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湖北武漢 430070)
作為主體溝通工具的文字,擁有久遠的發展歷史。當前,人類社會已經步入了信息技術時代,各類數字媒體技術得到了極其廣泛的應用。作為設計人員而言,其應當注重對動態字體的研發,以此來確保字體的美觀性能夠在數字媒體技術的支持之下得到最大程度的放大,同時亦將展示出動態字體的特質。
從當今社會公眾的心態以及審美旨趣的總體發展情況來看,公眾十分重視個性化和潮流化,以期來凸顯自身的卓爾不凡。有鑒于此,設計人員在對數字媒體字體進行分析和設計的過程當中,應當由視覺角度作為分析和設計的切入點,依托對字體形狀的精巧搭配以及對字體色彩的合理安排,讓所設計的字體表現出較高的藝術格調。在國內科技水平不斷進步的當下,數字媒體行業步入到高速發展時期。以往的文字傳播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公眾的審美訴求,在新技術不斷被研發問世的當下,廣大設計師應當充分思考如何實現動態字體設計工作真正向互聯網領域加以發展。當前,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等現代化技術產品已經進入到社會生活領域當中的方方面面,公眾在這些技術產品的幫助之下,不但可以實現對多媒體信息資源的高效獲取,同時亦能夠依托前述產品打造自媒體平臺。由此便推動了國內數字媒體行業的突飛猛進。可以說,各類現代化數字媒體資源的問世,改變了社會公眾對于信息資源的傳統獲取以及傳播模式,特別是在移動終端的催生之下,各種數字雜志得到了社會公眾的認可和接受,由此便進一步對數字媒體字體設計提出了全新的目標與要求。
中華民族的漢字堪稱是中華人民的偉大創造,歷經數千年的發展與演講,其所承載的精神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個國人的心中。作為僅有的能夠以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藝術品類,漢字的不同字體都表現出讓人過目不忘的藝術魅力,同時亦能夠承載特定的時代背景。數字媒體技術的誕生,為字體的設計、研發與表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契機,在此種技術的支持和輔助之下,能夠讓以往靜態的漢字字體呈現出動態的狀態,亦能夠使以往較為單一的字形結構實現了向聲、光、質等方向的多維度發展。
從數字媒體字體設計的角度加以審視能夠發現,此種設計將推動字體由靜態向動態的轉變。對比于傳統的媒體技術而言,數字媒體技術擁有豐富的傳播路徑,并且在信息資源傳播效果的方面亦有著傳統媒體技術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借助數字媒體技術實現對字體的創新設計,能夠確保文字形式最大限度地吸引公眾的關注目光,進而有效的提升文字的傳播效用。
從漢字的構成情況來看,其乃是由筆畫所組成,遵循特定的書寫順序。借助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將文字的筆畫書寫順序精準地展現出來,給人呈現出動態的畫面,讓觀眾在感官層面體會到視覺變化所帶來的沖擊。
數字媒體為文字的特殊效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利用軟件制作出各種各樣的文字效果,如水滴效果的文字就是將文字的筆畫做成水滴的效果,看上去有水痕的立體感,文字干凈透明,是一種常用的效果文字。在這樣的文字效果上加入水滴流動的動畫效果,水滴隨著筆畫的動態流動出來,是整個字體充滿流動的美感。
1.文字在新媒體技術當中的媒介模式
在數字媒體技術發展速度一日千里的當下,文字及其所承載的媒介二者之間的關系產生了變化。在數字媒體技術問世之前,期刊、報紙、海報等平面媒體是公眾獲取信息資源的主要渠道,伴隨新媒體技術問世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則能夠將信息資源借助終端平面加以顯示。作為設計師而言,其應當按照不同媒介所表現出的差異性來把握設計的主旨。平面與屏幕作為不同的媒體,二者在文字設計上的外在表現形式看似接近,實際卻是存在巨大的差異。借助屏幕所顯示出的文字無須受到印刷版面等一系列因素的約束,因而設計人員可以對之加以自由的設計。而平面媒體所呈現出的字體恰恰與之相反。當然,設計者在對字體進行設計的過程當中,亦應當充分考慮到色彩的搭配、文字的可讀性等問題。
2.文字在新媒體技術當中的表現模式
在傳統的媒體之中,諸如報紙、期刊當中,文字以靜態的方式存在和顯現,與之不同的是,在新媒技術當中,文字能夠以動態的方式顯現出來。這也就是為什么社會公眾在借助新媒體技術獲取信息資源時,其注意力更加集中和專注的原因。作為靜態化的文字形式而言,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當中會關注設計創意以及字體的變形,以此來賦予靜態化字體以足夠的美感。作為動態化文字形式而言,設計師在對其加以設計的過程當中會關注運動元素以及時間維度。需要指出的是,動態化文字所呈現出的運動表現模式并非僅僅是空間位置在屏幕當中的跳躍和變化,亦包括字體筆畫的分解、重新組合等。
