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放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
在傳統媒體產業中,廣告、印刷、發行等業務收入是其主要的經濟來源,在傳統業務板塊營收中起到支撐作用。近年來,隨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帶來的巨大沖擊,以及新媒體極大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新技術帶來的內容生產方式變革等因素,傳統媒體產業營收持續下降,給報業集團在“穩底盤”方面帶來極大經營壓力。在廣告營收方面,新媒體、自媒體等平臺不斷瓜分傳統媒體的市場份額,加之消費者資源獲取習慣的改變,用戶更傾向于通過手機、電腦等平臺獲取信息,導致越來越多的商家和客戶不愿意在報紙上投放廣告,故而報紙商業類廣告收入呈大幅下降趨勢。此外,政府機關單位宣傳推廣費用趨緊,在有關費用支出上更加審慎精細,導致政務廣告收入呈現下滑趨勢。在印刷發行營收方面,報紙影響力下降,帶來廣告收入下降。為控制成本,報紙必然會“瘦身”,進行減版減彩減量,導致印刷發行業務收入同比減少,再加上經營創新不足,傳統媒體產業板塊在拓展新業務上比較乏力。
為彌補傳統媒體產業的持續虧損,不少報業集團試水多元產業,試圖找出一條產業經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如:進軍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白酒、游戲等產業。雖然報業集團在開展多元產業經營上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風險隱患。尤其是重量輕質、粗放激進的產業發展模式,給報業集團資產和財務安全帶來隱患。當經營項目出了問題,會加重原有經營負擔,更有甚者還會造成品牌形象的損失。如溫州日報報業集團試水互聯網金融,成立溫都金服公司遭遇P2P行業整體調整;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嘗試收購地方白酒企業,但經過多年經營也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等等。可以說,目前報業集團多元產業發展還缺乏明確的整體規劃,而是采取多途徑探索進入相關或非相關領域的方式,單純注重追求數量的多寡,致使很多投資領域與主業差異較大。囿于報業集團沒有專業的人才隊伍,也缺乏相應的管理經驗和市場渠道,很難通過投資某一領域和主業形成聯動,從而導致多元產業發展呈現出“小、散、弱”的特點,極大分散了報業集團的資源優勢與規模優勢。
面對產業發展上出現的問題,報業集團應當更加聚焦做優、做強媒體及相關多元產業,逐步收縮戰線,聚攏資源,形成發展合力。在傳統媒體產業方面,要深挖潛力,加強新一代移動互聯(5G)、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應用,通過技術迭代驅動,以媒體融合發展和產業升級促進報業集團發展。在多元產業發展方面,加快創意創新、文化投資等具有一定媒體價值依托的相關產業,增強媒體產業的聚合力、向心力;而對于經營沒有明顯起色或者出現虧損的領域(公司)要及時“關停并轉”,果斷退出。同時,發展多元產業要做到有目的、有規劃、控風險,對于和主業關聯度不高或者不熟悉的領域,要小心求證、謹慎進入,以進入文化產業或者相關產業為主。具體如下:
無論如何變化,報紙仍然是輿論宣傳的重要陣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廣告、印刷、發行等傳統媒體產業經營仍有潛力可挖,同時還要加快與新技術的融合,逐步培育具有新興傳播時代特點的媒體產業。
一是報紙廣告要加強經營創意創新。要將廣告與線上線下活動相結合,提檔升級傳統傳媒活動,積極開發新的營銷活動,不斷提升活動的規模和質效,實現聯動效應。報業集團要立足本地、深入社區,挖掘分類廣告。戶外廣告則要加強5G、人機互動、人臉識別、AR實景等新技術運用,豐富傳播載體,拓寬傳播渠道,建立數字化、智能化戶外傳播平臺。
二是印刷、發行要探索新的非報領域。發行業務可以利用現有成熟的發行網絡、龐大的發行員隊伍和快遞行業、外賣行業進行強強聯合,逐步從單一報業發行商向城市配套生活服務提供商轉型。如:在各大發行站點同步建立快遞和外賣配送站點,發行員們送完報紙后再送快遞、外賣。這樣在提高發行員收入的同時,也能穩定發行網絡,更好為送報主業服務。印刷業務除了維持原有報紙印刷業務,確保報紙安全出版外,要積極探索與新技術相融合,充分利用好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著力培育數字印刷、綠色印刷、智慧印刷、3D打印等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努力向綜合性現代化印刷企業轉型。
