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翠
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而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更需要精心地引導和栽培,各高職高專院校要積極探索和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途徑,努力培養更多能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當代高職高專院校大多是“00后”他們是成長于網絡時代的一代,良好的現代的教育和生活條件使得他們的自我意識更強、視野更寬廣,更喜歡嘗試新事物,他們的思維、生活方式以及行為方式遠遠超越前人。但“互聯網+”在與當代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也是機遇與風險并存的發展過程,他們心理尚未成熟,安全意識、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仍處在塑造期更需要正確引導。如何借助互聯網這個平臺改革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增強其實效性,是我們高職高專院校以及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課題。
在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更多采用的是年級例會、班會、講座、個別學生談話等理論教育方式為主,實踐教育為輔的教育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互聯網+”已經漸漸成為社會的一個主流,其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人們工作方式、生活和學習習慣和他們思想行為,特別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網絡的便捷以及重要性在青年學生中更為凸顯,普遍得到了學生的認可,當前的網絡信息時代,00后成為了推動“互聯網+”發展的中堅力量。
生活上,將原本虛擬的世界變得真實和具體。“互聯網+”中的騰訊QQ、微信、滴滴打車、美團、支付寶、共享自行車網絡課程,線上考試等等一系列便捷的網絡平臺讓高職大學生的出行、購物及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和豐富多彩。在學習上,擴展了他們學習的空間,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增強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如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在學生推出的易班網絡平臺,體專學生通過實名制注冊易班后,在平臺上除了用“名家博客”來“暢所欲言”的同時還可以利用此平臺的優課、微課、教務管理等軟件學習、能對體專各個系部實時動態的進行掌握甚至通過“校園好聲音”了解其他兄弟院校的學生發展情況。
借助“互聯網+”這個廣闊的平臺,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流和溝通的渠道,拉進了師生間的關系。“互聯網+”所特有的開放性、共享性和便捷性等特點,為原本枯燥無味的思想政治教育豐富了教育手段、延展了教育空間,增強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動性合實效性,這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無法超越的優勢。如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高校輔導員可以充分利用現階段推出的易班平臺建立的學習群、班群等來解大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同時特可以通過撰寫一些相關博文,通過線上活動,拉近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心靈上的距離,進而拓展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增強高職高專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實效性。
“互聯網+”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著局限性。從目前的整體情況來看,“互聯網+”的內容建設與功能開發還有待開發和完善。如廣西某些高職高專院校在易班工作平臺上推廣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更多的內容只是局限于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日常事務管理和推廣、宣傳校園活動等,或者將其他網絡上平臺上的信息轉載到易班平臺,較少的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無法滿足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全面需要。導致學生對這個網絡平臺使用率相對較低,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高職高專大學生的輔導員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承擔了重要的職責,大學生逐漸主動參與和適應“互聯網+”時代,有助于我們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但由于輔導員本身工作繁重、缺乏相關網絡知識等自身的局限性,加之易班平臺內容建設的局限性和功能上的有限性,使得當前高職高專院校輔導員還不能完全通過“互聯網”平臺有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在走訪中發現,目前許多高職高專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平時管理學生思想、日常生活上的瑣事之外,平時忙于各種理論學習、科研以及擔任幾門其他科目的教學任務,沒有更多的時間用網絡的平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有少部分老教師不懂“互聯網+”為何物,更別說擁有“互聯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能了。這種不熟知網絡語言和時代潮流的,仍用單調的、傳統的方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者,很難促進與當代高職高專大學生中增進師生間的交流,進而影響到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效果。
每個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互聯網+”也不例外,當今青年學生接觸社會事物相對較少,心智上不夠成熟,在這良莠混雜的網絡信息時代,容易造給成大學生法律、思想意識上產生動態。由于我國當前的網絡信息安全的防御能力還有限,近幾年,在高校中出現的網絡詐騙、黑客攻擊等網絡侵害事件頻頻發生,調查中得知:目前幾乎各個高校都存在一種學生網貸的問題,在一種無抵押,即貸即放款的誘騙下,很多學生都走上一條不歸路,他們用自己的身份證、學生證或者借同學的學生證進行幾千元的貸款,后因無法第一時間償還本息,導致利滾利超達至幾十萬萬元的本息,在無法償還的情況下,所謂的“借貸”公司會對該生施加各方面的壓力,對其身邊的老師、同學和其家庭人員進行騷擾,運用各種手段強迫該生還錢,嚴重影響到了該生和其他同學以及與該生有聯系的其他人員的正常生活,最后更多的學生因為還貸的問題無心學習,導致輟學。
在“互聯網+”的平臺上,從分利用好其特有的一些特點,并結合我們傳統式的教育方式多方位、全方位的不斷給學生性進行安全意識教育,用身邊的不好的案例來做反面教材,促使他們平時養成自律、自強、誠實、堅強的優良品德。同時可以通過學校現有的網絡平臺創建杰出校友與在校學生的線上交流,激發大學生奮斗的激情,同時加強對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根據大學生喜歡追求新事物的特性,高校管理者要在“互聯網+”這個平臺上注入一些當前沿、富有時代感的、讓學生感興趣、貼近大學生生活的內容,激發學生的熱情,讓更多的青年學生真正參與進來,鼓勵和組織大學生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服務社會,使學生產生共鳴才能真正吸引學生,才能贏得實效性的提高。
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高校輔導員以及其他相關思想工作教育者,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外,還要掌握好心理學知識和網絡技術,在“互聯網+”與思想教育相融合的背景下,通過自學或培訓的方式,我們要不斷了解“互聯網+”的運行原理和基礎操作程序,熟知網絡環境課程建設理論,提高我們網絡的實踐能力,從而為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校園網由學校官方建立,其服務窗口是面向全體學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權威性。宣揚校園文化和社會主義價值觀,把德育和美育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糧食。思想政治教育若想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創建起長校園網的發展的長效機制防止,注重校園網內涵建設,一方面卻校園網管理目標,增強校園網管理的自覺性和預見性,使每項工作能有條不紊地進行。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校園網的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化管理和規范化引導,實現“互聯網+”背景下的校園網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大學生思想教育與引導,不能單單只靠輔導員和班主任來執行,要把大學生思想教育融入和滲透到每門課程中,專任教師要做好教書育人,進一步提升學生與老師的服務意識,從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包括畢業設計、考試中都要融入思政政治教育元素,實操實訓,全方位引導當代大學生。
綜上所述,“互聯網+”平臺對高職高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個改革和創新的好機遇,借助網絡的先進技術,實現了教育的本質回歸,關注了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的熱情,增強當代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時也帶來了極大挑戰,要想從分利用“互聯網+”這個先進的網絡平臺,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檢驗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