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縣新倉鎮文化站,安徽太湖 246400)
群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這為公共文化服務部門帶來了很大的考驗。為了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促進群眾文化事業的繁榮,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文化館、文化站應該不斷加強群眾文化輔導工作。
群眾文化輔導能夠大大提升群眾文化素質,能夠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具有非常關鍵的價值與意義。
與學校不同的是,文化館、文化站面對的是當地的全體群眾,從年齡上劃分,有兒童、青少年、中老年等群體,可以說覆蓋了當地所有的居民,甚至還可以通過互聯網來擴大服務范圍,面向社會上更為廣闊的群體。文化館、文化站對群眾進行文化輔導,能夠彌補學校教育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短板,能夠使群眾自發、自覺地接受文化藝術知識,長此以往,將會大大提升群眾文化素質。尤其是對于農村地區的群眾文化輔導來說,更是非常有必要的。農村群眾相對來說文化藝術素養較為薄弱,接受藝術熏陶和藝術輔導的機會也更少,鎮文化站通過加大群眾文化輔導,能夠使更多的農村群眾接受高雅藝術的熏陶,營造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從而大大提升群眾的文化藝術素質。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但是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加深,各種文化不斷交鋒,傳統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而群眾文化輔導的過程中,文化館、文化站會在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文化藝術的輔導過程中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滲透傳統文化,提高群眾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群眾文化輔導過程中,由于面對的群體十分復雜,需要提供的文化輔導形形色色,因此文化輔導工作是非常艱巨的。我們在此過程中,應該秉承教育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差異性原則這幾點原則,進一步優化群眾文化輔導。
群眾文化輔導是對群眾進行書法、美術、舞蹈、聲樂、器樂等的輔導,是需要通過輔導來提升群眾的文化藝術素質,使其掌握一定的藝術技巧,獲得一定的藝術知識,因此具有教育性原則。
在群眾文化輔導的過程中,文化館、文化站不僅會傳授文化、藝術知識和技能技巧,還會組織大量的文化實踐活動,如書畫大賽、演講比賽等。為此,群眾文化輔導必須要堅持實踐性原則,多組織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更好地提升群眾的文化素質。
群眾的文化藝術水平參差不齊,有的人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素養,有的人在藝術領域則是一片空白。為此,在群眾文化輔導過程中,我們應該堅持差異性原則,要面對不同的群體、不同的情況來進行差異化的輔導。
群眾文化輔導過程中,應該創新群眾文化輔導的方式,充分發揮群眾文化輔導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群眾文化輔導機制,推動群眾文化輔導有序進行,不斷擴大服務群體,使更多人獲得文化服務,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群眾文化輔導水平。
文化館、文化站在進行文化輔導的過程中,要不斷創新輔導方式,進行全方位輔導、駐點輔導和巡訪輔導,通過多途徑的輔導方式來充分發揮文化館、文化站的文化輔導作用,提升群眾文化水平。
1.全方位輔導
在進行文化輔導的過程中,要進行全方位的輔導,通過系統指導群眾活動的策劃、采風、創作、排練、展演,貫穿整個文化活動的過程,涵蓋更廣,從而強化群文輔導的作用。
2.駐點輔導
所謂駐點輔導,指的是在文化活動比較集中的區域,派駐專業文化輔導員,以更深入、更精準地服務該區域的群眾。
3.網絡輔導
所謂網絡輔導,指的是文化館、文化站利用網絡來開展的群眾文化輔導,具體包括利用網站進行各類型文化藝術輔導,借助網絡公開課為群眾提供文化藝術輔導等,這不僅能夠方便群眾隨時隨地學習文化藝術,還能夠使受眾群體進一步擴大。
因為面對的是整個區域的群眾,涉及的工作非常繁雜、細致,如果沒有系統、完善的文化輔導機制,群眾文化輔導便無法順利開展。為此,在開展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群眾文化輔導機制,要按照群眾文化輔導管理機制開展各項工作,優化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流程,使各項工作都規范、準確、有序。比如,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針對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文化館和文化站應該建立溝通機制和反饋機制,要廣開言路,積極聽取群眾的意見,積極與群眾進行溝通,通過完善的溝通機制與反饋機制為群眾提供更精準的文化服務,幫助群眾提升文化藝術素養。