報業集團要通過向上下游延伸的縱向整合和向同類及相關產業的橫向整合,打造一個多點支撐的立體產業鏈,實現由單一盈利模式向多元盈利模式的轉變。
一是組建媒體智庫,發揮決策參考和輿論引導作用。媒體智庫是指由媒體主導發起設立,為政府、社會等外部單位提供決策咨詢和研究服務的研究咨詢機構。報業集團與政府聯系密切,研究議題往往能精準捕捉當下熱點、痛點,具有較高的政治敏感性。因工作需要,媒體也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保持著密切聯系,在打通理論與實踐橋梁方面有先天優勢。媒體智庫的成果,向上可通過內參等途徑向上傳達,為決策層提供參考;向下可傳遞給受眾,發揮輿論引導作用。
二是做好版權保護與運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加強網絡治理和知識產權保護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于報業集團做好版權保護與運營恰逢其時。版權是報業集團擁有的重要資源,但長期以來并未得到充分重視。近年來,不少報業集團改變以往不重視版權保護的情況,積極維護自身權益。如:《廣州日報》、《湖北日報》、《南方日報》等傳統媒體都與今日頭條發生過侵權訴訟。2017年首屆報業版權大會在京召開,會議討論了版權運營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同年,成立了中國新聞媒體版權保護聯盟,報業版權保護整體環境不斷向好。
在版權保護方面,報業集團要加強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可參考重慶報業集團與第三方技術公司合作,建立數字維權系統。對于原創內容自動生成時間戳和水印等“防偽標簽”,同時監控全網傳播信息,一旦出現侵權行為,自動進行對比、取證,然后發出警示提醒,通知人工維權團隊進行處理。在版權運營方面,可整合內部海量資源建立信息庫。報業集團每天產生大量新聞原創文字、視頻、圖片等內容,同時還擁有不少珍貴歷史資料。可以把上述信息進行整理,形成電子資料庫,這樣不僅可以保存珍貴的資料,更可以提供檢索。電子資料庫可以采取會員制,收取年費,還可以按次收費,根據文字、圖片及視頻等類別,結合信息珍貴程度,劃定不同收費標準。
三是拓展文化創意產業。近年來,由于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政策支持,文創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文創產業與傳媒產業都具有文化屬性,也成為報業集團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各地報業集團需利用自身優勢,不斷在文創產業方面的資源投入加碼。目前,報業集團涉足文創產業多以“文化+園區”的形式為主。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湖北日報傳媒集團、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等采取將原有舊廠房升級改造或重新購置土地等方式,打造文創產業園區。園區建成后,有選擇性地吸引動漫、科技、咨詢、設計、影視等創意類公司入駐,以此聚攏上下游的相關產業要素,拓展經營產業鏈。待園區成熟運營后,采取“投資+孵化”的模式,把文創園變成孵化園,選中幾家有潛力的公司,報業集團當天使投資人,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參與公司運營,利用自身傳播優勢,推動公司各項經營發展,達到雙贏目的。
四是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無論是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還是涉足多元產業經營都需要大量資金。單靠報業集團自身實力進行投資難以維持“多點開花”的局面。近年來,報業集團大多通過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撬動社會資本,來彌補自身投入不足。以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為例,集團旗下基金公司在2018年設立兩支基金,已獲武昌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出資批復,累計申報項目60余個,擬投項目庫初見雛形。基金公司正在積極謀劃推進智慧城市產業基金,與深圳智慧城市建設投資聯盟洽談合作。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的實踐證明,通過基金撬動的社會資本雖不能為我所“有”,卻可以為我所“用”,從而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