3.文字在新媒體技術當中的傳播模式
當社會公眾借助傳統平面媒介獲取信息資源時,其獲取的路徑表現為單向性與單一性,也就是說,公眾在對平面媒體資源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其必須接受此種媒介所安排的版面、版式。而在數字媒體技術的推動之下,社會公眾在通過各類現代化媒介獲取信息資源的過程當中,能夠參與到文字信息的加工過程當中,如其可以結合自身的閱讀習性以及閱讀喜好,對文字的大小、形態、色彩加以調整,使自己獲得更為優質的閱讀體驗,如此便滿足了其個性化閱讀訴求。
4.文字在新媒體中的閱讀方式
由于印刷版面限制等原因傳統平面的發展總是很緩慢,文字閱讀是以線性文本為主要方式,而在新媒體中,文字閱讀都是在數字媒體上開展的非線性方式閱讀。其表現形式從傳統的線性文本發展至超文本,一條鏈接中包括多種交叉鏈接,從而使文字閱讀方式由傳統的線性向非線性轉化。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對已有的問題進行詳細詮釋,延展更寬的知識面。
1.動態字體設計拓展了文字表現的承載媒介
在探討動態字體設計這個問題時,便無法繞過人類科技水平高速發展這個話題。特別是在數字媒體技術問世之后,其讓可視化視覺傳達設計的領域大幅拓寬,即,超越了先前平面媒介的限制。同時,對于設計人員而言,其亦能夠在此種技術的幫助之下,獲得更多的設計靈感和設計途徑。舉例而言,當設計人員運用了可視化網絡獲得技術、影像技術、信息采集技術之后,其將確保動態字體設計能夠被應用于不同的媒介平臺之上。原因在于,新技術的問世提升了文字動態表現的效果,也拓展了文字表現的承載媒介。媒介的豐富反過來又提升了文字表現的空間。如,視頻投射技術所依托的承載對象具備了“面”的特征后,便能夠實現對物體影像生動、直觀地展現,按照承載物形式的不同,所投射生成的影像亦會隨之發生不同的變化。所承載的對象既可以為一棵參天古樹,也可以是一片小小的落葉。由此可以這樣說,通過對數字媒體技術的充分應用,能夠讓設計人員獲得更多的表現媒介以及表現方式。
2.動態字體設計拓展了字體設計的思路
今天全球范圍內當代藝術的蓬勃發展,也為漢字字體的設計提供了很好的思維廣度,隨之而來的是漢字設計表現手法上的多樣性。動態漢字字體設計將以往的字體設計思路進行了拓展,占據了較大的優勢和發展空間。
1.按照文字的組成實施動態設計
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豐富的作用之下,社會公眾的信息傳播訴求得到了有效地滿足。中華民族的文化讓世界為之瞠目,而漢字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設計師在進行動態字體的設計過程當中,必須先行實現對文字版式的精巧考量,并且能夠遵循漢字的發音來實現對字體形狀的設計,如此將會極大地提升動態漢字的美學效果,亦會讓公眾感受到視覺層面的沖擊。設計人員借助對文字形態的全局把握,能夠讓動態文字的效果在公眾的眼中變得更加悅目,這樣亦將豐富設計人員的動態字體表達形式。
2.按照字體背景實施動態設計
設計師在充分洞悉以及把握漢字字體特質的基礎之上,亦應當善于合理的遴選和搭配色彩。一般而言,設計師應當采取字體背景設計的方式,實現對動態字體的版式安排,每一種背景所傳遞出的色彩語言亦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每種色塊亦能夠幫助公眾對字體的內涵實現更為深刻的理解。此外,設計師亦可以將動畫效果設置在文字之上,以此達到有效襯托的效果,而且這樣亦能夠確保設計呈現出立體感效果。設計師需要把握好動態字體的運動速率和節奏,如若運動速度過快,將加大公眾的閱讀難度,如若運動速率過慢,則易于導致公眾喪失閱讀的耐心,這些都是需要設計師著重把握的要點。
1.從時代發展的角度來看,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對于動態字體設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2.現階段動態字體設計成為潮流,漢字作為表意文字的事實,要求設計師必須借助對數字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實現對動態字體的精巧設計,以此來讓公眾獲得更為優質的閱讀效果和高效獲取的信息資源體驗。
3.通過對漢字進行動態設計,將讓漢字文化的全球影響力得到穩步提高。同時,借助動態化的字體表達形式,能夠使公眾更好地參與到數字化媒體資源的閱讀活動當中。
以上,筆者從數字媒體對字體設計的要求分析入手,談了數字媒體為字體設計帶來的機遇,對文字設計在新媒體環境中的運用特點以及動態字體設計的特點展開了探究,并對數字媒體中字體的動態設計方向以及漢字動態字體設計發展的必然性進行了研究。在數字媒體時代,設計應該由單一、平面向多元、立體發展,文字造型也應該更加豐富、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