群眾文化的服務范圍應該覆蓋整個區域,要使本區域內所有的人群都能夠享受到免費的文化服務,都能夠通過文化活動和文化輔導來提升自身文化素質。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擴大,農村地區的很多青壯年居民外出務工,留守的多數是老年人和兒童。因此,鄉鎮文化館、文化站的服務群體越來越小。這不利于群眾整體文化水平的提升。為此,文化館、文化站應該將文化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使更多的群眾得到文化服務。
第一,針對特殊群體加大輔導力度。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中,文化館、文化站所提供的文化輔導是針對主動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的人群,而對于未參與進來的群體,尤其是特殊群體,則有所忽略。比如,留守兒童群體、殘疾人群體等,他們很少主動參與到文化館、文化站的文化輔導中來,所以針對這部分群體的文化服務偏弱。為此,文化館、文化站應該認識到這一問題,要主動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群體提供更為細致、周到的文化服務。比如,針對殘疾人群,可以細分為不同的類別進行輔導:聽力障礙者可以更多從書法、繪畫等藝術輔導入手;視力障礙者可以從音樂、演講等藝術輔導入手;對智力障礙者可以降低文化輔導難度,為其提供簡單可行的文化藝術服務。
第二,利用互聯網擴大服務群體。
雖然文化館、文化站的文化活動組織與文化輔導多為面向本地區的群眾,但是為了更好地提升群眾的整體文化水平,文化館、文化站還應該不斷擴大服務群體,面向全社會,利用互聯網進行文化輔導,使更多的群眾能夠參與到云端文化輔導中來。
如今,文化館免費開放的形勢下,群眾接受文化輔導的需求越來越高,在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要想真正為群眾提供精準的文化服務,促使群眾文化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強化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群眾文化輔導水平。如今,在農村地區的文化站,人才匱乏已經成了普遍的問題。具有一定文化藝術水平的工作人員少之又少,且由于編制、待遇等問題,還會導致人才的流失。這不利于農村地區的群眾文化發展。為此,應該不斷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強化人才建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第一,加大群眾文化人才的招聘與考核力度。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從根本上來說必須要重視招聘與考核。一方面,要適當放開招聘渠道,面向全社會招聘優秀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強化人才的考核,制定詳細的考評、考核細則,促使工作人員自我提升。
第二,積極組織召開文化培訓。
文化藝術永無止境。文化館、文化站的工作人員也應該不斷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和藝術素養。這就需要文化部門為其提供多種多樣的培訓工作。在人才培養上,文化館、文化站應該拓寬思路,創新方式,組織舉辦短期或中長期的培訓或輪訓,面向文化單位、文化館、群藝館、圖書館乃至文化站干部的輪訓,開設文藝表演、舞蹈、攝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專業培訓和優秀人才文化管理研討班,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
第三,擴充志愿者隊伍,積極吸納優秀的文化志愿者參與到文化輔導工作中來。
如今,文化館的免費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免費開放服務工作不斷深入,參與到其中的群眾越來越多,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越來越高漲,這為文化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文化站,人才匱乏,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為此,我們可以通過擴充志愿者隊伍、吸納志愿者參與到文化輔導過程中,來更好地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吸納文化志愿者的時候,要選擇具有專業性的文藝骨干,這些專業的文化志愿者能夠很好地協助文化藝術中心工作人員來服務人民群眾,有利于推動群眾文化的向前發展。
在本文中,筆者作為一名鄉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從文化輔導工作的意義和原則入手,對群眾文化輔導的實施策略進行了探討。在新形勢下,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提升群眾文化素質越來越重要,越來越急迫。作為文化館、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輔導水平,積極開展文化輔導工作,將服務面進一步擴大,更好地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提升群眾的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