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孩,陳培樂
(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中醫科,河南 鶴壁 458030)
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黏膜退行性改變,多發于老年人群,主要由于胃黏膜長期遭受反復刺激,造成胃黏膜上皮和腺體逐漸減少、萎縮,導致胃黏膜逐漸變薄,或伴腺體化生、不典型增生、幽門腺化生等,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胃癌前期[1]。因此,有效逆轉CAG對能夠防止或減少胃癌的發生[2]。本研究以中西藥合用治療CAG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45例,均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治療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72例和觀察組73例。對照組男38例,女34例;年齡63~70歲,平均(65.74±1.91)歲;病程1~8年,平均(4.36±0.71)年;輕度萎縮25例,中度萎縮29例,重度萎縮18例。觀察組男36例,女37例;年齡60~75歲,平均(65.91±1.70)歲;病程1~9年,平均(4.55±0.55)年;輕度萎縮27例,中度萎縮29例,重度萎縮17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依據病理學檢查、胃鏡檢查結合臨床癥狀符合《老年人慢性胃炎中國專家共識》[3]中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斷標準。中醫診斷參見《中醫內科學》[4]胃痛之脾胃虛寒證。胃痛隱隱,喜溫喜按,得食則緩,得涼則劇,并伴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及辨證標準,年齡60歲以上,經14C尿素呼氣試驗證實為幽門螺旋桿菌(Hp)陽性,近期未接受相關藥物治療,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胃癌、消化道癌等胃腸惡性腫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對研究所用藥物存在禁忌。
兩組均予以西醫常規四聯療法治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沈陽圣元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652)20mg,口服,1日2次;阿莫西林膠囊(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263)0.5g,口服,1日2次;克拉霉素片(濟南利民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83810)0.25g,口服,1日2次;枸櫞酸膠體果膠秘干混懸劑(湖南華納大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104)150mg融入100mL溫水中,混懸搖勻后睡前服用,1日1次。
觀察組加用良附暖胃湯治療。高良姜10g,小茴香10g,醋香附12g,砂仁6g,枳殼10g,焦三仙各15g,黃芪20g,白術20g,炙甘草10g。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兩次溫服,1日1劑。
兩組均持續治療2個月。
采用反射免疫法檢測血清內皮素-1(ET-1)、胃動力素(MTL)、胃泌素(GAS)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水平。
用SPSS21.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依據《胃脘痛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5]。治愈:胃痛隱隱,喜溫喜按,手足不溫,大便溏薄等癥狀消失,Hp轉陰。顯效:胃痛隱隱,喜溫喜按等癥狀顯著減輕,Hp轉陰。有效:胃痛隱隱、喜溫喜按等癥狀減輕,Hp轉陰。無效:臨床癥狀未見改善或加重,Hp未見轉陰。
對照組治愈15例,顯效19例,有效21例,無效17,總有效率76.39%;觀察組治愈20例,顯效23例,有效2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3.1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激素水平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pg/mL,±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pg/m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ET-1 MTL GAS對照組 72治療前88.42±13.56 97.85±15.36 204.11±20.50治療后70.31±10.54*129.95±22.74* 169.84±17.06*觀察組 73治療前87.89±14.08 98.21±15.03 203.75±20.81治療后 56.80±8.16*△ 252.40±29.48*△ 120.32±13.53*△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反應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SOD(μmol/L)MDA(μmol/L)GSH-Px(IU/L)對照組 72治療前75.12±12.33 6.71±0.89 39.41±4.80治療后98.91±15.11* 5.04±0.71*70.80±6.42*觀察組 73治療前74.69±12.02 6.55±1.04 39.18±4.94治療后121.34±18.92*△ 3.50±0.49*△ 88.49±8.91*△
CAG屬中醫“胃痛”范疇。發生與外邪犯胃、情志不暢、脾胃素虛、飲食傷胃密切相關。基本病機為胃氣阻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為虛實夾雜之證,虛證為素體脾虛,脾胃乃倉廩之官,主受納運化水谷,脾胃虛弱則運化失職,升降失司,氣機不暢,胃氣阻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或因脾胃虛寒,中陽不足,脾胃失于溫養而致胃痛。實證則為寒、熱、濕邪犯胃,諸邪客于胃,致使胃脘氣機阻滯,發為胃痛,尤其以寒邪犯胃最為多見,寒邪聚于脾胃,致使脾胃失于溫養而致拘急疼痛。所謂“寒氣客于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絡急引,故痛”。治療以溫中暖胃、理氣健脾、和胃止痛為主。自擬良附暖胃湯中以高良姜、小茴香為君藥,以散寒理氣、暖胃止痛;以醋香附、砂仁、枳殼為臣藥,用以理氣止痛、消脹散寒;佐用焦三仙以和胃止痛、消食散瘀;佐用黃芪、白術用以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甘草為使,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全方有暖胃止痛,理氣散寒,健脾益氣之功。
藥理研究表明,高良姜中主要成分能夠提高NO水平,消除氧自由基,具有抗氧化、鎮痛、抑菌、消炎等作用,能夠降低氧化應激反應對胃粘膜損傷[6]。小茴香能夠促進活體家兔腸的蠕動,增強腸道的收縮功能及蠕動功能[7]。砂仁中多糖成分能夠抑制HepG2細胞生長,具有較強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同時還能抑制丙二醛的形成,降低胃黏膜氧化應激反應[8]。山楂能增加小鼠腦組織中SOD、GSHPx活力,顯著降低小鼠腦組織中MDA的含量,可見山楂具有良好抗氧化,清除機體氧自由基的作用[9]。枳殼能夠雙向調節胃腸道平滑肌,既能興奮平滑肌,刺激胃腸道蠕動功能,還能降低平滑肌張力,發揮解痙、鎮痛的作用[10]。砂仁能夠通過增加P物質及MTL水平,增強胃腸運動功能,同時還能抑制胃蛋白酶,抑制胃酸導致胃黏膜細胞障礙,減輕胃黏膜損傷。
良附暖胃湯輔治CAG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