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1731/j.issn.1673-193x.2021.05.001
書名:校園應急管理
作者:賀 湖,黃 猛,趙健軍
出版社:中南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48736394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定價:45元
社會把小學生視為祖國的花朵,他們代表著祖國的未來。小學生身心發展水平較低,屬于需要社會特殊照顧的群體。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小學校園應該是一片安全和諧的凈土,能夠讓少年兒童在校園中無憂無慮的學習成長。然而在現實中,小學校園中也會發生各種安全事故,雖然小學校園中發生的安全事故類型多樣,原因也不盡相同,但是對學生造成的傷害卻是無法挽回的。為了保護好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加強對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完善校園應急治理機制,是當前小學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
小學校園中,學生以兒童少年為主,他們年齡小,是需要社會特殊照顧與愛護的群體,因為他們的安全關系著千萬個家庭的幸福,也關系著祖國未來人才的培養。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對小學生的安全保護都是高度重視的。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會對學校正常教學秩序造成不良影響,而且也會傷害中小學生的身體與心理健康。因此,各中小學校有必要加強校園應急治理機制建設,提高保障師生安全的應急能力。《校園應急管理》一書主要對校園應急管理建設問題進行探討,全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為理論篇,內容范圍為第1~5章,從理論層面對應急管理、突發事件預防機制、保障機制、處理機制以及恢復重建機制等內容進行了研究與探討;中篇為校園應急管理的實踐與創新篇,內容范圍為第6~8章,包括應急課程建設、應急教育創新、應急管理評價等具體內容;下篇為應急智慧與技巧篇,內容范圍為第9~18章,主要探討不同情況下的應急管理對策,具體場景包括自然災害、公共安全事故、公共衛生事件、災難事件、考試安全事故、網絡信息安全事故、心理危機干預、學生傷害事故、國家安全教育以及急救常識,下篇內容的實用性特征比較明顯。該書可以用作校園安全管理學習與指導,主要讀者群體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
該書作者提到,安全教育屬于應急治理機制建設的重要內容,小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應急課程教學,以小學校園中常見的安全問題為學習內容,對小學生展開針對性安全教育。以課間安全為例,部分小學生生性活潑,喜歡在課間游戲時間做一些危險動作,如在學校走廊或者樓梯間追逐嬉戲,或者挑戰從高處跳下來,此類行為都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對于此類行為,學校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制止學生進行帶有危險性的課間游戲行為,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一些趣味性、安全性較高,符合小學生年齡段的課間游戲內容,讓他們不至于因為感到乏味無趣而去刻意做一些危險的行為與動作,從而提高課間游戲的安全性。當發現學生在課間游戲中涉及危險行為時,可以隨時抓住契機展開現場教育,強化學生對相關行為安全的認知。在小學校園里,意外總會在不經意間來臨,教師也需要掌握一些急救知識與技能,以便能夠應急處理一些意外安全事故,為救治學生爭取寶貴的時間。例如有的學生在吃東西時不小心噎住了,呼吸困難,教師若是能夠緊急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就可能及時成功救治學生,否則學生可能因為大腦缺氧導致昏迷甚至腦損傷;例如有的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發生了骨折,教師就應該盡量減少其移動,然后對其骨折腫脹處進行冰敷,為專業醫療救助爭取時間。每一次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對學校來說都是一次安全教育機會,事故處理之后,學校固然要開會總結經驗,但是針對學生開展的安全教育工作也不能忽略。尤其是身邊發生的具體案例,可以帶給小學生直觀、具體的印象與體驗,以此為案例展開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應急思維與技能,通常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學校開展應急課程教學,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學習其中的內容,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一起討論安全事件中的應急對策。例如在夏季暴雨或者大風天氣時,學生不要站在屋檐下,也盡量把教室的窗戶關好。在出行時,若是積水過深,學生最好不要獨自在積水中行走,而應該盡量選擇沒被水淹沒的地面行走或者在大人的引導下行走;若一定要在積水中獨自行走,也需要放慢腳步,時刻注意水下面是否存在低洼坑洞等情況,一旦發現情況不對,立刻向安全的地方轉移。適合小學校園應急管理要求的安全教育內容比較豐富,學校可以選擇其中與本校情況有一定關系或者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設置應急課程并展開針對性教學,促進學生應急意識與能力的發展。
