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崇墨,郭慶豐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中醫院骨傷科,山東 聊城 252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髓核退行性變在外力作用下導致椎間盤纖維環破裂壓迫脊神經根出現腰痛和下肢麻木等癥狀[1]。隨著微創手術的發展,經皮椎間盤切除術成為LDH的主要治療方法,但是術后很可能出現疼痛、腰部酸脹、下肢放射性疼痛等不適癥狀,影響預后[2]。我科用中醫綜合療法包括耳穴貼壓、中藥熱熨和桃紅四物湯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疼痛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LDH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4~63歲,平均(52.36±4.17)歲;病程10~35個月,平均(21.28±4.52)個月;突出部位為腰3、4椎間盤6例,腰4、5椎間盤15例,腰5、骶1椎間盤19例。觀察組男20例,女20例;年齡28~68歲,平均(52.72±4.29)歲;病程5~30個月,平均(21.07±4.43)個月;突出部位為腰3、4椎間盤8例,腰4、5椎間盤14例,腰5、骶1椎間盤1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標準:參考《腰椎間盤突出癥》[3]的標準。腰痛、坐骨神經疼痛,下肢神經過敏、遲鈍,肌力減弱,腰椎活動受限;腰椎棘突明顯壓痛,伴明顯放射痛,直腿抬高試驗和加強試驗陽性;X線顯示腰椎曲度變直或消失,椎間隙狹窄,關節退變或椎體邊緣骨質增生。中醫證候標準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腰部疼痛或伴下肢痛,局部壓痛、叩擊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舌質紫或有瘀斑,脈弦緊或澀。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CT或MRI顯示單一節段腰椎間盤突出;③符合手術指征;⑤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⑥患者依從性好,能配合醫生完成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工作;⑥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排除標準:①伴有脊柱滑脫、椎管狹窄和韌帶鈣化;②腰部手術史;③伴有腰椎術后感染、原發性和繼發性腰椎結核;④術后出現嚴重并發癥截癱,休克等;⑤精神病,依從性差。
兩組均采用德國SPINENDOS椎間孔鏡,美國elliquence雙極射頻刀頭進行經皮椎間盤切除術。患側俯臥位,術前透視確定手術節段標記穿刺點,腰3、4進針點在棘突旁8~10cm,腰4、5進針點在棘突旁11~14cm,腰5、骶1進針點在棘突旁12~16cm。1%利多卡因浸潤麻醉,與水平呈15~25°自患側椎間孔進針,針尖抵達椎間盤邊緣后在纖維環處注射1%利多卡因,再注射造影劑和美藍溶液,以導針為中心0.7cm切開皮膚,置入擴張套管,保護神經根,生理鹽水沖洗觀察藍染變性的髓核,鉗取突出的椎間盤,徹底清除髓核,仔細檢查神經根和椎間盤后縫合皮膚。
對照組術后口服布洛芬膠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00089,規格:0.3g/粒)1粒,日2次。治療1周。
觀察組術后用中醫綜合療法,①耳穴貼壓:主穴選擇皮質下、三焦、神門,配穴選擇腰穴。術后1h行耳穴貼壓,酒精消毒耳廓,王不留行貼敷于耳穴,按壓3次,1次2~3min,出現麻脹酸熱為宜。②中藥熱熨;紫蘇子30g、萊菔子30g、白芥子30g、吳茱萸30g,加入125g粗鹽放入布袋中,微波爐加熱至60℃,術后48h在腰部熱熨,來回推熨,開始用力輕,速度快;隨著溫度下降,用力強,速度慢。③桃紅四物湯:桃仁15g、紅花15g、熟地15g、當歸10g、白芍15g、川芎15g。加水500mL煎至100mL,早晚各服用1次。治療1周。
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的改善。主癥為腰疼、下肢痛,日常活動受限。次癥為急躁易怒,舌質紫,脈弦緊。主癥按照無、輕、中、重分別記為0、2、4、6分。次癥按照無、輕、中、重分別記為0、1、2、3分。
