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容桂小學,廣東佛山 528300)
《藝術課程標準(2011版)》藝術課程實施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藝術通感和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具有人文性、經典性以及獨創性等特點,實現培養學生藝術通感與人文素養全方位提升的教學目的。因此藝術課程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熱情,培養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藝術能力,提升綜合素養具有較為關鍵的作用,是培育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當前中小學藝術課程(美育課程)實施中還存在著制約課程實施、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1.意識形態方面
校長作為學校的主要領導者,沒有積極解讀國家關于美育的文件精神,缺乏正確的美育觀,缺乏為學校的美育課程科學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的主觀能動性。
2.制度建設方面
學校沒有建立自上而下的美育課程保障機制,美育教師引進機制、美育教師培養機制。
1.在編在崗方面
(1)據該市教育行政部門統計,2021年在編在冊美育教師1600人,但實際在崗美育教師700多人,全市普遍存在專職教師轉崗、兼崗現象。
(2)普遍存在非專業老師承擔美育教學的現象,此現象在鄉鎮中小學達70%以上,導致學校在編美育教師邊緣化,美育教師專業成長和美育教育教學質量無法保障。
2.專業成長、職稱評定方面
(1)該市對美育課程重視度不夠導致美育教師普遍存在課時量不夠的現象,美育教師在評優評先或職稱晉升方面很難與其他學科教師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2)因為美育師資配置不足,無法形成美育教學教研團隊,影響美育教師專業成長。
(3)該市對美育教師職稱考核和績效評價存在標準“一刀切”,還是以“五唯”論,沒有了解、領會中央最新文件中教師考評要求。
(4)因為培訓指標有限美育教師缺乏培訓機會,影響專業發展,鄉鎮學校尤為嚴重。
1.美育教師對美育課程的認知不足
有部分教師認為美育課程的“綜合化”是簡單的“疊加”或“拼盤”,在美育課堂上,他們往往側重“專業性”卻極少考慮課程的育人價值和學科素養的提升,更談不上美育以及全方位感悟藝術,培養藝術通感,以美育人。
2.美育教師知識結構較為單一
對于美育課程來說,我們需要的是具有較高人文素養及多方面藝術才能的教師。但從目前美育教師的學科背景來看,美育課程并不完全由美育教師來實施,課程實施的缺位,嚴重影響了美育課程質量。
3.美育課程學科融合對教師有較高的素養要求
美育課程提倡學科融合、全面發展,但大部分美育教師僅具備單一的專業知識,尚未滿足美育課程的跨學科知識需求,較難達到科學“融合”的目的不能較好實現美育課程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融合。
1.美育課程沒有建立對應的評價機制
評價是保障課程落地實施的有效手段,目前,大部分中小學都沒有建立自上而下的美育課程開展效果的評價機制,導致部分教師教學不用心、教研不上心、教學效果不關心,弱化了美育課程的設置意義,不能很好地通過課程落實、貫徹國家美育精神,實現課程育人的目的。
2.美育課程不參與上級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評價
在上級行政部門對中小學每年的績效考核中,美育課程的開設情況、開設效果往往不在考核范圍內,這種重智育、輕美育的思想導致學校的關注點集中在分數與其他學科上,而嚴重忽視了美育課程的育人功能,使得學校缺乏美育的氛圍、教師缺乏美育的意識、學生缺乏美育的滋養。
3.學校美育課程教學沒有納入對美育教師的工作評價機制中
連鎖反應,由于評價機制的缺乏,學校也就不把相關課程教學納入對美育教師的工作評價,部分教師也因為沒有評價的監督而放松對自我的要求,課程的開展很容易就流于形式,最終美育不美,課程也就得不到落實。
美育課程的實施離不開場地、器材的支撐和保障,只有具備了合適、配套的場地、器材才能保障美育課程的切實落實、有效開展。
1.以粵北某區為例
(1)功能場地面積夠,但沒有配置器材。
(2)有場地、有器材,但使用率不高或不用。
(3)器材采購程序復雜,采購的器材不能滿足美育教育的專業需求。
(4)沒有美育器材補充機制,人為因素過大。
(5)學校美育教學工具購買渠道不順暢、家長不愿自行購買。
2.美育課程缺乏配套資源保障