筆者認為,安全教育要從小學生做起,校園應急管理實踐可以采用模擬演練的方式開展,讓學生在實踐演練過程中接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使其在遇到安全事故時能夠采用正確的安全應對措施。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災害的國家,地震應急演練教學滲透到了小學階段,即便是年齡很小的小學生,在遇到地震來臨的時候,也能夠在教師的指揮下,迅速采用正確的應對措施,包括地震時迅速躲到桌子底下蹲下,在地震過后迅速排隊跑出房間直到安全區域等。良好的應急教育提高了學生應對安全事故的能力,降低了安全事故給學生帶來的生命健康傷害可能。中國也是一個各種自然災害較多的國家,并且校園中也存在諸多風險因素,基于安全教育的校園應急治理機制建設是十分必要的。對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因此過于復雜與嚴肅的安全教育規則對于他們來說可能難以接受,但是通過模擬訓練方式來開展安全教育,通常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以校園消防安全為例,就可以采用安全模擬演練方式對學生進行應急訓練。當消防警報響起,學生就迅速起立,在老師或班干部的組織帶領下,用衣服捂住口鼻,迅速從學校的安全通道撤離到操場等空曠地帶。在安全演練過程中,學生動作要迅速,而且要服從統一指揮,不要出現混亂狀況。在模擬演練過程中,專業人士主要觀察學生的應急行為是否出現了錯誤行為,若存在錯誤行為,則對其進行糾正之后再進行演練。經過反復演練之后,即便學校真的發生消防安全事故,學生在教師組織下順利逃生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對小學生來說,通過安全模擬訓練,可以使他們知道在各類安全事故發生的時候,采用正確的應急處理方式,多次的模擬訓練可以讓他們形成一種正確的應急思維,提高應急反應能力,一旦出現安全問題,他們就能夠在教師的組織與指導下迅速脫離危險狀態,并找到相對安全的區域。世界上大部分發達國家都高度重視通過模擬訓練方式提高小學生安全應急能力,中國作為一個教育大國,學校數量多、學生規模大,基于校園應急制度建設提高校園安全管理水平是必然趨勢,而安全事故模擬訓練則是促進小學生應急反應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
筆者強調,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是展開安全教育和完善校園應急治理機制的契機,可以合理進行利用。突發事件非常考驗應急治理機制與應急管理水平,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過程中,學校需要通過對應急資源的合理分配,達到較好的應急管理效果,包括人員分配、物資分配,同時還需加強安全教育與宣傳工作,讓人們理解和接受應急管理要求。以2020年初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例,它屬于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嚴重威脅到廣大民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學校作為人員密集場所,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當國家疫情防控機制啟動之后,小學迅速配合展開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行動。由于疫情爆發之初正處于春節假期期間,學校先組織教師和工作人員對校園進行全面消毒,確保校園的基本衛生安全。學校還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組織教師準備網課資源,畢竟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前,要求人員不能大規模聚集或者流動,但是學生的學習不能放松,因此,利用互聯網信息渠道展開網課教學以確保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也能接受教育,是最合理的做法。然而,疫情防控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學校還要做好開學復課的準備,校園安全管理時刻不能放松。學校購置專業的測溫計,定期對學生進行體溫檢測,發現體溫過高立刻向相關衛生部門報告;學校每天都使用酒精等消毒劑對校園環境進行消毒,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學校建立嚴格的外來人員訪問和登記制度,在非特殊情況下,不允許陌生外來人員進入校園,若因工作需要一定要進入校園,則需要接受測溫,并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登記好相關信息。在日常教學與生活管理中,也嚴格遵照疫情防控要求,學生與學生之間要保持一米左右的社交距離,并且教授學生一些基礎疫情防控知識,如堅持佩戴口罩、勤洗手等。考慮到小學生的思維水平與接受能力,部分小學還將疫情防控要求編成帶有童歌性質的歌謠,由于童謠傳唱度高,頗受小學生喜歡,由此可以達到很好的宣傳教育效果。如“我是健康小寶寶,勤洗手,戴口罩,不亂摸,不亂跑,平時多注意,不要感冒了,若是有咳嗽,必須早報告”,小學生在傳唱童謠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在接受安全宣傳教育,他們就會主動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去做好自己的事情。疫情防控期間的應急管理工作對我國中小學校的應急管理能力具有重大促進與提升作用,大部分學校都利用這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契機完善了自身應急管理制度,并且培養和提升了學校師生的應急反應能力。
隨著和諧社會建設的深度不斷推進,建設平安校園的要求也在隨之提升。對各級小學來說,加強師生安全教育,完善學校應急治理機制,對安全校園建設是有利的。基于安全教育推動學校應急治理機制完善發展,不僅要開設專門的應急課程,還要通過應急模擬訓練等方式提高小學生的安全意識與應急思維。同時,突發事件也是應急制度完善的契機,需要合理利用突發事件完善學校應急治理制度,為師生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