治療前后下腰痛癥狀,采用日本骨科協會下腰痛量表(JOA)進行評價,包括主觀癥狀、臨床體征和日常生活活動受限度。總分29分,分值越低說明功能障礙越明顯。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7天、1個月、3個月疼痛程度(未服鎮痛藥時),采用視覺疼痛模擬評分(VAS)。VAS中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痛,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重。
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評定療效。治愈:腰痛消失,腰椎功能正常,不影響生活工作,中醫證候積分減少90%以上。好轉:腰痛緩解,腰椎功能改善,輕微影響生活工作,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90%。無效:腰痛、腰椎功能無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以下。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主觀癥狀 臨床癥狀 日常活動受限度 總分觀察組 40 治療前 5.23±1.17 2.76±0.61 8.23±2.34 15.36±3.72治療后 7.25±1.49*△ 4.57±0.95*△ 10.17±2.92*△ 21.14±3.61*△對照組 40 治療前 5.20±1.24 2.78±0.63 8.20±2.21 15.28±2.50治療后 6.19±1.35* 3.49±0.81* 9.43±2.87* 18.53±3.49*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7天 治療后1個月 治療后3個月觀察組 40 6.52±2.98 2.01±0.83*1.93±0.52*△ 2.03±0.75*△對照組 40 6.71±2.15 2.09±1.05*3.19±1.34*△ 3.85±1.62*△
LDH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開放性手術破壞骨結構和肌肉組織,影響脊柱的穩定性,并發癥較多,住院時間長,恢復慢。經皮椎間盤切除術手術切口小、無需拆線,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6]。雖然經皮椎間盤切除術是成熟的微創手術,但是術后可能出現疼痛和不適癥狀,可能的原因是,雖然突出的椎間盤已取出,但由于神經根長期處于壓迫的狀態,損傷和炎癥反應需要一段時間恢復;微創手術牽拉神經根引起炎癥反應;手術不可避免出現粘連和疤痕,引起術后疼痛[7]。布洛芬解熱鎮痛抗炎,廣泛應用于骨科消炎止痛。
LDH屬中醫“痹證”“腰腿痛”范疇。腰部外有損傷,邪氣外感,內有虧虛誘發本病。手術耗氣傷血,氣機阻滯出現不榮則痛和不通則痛。中醫治療原則為活血補血、滋陰肝腎[8]。本研究采用的耳穴貼壓是常用的中醫外治方法。皮質下穴調節大腦皮層的狀態,緩解大腦皮質緊張性,抗炎解痙鎮痛。三焦穴理氣止痛、通利關節。神門穴消炎鎮痛,安神鎮靜。腰穴是止痛要穴,氣至病所,經絡疏通,活血止痛。諸穴合用安神通絡止痛。研究認為耳穴刺激促進內啡肽分泌和釋放,鎮痛,提高痛閾,減輕疼痛;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發揮防御反應,降低應激反應的強度[9]。中藥熱熨將中藥裝入布袋中利用余溫熨蒸患處。白芥子通絡止痛,吳茱萸鎮痛抗炎,紫蘇子祛痰止咳,萊菔子通氣導滯。四者合用共奏溫經通絡,行氣消脹之效。中藥熱熨將藥物熱傳導至患處,加快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吸收,減少水腫,緩解疼痛。桃紅四物湯方中桃仁和紅花為君藥,活血化瘀。熟地和當歸為臣藥,填精益髓。白芍養血柔肝。川芎行氣活血。諸藥合用共奏祛瘀生新之效。現代藥理學認為桃仁營養神經,改善循環。紅花黃色素降低細胞凋亡速度,延緩椎間盤退變。熟地多糖提高造血功能,增強免疫水平。當歸多糖調節免疫功能,改善循環。川芎、當歸阿魏酸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環障礙。白芍修復受損的神經。桃紅四物湯改善機體的循環功能,快速消除炎性因子,解除局部水腫,保護受損的神經,促進組織愈合。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大于對照組,觀察組主觀癥狀、臨床癥狀和日常活動受限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與術后口服布洛芬膠囊比較,中醫綜合療法包括耳穴貼壓、中藥熱熨和桃紅四物湯療效更顯著。
綜上所述,中醫綜合療法預防LDH術后可改善術后疼痛癥狀,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