美育課程實施資源涵蓋社會、學校、社區以及家庭,但就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學校現有資源對課程實施的推進作用最為明顯。
美育課程不僅僅在校內,還包括校外的藝術實踐、展演等,這些都需要豐富的實踐器材來支撐,包括藝術實踐的服裝、器材,實踐拓展的畫版、顏料、紙張等,這些都是美育課程實踐的必要基礎。因此,教學資源和實踐器材的缺乏必須重視改善。
1.要開足開齊美育課,建立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育人機制。中小學校長要樹立面向人人的學校美育觀,保障義務教育階段小學每周不少于4節美育課程,初中不少于2節美育課程,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開設美育課程。2.要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建立面向全體教師的成果提煉機制。中小學要加快推進美育教學模式改革,設立美育教學成果獎,充分調動教師教學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美育素養。建立相應的美育教學成果培育、提煉機制開發并優化整合多項美育課程數字教育資源。3.要構建美育發展機制,創新學校面向全校師生的美育新格局[2]。
聯系社區、專業團體聯合開發美育課程,創新美育工作思路與方法,構建符合校情的美育創新發展機制,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緊貼國際美育教育發展動向,制定高素質美育教師人才培養目標,整合美學、藝術學、教育學等學科資源,構建學校美育創新、活力的新格局。4.要建立藝術展演機制,形成多元發展和諧的學校美育新格局。學校要建立常態化學生全員參與的藝術展演機制,為學生的藝術實踐提供展示機會。加強學校學生藝術團的建設工作,定期遴選和推動優秀的學生藝術團參與區域演出活動。
要配齊配好美育教師,真正讓美育面向全體學生,中小學要按比例配齊美育教師,同時借助社會力量合作,向中小學提供美育教育教學服務,緩解美育師資不足問題,多渠道充實中小學美育教學力量。要落實美育教師待遇,真正激發美育教師工作活力,中小學要切實落實美育教師待遇,完善美育教師職稱評審等職業發展的通道建設,要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保障學校美育課程實施質量。要落實美育教師全員培訓制度,確保教師完成規定培訓學時,完善緊缺教師地區與高校定向培養美育教師機制,學校可以建立校內美育名師工作室,通過校內、區域聯合教研提高美育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及信息化運用創新能力,開發一定的美育課程優質數字教育資源。
1.要配足美育場地器材,建立高效配備機制。學校要依照國家標準,建設完成滿足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需求的場地設施、專用教室,要建立好保證器材建設和補充的財務機制。探索與周邊社區共用共享的美育場館共用共享的機制。2.要統籌整合美育資源,優化美育資源配置。學校要積極協調當地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為學校美育教育服務。可以和社區、周邊單位合作開設美育課程,每年定期組織學生現場參觀各類文化藝術場館或文化藝術遺跡。利用鄉村人文自然資源開展學校美育教育[3]。
1.要完善學生美育評價機制,促進美育課程有效實施。中小學要設立相應的美育學科檢測機制,將檢測結果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各學校要依據課程標準確定檢測內容,客觀公正地評價,利用信息化測評系統和科學的測評方法。建立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的學校美育評價體系。2.要完善教師崗位評價機制,充分激發美育教師活力。美育學科檢測結果納入學校對美育教師的評價機制之中,同時制定鼓勵教師指導學生代表學校參加美育展演活動獲獎的獎勵辦法,激發美育教師的活力。3.要強經費保障評價機制,優化發展學校美育工作。學校加強對本校美育改革發展的總體謀劃。建立加強學校美育工作制度,健全統籌協調機制。把美育工作納入教師和行政的培訓計劃。調整優化學校經費支出結構,完善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學校美育發展。4.要完善美育教育監督制度,保障美育課程順利實施。
學校要出臺美育制度,為美育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各學校美育教學要求納入教師績效評估范圍。對美育課程開展不到位、美育學科檢測合格率持續不理想的教師要予以誡勉談話責令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