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其歷史意義非凡,是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其獨特性,漢字的書寫成為對外漢字教學中的難點,如何更好地實施對外漢字教學,又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本次研究選擇以服務對外漢字教學為出發點,分析漢字的書寫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所占的地位。
關鍵字:漢字;書寫;對外漢語教學
“漢字是個龐大的符號系統”[1],“是書寫漢語的第二性符號系統”[2]。漢字經歷5000年的傳承,從最開始的甲骨文到現在的楷書,每一個階段的漢字書寫形式都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但是不論漢字書寫形式如何演變,都遵循著其固有的構造規律,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漢字內部結構的系統性,規律性是其延續至今的重要保證。由于中國的漢字不可勝舉,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把所有漢字的書寫方式都一一進行教學,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我們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習者發現漢字的書寫規律,讓學習者能夠根據所學知識去主動地認識課堂中無法觸及的生僻漢字的書寫方式。
漢字書寫基礎的教學包括筆畫和筆順兩部分:
1.筆畫
筆畫是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單位[3],也是學習漢字書寫的基礎,想要提高漢字書寫能力,就必須要注重筆畫的學習。每個筆畫都有其自己的特定形態和書寫規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提醒學習者在書寫時要注意筆畫位置和走勢的變化,只有準確地寫好每一個筆畫,構字才能有堅實的基礎。
楷書的基本筆畫分為八種:分別是點、橫、豎、撇、捺、提、折、鉤,即“永”字八法。由于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不同的筆畫所處的位置和寫法都不盡相同,因此,除了這八種基本筆畫之外,又出現了若干種在此基礎上的派生筆畫。所以,在進行漢字書寫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醒學習者掌握好每一種基本筆畫和派生筆畫的特點和寫法,扎實基本功,以達到心手相應運用自如的程度。
筆畫教學是對外漢字書寫教學的基石,只有準確的掌握了筆畫的書寫規律和特點,才可能正確的掌握漢字的書寫技巧。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初級階段,筆畫教學可以為漢字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鋪墊。如果在初級階段的教學中忽視了筆畫教學,那么在之后的漢字教學中,學習者非常有可能會出現混淆相似筆畫從而導致漢字書寫不規范的問題。現代漢字的筆畫種類有很多,除八種基本筆畫外還產生了多種派生筆畫,其中有一些筆形的區別度很小,十分容易混淆,如“橫折鉤”(“力”的第一筆)與“彎鉤”(“家”的第六筆),“橫斜鉤”(“風”的第二筆)與“橫折彎鉤”(“九”的第二筆),“斜鉤”(“戈”的第二筆)與“豎彎鉤”(“見”的第四筆),甚至還有較為簡單的“點”(“頭”的第五筆)和“捺”(“大”的第三筆)等。如果在漢字教學中,教師忽略了對于此類容易混淆筆畫的詳細講解,就可能導致學習者無法分辨這些筆畫的差異所在,從而在書寫的時候出現錯誤。
要想在對外漢字教學中教好筆畫,除了讓學習者掌握筆畫的名稱和書寫方式外,還要了解筆畫之間的組合方式。正確掌握筆畫的組合方式,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習者減少書寫錯誤,還可以幫助其通過筆畫之間的關系初步了解漢字的內部結構。一般來說,筆畫之間的組合方式有三種,分別是相離、相接和相交。值得注意的是,筆畫之間的組合方式對于漢語母語者來說看似簡單,不用刻意強調,但對于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來說,卻是很容易混淆的點,如“八”、“人”、“乄”三個字的寫法,“八”的筆畫相離,“人”的筆畫相接,“乄”的筆畫相交,有很多初級階段的外國漢語學習者在不清楚筆畫的組合方式的情況下,這都是他們經常會寫混、寫錯的字。如果漢字教學過程中忽略了這部分的教學,他們找不到理論依據來區分筆畫之間的連接關系,只能對漢字的寫法死記硬背,不能活學活用,這就會給后面的漢字教學造成阻礙,也會給外國學習者的漢字學習造成負擔。
因此,筆畫教學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尤其是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初級階段,筆畫教學可以為以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為對象的漢字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筆畫教學是對外漢字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筆順
筆順是漢字筆畫書寫的先后順序,不論是獨體字還是合體字,都有筆畫書寫的順序的問題[4]。因此,筆順教學也是漢字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的部分,筆順的正誤與否涉及到漢字書寫是否規范,所以對于外國學習者來說,筆順的學習是漢字書寫方面的一個細節問題的學習。
漢字筆順包括七個基本規則: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從外到內再封口,先中間后兩邊。但是并不是所有漢字的筆順都完全按照這七個原則來書寫的,有一部分漢字有一些特殊規則,如“非”的筆順就不符合先橫后豎的原則,“兇”的筆順則不符合從外到內的原則,“火”的筆順不符合先中間后兩邊的原則等。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只按照既定的基本原則進行僵硬的筆順教學,而應該靈活地把筆畫和部件知識應用到筆順教學中。
