文地理學科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尤其對于鄉土地理資源而言,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發展的,作為學生而言,他們也是鄉土地理資源變化的親歷者、見證者。特別是近年來在新農村建設基礎上鄉村的變化,硬件設施完善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次生問題,古村落廢棄、農業衰落、田地荒蕪、水土流失、工業污染以及產生的廢棄物、生態環境的破壞等,讓環境污染持續蔓延。2021年,國家在脫貧攻堅完成基礎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鄉村全面振興必須在遵循當地地理環境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因此,地理教學中融入鄉土地理教學資源,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家鄉地理環境的認知程度,自覺樹立起保護家鄉環境,努力建設家鄉的責任和使命,激發學生立志改造家鄉面貌,促進家鄉可持續發展,推動家鄉開拓生態發展新模式,真正為家鄉的發展出一份力,這本身就是對學生德育等綜合素質的全面升華。
總之,鄉土地理課程資源是地理學科中的一個特殊部分,相對于整體地理知識,鄉土地理資源又是整體地理知識中的一個典型代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效融入鄉土地理知識點,貼近生活、直觀形象,便于學生熟悉整體地理知識框架,也為學生開展地理實踐、培養學科素養綜合能力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只有進一步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思路,才能讓鄉土地理教學資源的育人功能得到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劉志遠.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案例的開發嘗試[J].課程教育研究,2014(21).
[2]林華.深化地理課程改革應加強鄉土地理素養教育[J].地理教育,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