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魏也
在打破剛性兌付之后,信托類產品爆雷不斷,加上收益率不斷下降進入“6時代”,使它的吸引力大大縮小。不過,信托依然是比較好的投資品種。
動輒超過8%的高額固定收益,曾經讓固收類信托風光無限。與其他理財產品相比,信托具有低風險、高收益率等優點,從而吸引了不少忠實的投資者。在打破剛性兌付之后,信托類產品爆雷不斷,加上收益率不斷下降進入“6時代”,也使它的吸引力大大縮小。那么,信托還值得買嗎?該怎么選擇信托產品?
2021年3月份,集合信托市場產品成立數量及規模大幅反彈,環比增幅雙雙超50%。在集合信托產品升溫的同時,平均收益率卻走低。
用益信托數據顯示,3月份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6.88%,環比減少0.04個百分點,停下了連續4個月上行的腳步;2月份平均收益率為6.92%;1月份這一數據則為6.87%。
引人注意的是,3月份增量資金主要來自金融類信托,700億元的月度成立規模創下年內新高,占集合信托總規模的四成以上。業內普遍認為,標品信托的發力,成為助推金融類信托規模走向新高的重要因素。當前的監管環境下,信托產品“非標轉標”成為趨勢,發力標品信托不僅事關信托公司的資產管理水平,也事關融資類業務規模上限。
記者發現,2020年以來集合信托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已連不斷走低,先是在一季度平均預期收益率便跌破了8%關口,三季度更是跌破了7%。用益信托數據顯示,2020年1-4月份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分別為7.81%、7.76%、7.71%、7.62%;2019年同期的這一數據分別為8.24%、8.22%、8.28%、8.27%。2020年8月,信托預期收益率跌破了7%,降至“6字頭”。
對于集合信托產品收益持續下行的原因,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員謝運博分析認為,一方面,當前市場流動性整體充裕,企業融資環境整體處于寬松狀態;另一方面,近年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企業融資渠道更加通暢,例如2020年3月份債券發行已落地注冊制,企業資產證券化融資規模增長迅速等,企業對信托融資的依賴度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風險暴露加速出清的過程中,今年一季度,信托行業罰單也創下歷年之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信托行業共發生65起違約事件,雖然違約數量較2020年一季度有所攀升,但違約項目金額卻較去年同比下降33.69%。具體來看,1月違約數量最高,當月共發生27起違約事件,違約金額達到約98.29億元;2月違約數量出現下滑,當月共有21起違約事件,違約金額約為81.87億元;時間進入3月,雖然違約數量進一步降低至17起,但當月違約金額卻達到一季度最高,約為98.42億元。
“伴隨信托公司治理機制的改善及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疊加嚴厲的外部監管,預計后續信托產品違約情形有望走低。”上述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有效化解行業風險一直都是監管工作重點,2021年仍是信托行業嚴監管持續深化一年,持續多年粗放增長不再具有可持續性。
信托曾經以“無風險高收益”聞名,2007年到2009年,信托的收益率最高峰超過了10%,之后進入緩步增加的過程,收益率在9%左右徘徊,到2016年的一季度收益率陡然下滑,向7%逼近。
信托的預期收益率2020年8月跌破了7%,降至“6字頭”,疊加風險不斷暴露,部分原先的信托產品投資者開始“轉向”。
信托公司轉型標品,投資者是否能夠“不離不棄”,似乎還需要打上一個問號。一方面風險項目在逐漸暴露,另一方面今年以來信托收益率下滑明顯。
某三方財富理財經理莉莉(化名)告訴媒體,目前基本都推薦客戶購買政信信托,江浙地區一些項目的產品是主推,當然收益率也會比別的地區低一些,不過圖個放心。以某揚州地區政信項目的信托產品為例,購買小額的客戶,預期收益率為6.4%,大額的是6.5%,鹽城地區稍高一些的收益率可以達到7%。
談到貴州地區的信托產品,莉莉向記者重點提示了相關風險。“貴州還是建議投資者盡量避開。雖然收益高,比如貴州的金交所產品收益能達到13%-14%,但是風險也大,現在貴州地區的一些項目也有不少逾期的情況出現”。
此外,莉莉告訴記者,信托產品的收益率很大可能還會下行。目前在6%上下,可以說優勢不是很大,因此很多老客戶都開始轉投定融。另外,信托目前也基本都打破了剛兌。這段時間也可以看到,出問題的產品中,有不少是信托。
不過,她也告訴記者,一些底層是較為優質資產的信托產品現在額度依然比較緊,放出來很快就沒了。
對于投資者來說,信托業標品規模增加,帶來了產品選擇的難題。
滬上一位私募研究員建議,標品信托的投資選擇可以從發行公司、管理人和產品本身三個維度來考察:在公司維度,可綜合考量平臺的品牌影響力、產品管理規模以及開展標品投資的經驗等;在管理人維度,可參考信托經理的過往業績、管理產品規模、執業年限,選擇兼具實戰經驗與專業理論背景的明星信托經理;在產品維度,可關注產品的長期收益、最大回撤水平等。
“以往在選擇信托產品時只看預期收益率即可,因此投資者接受標準化的信托產品需要時間。目前大多數投資者僅憑信托公司的品牌來作出投資決定,因此短期內信托公司品牌影響力成為行業競爭的關鍵因素。”華南地區一家頭部信托公司的有關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