首先,對于獨體字來說,應該先分析漢字的結構,把漢字的筆畫按照相離、相接和相交進行分類,再把分類出來的筆畫分別按照特定的書寫規則進行教學。其次,對于合體字來說,也應該先把漢字拆分成部件,再進一步進行筆畫的拆分,接著按照筆順規則進行書寫教學。最后,對于一些可以拆分為三部分的漢字來說,“先中間后兩邊”規則的適用范圍較小,只有“小、水”等筆畫較少的獨體字可以適用,對于“班、謝”之類結構比較復雜的字來說,則應采用“從左到右”的書寫順序,對于“火、爽”等更加特殊的漢字,就應該采用“先兩邊后中間”的書寫順序。
由此看來,漢字的筆順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對外國人進行筆順教學時,不能太過僵硬,只講固定規則,應該引導學習者學會靈活運用。人們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對于筆順的關注度較小,因此,筆順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所以有很多教師把筆順和筆畫放在一起教學,認為在學習者掌握筆畫的知識點的基礎上會更加容易進行筆順教學。但我認為,這種教學方法會弱化筆順在學習者心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外國學習者,他們學習漢語沒有母語習得的先天優勢,所以筆順對于外國學習者來說也是十分重要且有一定難度的,筆順的學習直接關系到漢字書寫的規范性,筆畫和筆順在漢字書寫中的重要性是不分上下的,所以筆順教學應該獨立于筆畫教學而存在,并且貫穿漢字學習始終,教師應始終關注學習者在書寫漢字時筆順的正誤,對于出現的錯誤應及時指正。
3.漢字的書寫與對外漢語教學
漢字教學離不開書寫教學,那么漢字的書寫在對外漢字教學中有哪些實際作用呢?首先,漢字的書寫教學是探索漢字的前提,只有掌握了漢字的書寫規律,我們才算是真正的認識漢字,才可以系統地分析每個漢字的意義。其次,掌握漢字的書寫規律在對外教學中有利于整理漢字,匯集漢字和規范漢字,讓留學習者學習漢字的過程中,樂于自主探索和研究。
但是,目前有很多學習漢語的外國學習者共有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的口頭交際能力已經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上,但書寫能力仍然處于一個較低級的狀態,在交際過程中,有時他們能準確的說出一句話,卻不能完整的書寫出來。要知道,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雖然是培養學習者使用漢語交際的能力,但這種能力并不只限于口頭交際能力,書寫能力的欠缺是目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有學者認為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如下:一方面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實踐時,對外漢語教師對漢字書寫的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在于留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動機,大多數學習者學習漢語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漢語進行交流,從而僅滿足于會認、會讀的程度,從而忽視了漢字教學的重要意義[6]。
那么如何提高漢字書寫能力呢?首先應該從漢字的筆畫和筆順入手,因為在留學習者的眼中,漢字是由一堆毫無規律的線條組合起來的符號,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找到漢字的書寫規律。筆畫和筆順的教學一方面是教會學習者漢字的書寫技巧,另一方面也是引導學習者能夠舉一反三自主探索漢字規律。所以,我們應該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把漢字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進行教學,先從簡單的筆畫入手,探索筆畫的組合規律和先后順序,完成獨體字的教學,讓學習者建立起筆畫和筆順是漢字書寫的基礎的意識,再逐漸深入,進行復雜的合體字的教學。
結語
總之,漢字書寫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首先讓學習者充分了解漢字,再引導學習者把漢字與漢語其他要素結合學習,讓留學習者更為輕松的接受漢語教學。有利于將對外漢語教學推向國際化的平臺,有利于漢字文化在國際舞臺上廣泛傳播,有利于提高中國在國際中的文化軟實力,最終使漢語,使中國文化能夠在國際上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李大隧.漢字的系統性與漢字認知[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1):13-21.
[2]王寧.漢語、漢字與中華文化[R].第二屆語言學與漢語教學國際論壇大會報告,2016-07-03.
[3]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增訂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王麗媛.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研究[D].蘭州大學,2012.
[5]丁勇.偏旁部首與留學習者漢字教學[J].教育現代化 ,2019,6(48):185-186,202.
作者簡介:孫勝楠,女,1997年7月,遼寧朝陽人,漢族,在渤海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就讀研究生,現主要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方向。
(渤海大學 ?遼寧 ?錦州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