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雁
揚琴在我國的發展歷史長達數百年,而在戲曲音樂中融入揚琴伴奏對我國戲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不僅改變了傳統戲曲的伴奏模式,更推動了戲曲節奏與演出方式的變革。當前階段,揚琴在戲曲伴奏中得到廣泛應用,揚琴的運用使戲曲內涵更為豐富,戲曲演奏更為獨特。因此,對揚琴在戲曲樂隊中的表現特色加以研究論述是十分必要的。
一、揚琴在戲曲音樂伴奏中的主要形式
揚琴在民樂界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如今也廣泛應用在戲曲伴奏樂隊中。這是因為它無論是用于獨奏還是伴奏,都具有音區范圍廣、音色清脆明亮、富有表現力等特點,富有很強的融合力,是樂隊中富有橋梁作用的樂器。
目前,各大戲曲學院都開設了揚琴課程,主要傳授揚琴訓練方法與彈奏技巧,還有一些需要付費的專業系統化課程。學習者在初次學習揚琴時,可以借助相關閱讀教材勤加練習,以此掌握揚琴在戲曲音樂伴奏時的技巧。但想要充分發揮揚琴伴奏價值,將其與戲曲音樂充分融合,在整體上加強戲曲音樂伴奏效果,則是學習者需要認真鉆研的一大問題。通常情況下,學習者應用揚琴伴奏戲曲音樂時,會采用不同的音樂元素,以此豐富戲曲伴奏風格,從而起到良好的創新效果。針對揚琴伴奏的主要形式而言,其分為三點:1.節奏型伴奏形式。主要為了凸顯戲曲音樂的表現節奏,通過應用揚琴,使戲曲音樂更具表現力,充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將觀眾帶入到音樂意境中。2.輔助伴奏形式,主要為增強戲曲音樂的藝術感染力,使戲曲音樂的表現內涵更為深刻,將揚琴作為輔助伴奏進行表演。例如《香妃與乾隆》這一戲曲音樂,就采用了揚琴輔助伴奏的表現形式。3.共同演奏形式。主要為表演戲曲音樂時,不僅需要揚琴進行伴奏,還需借助二胡等其他樂器,通過應用多樣化的樂器元素,最大程度豐富戲曲音樂表現效果。通過此種方式,使戲曲音樂在表現時充滿藝術張力與感染力,可以充分顯現出戲曲音樂的節奏變化。不僅如此,在演奏戲曲音樂時,揚琴伴奏還具有加花、輪奏等表現形式。
二、揚琴在戲曲音樂伴奏中的應用分析
揚琴與戲曲音樂的整合,屬于新型音樂藝術表現形式。通過二者的整合,可以增強戲曲音樂演奏的表現色彩,同時有助于激發音樂創作者的藝術靈感。想要充分掌握揚琴彈奏技巧,最大程度融合揚琴與戲曲伴奏,就應系統化分析揚琴伴奏過程,以此提高伴奏效果。揚琴常見的伴奏戲曲類型主要為越劇與黃梅戲。在越劇中應用揚琴伴奏時,伴奏人員會最大程度凸顯揚琴表現力,并協調處理樂隊曲調與揚琴伴奏,以此提高樂隊表演的藝術感染力。例如,在越劇快板中,通過應用揚琴,可以重點突出某個重音,使伴奏效果更加明顯。此外,在越劇拖腔演奏中,演奏者會借助揚琴重點傳達某種情感,使戲曲音樂的整體色彩發生不同變化,可以起到顯著的襯托作用,使戲曲音樂更具感染力。而在黃梅戲中,揚琴伴奏的應用過程相對復雜,對伴奏人員的專業技巧要求較高。這其中,伴奏人員需充分掌握黃梅戲各個唱段與曲牌等內容,隨后借助揚琴伴奏,進一步豐富黃梅戲表現效果。不僅如此,伴奏人員需要靈活應用節奏型伴奏等形式,應結合戲曲音樂的實際內容,不斷變換戲曲音樂的表現形式,使揚琴與黃梅戲在融合過程中更加完整、和諧,最大程度突出揚琴的應用價值。最后,在使用揚琴進行戲曲音樂伴奏時,伴奏人員需要勤加練習伴奏技巧,應充分掌握節奏變化等內容,并通過刻苦訓練,不斷提高揚琴伴奏演奏水平。
總結上文,在創作與演奏戲曲音樂時,揚琴演奏者應準確把控音樂變化節奏,正確傳達戲曲音樂蘊含的情感,并充分發揮出揚琴伴奏的表現價值。同時,演奏者需不斷加強音樂專業技能,應具備良好的音樂藝術素養,通過正確把握音樂節奏,不斷提高揚琴伴奏表現水平,為促進我國戲曲藝術良好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尹露:《戲曲伴奏中揚琴的運用探討》,《北方音樂》,2019年第10期,第179頁
2.于文玉:《談揚琴藝術的發展》,《戲劇之家》, 2012年第6期,第45頁
(作者單位:大慶歌舞劇院)
責任編輯 岳瑩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