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院中醫科,河南 鶴壁 458030)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es mellitus peripheral neuopathy,DPN)是由于長期高血糖、氧化應激損傷、維生素營養障礙、微血管損傷等周圍神經功能障礙性疾病。早期多從足趾部發病,后期向近心端移動,患肢多麻木、無力,終演變為糖尿病足。目前臨床上多用甲鈷胺注射液治療DPN,可改善肢端麻木疼痛癥狀,但易引起嘔吐、腹瀉等消化道反應。艾灸治療DPN可提高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改善運動障礙[1]。本研究用艾灸聯合甲鈷胺治療DPN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25例,均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DPN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62例,男28例,女34例;年齡40~62歲,平均(48.65±2.73)歲;DPN病程3~10個月,平均(5.26±1.78)個月。觀察組63例,男30例,女33例;年齡43~65歲,平均(51.73±2.62)歲;DPN病程4~12個月,平均(7.54±2.61)個月。兩組DPN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經24 h動態血壓、神經肌電圖等檢查納入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2]DPN診斷標準。排除合并糖尿病足、妊娠婦女等。
兩組均行常規降糖、控制血壓等治療。前列地爾注射液10μg(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023)溶于10 mL氯化鈉溶液靜注,日1次。
對照組行甲鈷胺注射液(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382)0.5mg肌內注射,日1次。
觀察組加用溫和灸治療。取患肢穴,上肢取合谷、后溪、內關、下廉、手三里、曲池、關元、氣海、脾俞、胃俞、腎俞、肝俞,下肢取隱白、解溪、涌泉、三陰交、陰陵泉、足三里、陽陵泉,取溫和灸法,點燃艾條,對準腧穴,約距皮膚5cm,每穴施灸6 min,以局部皮膚紅暈為準,施灸時需用手感知患肢局部受熱程度,以防燙傷。
兩組均治療4周后觀察療效。
德國Schwarzer肌電誘發電位儀測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
治療前、治療4周末同時間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3mL,3000r/min離心8min,分離血清,酶聯免疫吸附法(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
癥狀體征消失,神經傳導速度恢復正常或提高5m/s以上為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神經傳導速度提升不足5m/s為有效。癥狀體征改善無變化或加重,神經傳導速度無變化或變慢為無效。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m/s,±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m/s,±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SNCV MNCV正中神經 腓總神經 正中神經 腓總神經治療前 治療4周末 治療前 治療4周末 治療前 治療4周末 治療前 治療4周末對照組 62 32.47±4.29 37.81±4.63* 29.63±5.12 34.72±5.49* 37.15±4.71 43.92±5.26* 34.63±5.28 41.12±5.32*觀察組 63 32.46±4.31 46.15±4.27* 29.62±5.14 38.95±5.33* 37.14±4.73 49.23±5.34* 34.64±5.26 48.94±5.71*t 0.0130 10.4714 0.0109 4.3708 0.0118 5.6000 0.0106 7.919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SOD(U/mL) MDA(nmol/mL)治療前 治療4周 治療前 治療4周對照組 62 102.47±14.28115.31±13.51*6.21±2.43 4.17±2.26*觀察組 63 102.46±14.29131.62±17.34*6.22±2.41 2.29±1.13*t 0.0039 5.8599 0.0231 5.8963 P>0.05 <0.05 >0.05 <0.05
DPN臨床表現為患肢麻木感,蟻走感,寒冷感等,伴有燒灼痛、針刺痛或槍擊樣疼痛,夜間加重。DPN多見于2型糖尿病,發病率為8.4%~61.8%。現臨床上多用甲鈷胺注射液治療,可改善運動受限。艾灸治療DPN,可緩解肢端燒灼痛及蟻走感,促進神經功能恢復[3]。
DPN因長期血糖代謝紊亂致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障礙,誘發基底膜、血管內膜增厚,致使神經纖維缺血、缺氧,引起肢端出現蟻走感、寒冷感。肌醇水平減少,山梨醇水平異常增多,嚴重損害神經細胞,致使微血管病變,減少神經細胞供氧量,影響神經傳導速度。激活其他糖基化代謝途徑,釋放大量自由基和氧代謝終末產物,導致氧化應激反應[4]。前列地爾注射液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以改善肢端麻木,促進組織血流灌注以改善神經傳導障礙,激活蛋白激酶以緩解神經細胞缺血缺氧,改善氧化應激指標。甲鈷胺注射液可通過甲基轉化反應促進軸突再生以緩解患肢疼痛,促進DPN形成病變髓鞘,修復受損神經以改善神經傳導功能,修復受損神經細胞以降低氧化應激反應[5]。三陰交歸屬于足太陰脾經,臨床上主治脾胃虛弱、下肢痿痹等;脾胃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所,也是氣機升降的中樞;經絡是氣血運行之通路,經絡通暢,則利于氣血運行,營養物質之輸布。溫和灸借助其溫熱肌膚的作用,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溫煦促進機體經絡陽氣運行,推動血液運行至四肢,改善肢端寒冷感。溫和灸燃燒產生近紅外輻射可被組織活性物質吸收,加快機體新陳代謝,降低過多堆積的自由基損害神經組織,改善神經傳導速度,抑制機體內自由基及氧代謝終末產物的釋放,降低氧化應激反應[6]。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治療4周末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的SNCV、MNCV、血清SOD水平較治療前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血清MDA水平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表明艾灸聯合甲鈷胺注射液可改善患肢疼痛麻木,調節神經傳導功能,改善氧化應激水平。
綜上所述,艾灸聯合甲鈷胺注射液治療DPN可改善神經傳導速度,緩解肢端疼痛麻木,改善氧化應激水平,療效優于單用甲鈷胺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