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燦 孫 琴 孫 昀
(1.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云南昆明 650106;2.云南財經大學,云南昆明 650221;3.云南開放大學,云南昆明 650223)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伴隨著黨的誕生而發軔,也有了一百年的發展成長歷程,黨中央對于立德樹人工作極其重視,從理論發端到具體實施路徑的布局僅僅幾年時間,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其前提是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習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高校作為宣傳黨的理論的前沿陣地,在新時期對大學生進行“四史”教育是推動立德樹人工作落地生根的具體戰術要求,我校也積極開展了“四史”理論學習和實踐課程建設,結合線上學習平臺,學習積分情況納入思政課程成績考核認定的一部分,進而推動立德樹人落地生根。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高校黨委……承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這對于高校加強教育工作和黨委領導落實提供了根本遵循并明確了方向,從中可以明確得出黨對高校教育全面領導的主體責任是怎樣的,以及落實責任的步驟策略又是怎樣的,分解每個步驟可以更深層次解讀其含義。第一,“把方向”表明了高校黨委具有掌舵領航的“舵手”的作用,決定航向航道,決定高校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第二,“管大局”“作決策”表明了黨的全面領導宏觀調控的地位作用,高校黨委對高校教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事務擁有決策權。第三,“保落實”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當今世界最激烈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要想建立教育強國,必須明確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對于培養什么樣人才的這個問題,古今中外許多學者都有提出過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有很多共通之處,即都強調德之于才的重要性。如一些高端知識分子具備了高科技知識但如果價值觀出現問題,其對社會的危害性更大。習近平總書記在3·18講話上也明確指出:“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可以看出,這里的“德”指社會主義道德,這里的“人”是德才兼備的立志為黨和國家奉獻一生的社會主義事業繼承人。
正確的政治方向是落實立德樹人工作的基本前提,馬克思主義在當今仍然沒有過時,當今世界仍然面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面對人類共同的時代課題,新的國際秩序如何構建?中國正在日趨走進世界舞臺中央,正在實現從富起來向強起來的飛躍,如何實現真正的強起來,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到馬克思那里去尋找思想智慧,最先接觸馬克思主義的共產黨掌握了科學思維方式,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應用到中國實際取得一系列成果,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內在要求。
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是能夠自立于世界高校之林的重要法寶,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關系社會主義事業悠久發展。青年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更是新時代弄潮兒,正處于身體發育成熟和價值觀確立的迸進期,思維最具創新活躍,也是成長成才的關鍵期,如對這一時期的青年不給以充足的陽光雨露和養分,不把牢價值觀這個思想“總開關”,就會出現價值觀扭曲,精神缺鈣等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因此,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牢固思想根基,夯實政治信仰“壓艙石”,補足精神之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立德樹人”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澆灌出國家所需棟梁之材,才能保證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
把戰略安排落實到具體的“戰術”實踐,需要高校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將立德樹人教育理念融入辦學治校全過程,推動立德樹人落到實處。
高校頂層設計是一所學校辦學治校總綱領,為深化教育改革發展明確了航向目標,回答了高校“為什么辦學、如何辦學”的根本問題。高校要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其融入高校頂層設計,集中體現在辦學指導思想、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三個方面。首先,必須旗幟鮮明地體現在辦學指導思想。其次,必須潛移默化地融入高校辦學理念。辦學理念是高校結合自身辦學實踐特點對頂層設計理念深層次挖掘思考的結晶,新時代新機遇新挑戰,學校謀取新發展必須不斷更新辦學理念。最后,必須開拓創新的彰顯在辦學特色。高校不光要有自己的學科特色,從而推進一流高校的建立,還要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適應我國社會的發展,更好地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各高校的辦學特色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同時要開拓創新,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具有競爭力的人才。
第一,建立健全學校立德樹人工作機制,強化責任落實。學校領導班子統一領導和負責學校事務,發揮得好有利于和諧校園構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應堅持“十二字”領導方針,充分發揮主心骨作用,統籌全局,協調各方。一是落實責任意識,在這個問題上必須達成共識。二是落實責任體系,學校主要領導是帶頭人,是第一負責人,各級學院班子成員要落實“一崗雙責”,逐層逐級抓落實。三要落實考核問責制度,建立目標考核與責任追究制度,真正落實到到人。總之,高校要切實將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掌控社會主義辦學和人才培養航向,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駕護航。
第二,充分發揮基層學生組織作用。一要堅持學生第二課堂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相結合,建立健全學生組織、學生活動、學生個體、學習目的“四位一體”的第二課堂,使基層組織“活”起來,使一線課堂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前沿陣地,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二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放在學生德育教育的首位,通過深入學習和引導,使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覺。結合教育部辦公廳相關文件精神和《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關于組織參與“網上重走長征路”暨推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的通知》,學校近期發布了《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關于開設“四史”理論學習和實踐課程的實施方案》,鼓勵師生使用微信關注“中國大學生在線”公眾號進行積分學習,以習近平關于學校思政工作以及學習長征精神為主線,分為英雄篇、復興篇、創新篇、信念篇四個專題模塊,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化理論學習,要求教師結合“四史”學習內容以“黨史上的今天”為題針對學生開展課前輔導和課堂實踐,輔導員老師開展主題班會。學習情況也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依據,并對成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切實引導青年學生胸懷“兩個大局”。
高校立德樹人工作要落實落細,需要各個職能部門協同發力,不斷暢通思想政治理論課落實立德樹人主渠道,構建協同式思政課程體系,打破長期以來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相互隔絕的孤島狀態,形成學校統籌部署和推進下的育人大格局勢在必行。2019年11月,我學院也發布了《建筑工程學院關于開展課堂思政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施辦法》,結合時代精神、工程行業屬性和建工學院特色,圍繞人才培養體系,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教學管理體系中,注重價值引領,如理工科教師在正式傳授知識之前通過緒論介紹本學科起源特點、介紹先進榜樣人物、具體案例等來培養大學生勞動精神、科學工匠精神等優秀品質,都是解決之前孤島狀態的具體舉措。因此,從學校頂層構建立德樹人育人格局,協調各方,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二級學院抓落實,相互協調,取長補短,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當今我國高等教育正面臨時代提出的新課題,高校領導班子應充分發揮其主體責任,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以培養更具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為鞭策,加強黨的領導,不斷推動立德樹人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