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血松
摘要:第十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出了相關要求,會議指出:高等院校是現代文化傳承和創新的載體,承擔著文化育人的關鍵使命。高等院校需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引領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實踐能力,以文化育人為宗旨,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覺性。基于國家對高等院校文化育人的要求,本文重點探討文化育人的工作原則與實現路徑。
關鍵詞:高等院校;文化育人;工作原則;實現途徑
引言
高等院校文化育人已成為重要的戰略指導思想,在分析現有文化的屬性和文化育人工作原則的基礎之上,應時刻牢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文化育人之間的必然聯系。同時,高等院校文化育人的實現途徑與文化的傳播性、人才培養的需求密切相關。因此,探討高校文化育人的實現途徑應首先弄清文化育人的內涵及本質。
一、高等院校文化育人的本質特征
現代社會倡導素質教育,因此文化育人被賦予固有的功能和使命。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即強調人文特性,傳統教育中的文化育人理念,而今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受教育者潛移默化的影響,內化了價值觀念的教育內容,從而淡化了灌輸式教育帶來的生硬感,使得大學生在感染和感動之中激發出內在的踐行熱情。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有非常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生生不息的文化理念使中華民族日益興盛,而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吸收了傳統文化的精髓,更是成為高等院校文化育人的本質特征。為了有效地加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受能力,應時刻牢記文化育人、以文養人的宗旨,探討文化中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內涵。
二、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原則
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是促進大學生自我升華和適應社會化需求,促使大學生的社會化應時刻提醒學生觀察體驗和反思內化價值觀念,形成更加優秀的道德規范和標準。高等院校文化育人功能的工作原則有以下幾點:
(一)文化引領原則
高校文化的首要功能是對學生具有強勢的引領功能,在潔凈的校容、校貌氛圍之內接受積極向上的校訓、校風,以濃厚的主流文化氛圍,促使大學生完成精神層面的升華。完成大學生的團體文化塑造工作使學生形成共同的信念和目標,促使學生以創新的思維形式和積極的行為,追求與大學的文化發展理念相一致,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二)文化實踐原則
倡導大學生活的育人效能,促使學生不斷地提升個人知識水平,追求自我實踐能力的提升,通過校園內部的良性競爭,使大學生感受到社會競爭所帶來的動力和壓力,提升個人綜合競爭力,積極地適應社會生活。大學生社團和大學生實踐創業活動均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感,在文化實踐的過程中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其進入社會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提升素質原則
育人功能應建立在大學生素質提升的基礎之上,通過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以更加穩妥的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學生除了在上課期間需要接受專業知識,還需要在日常生活實踐中接受更多價值觀念的熏陶和影響,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將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并且形成更為濃厚的學術氛圍及政治學習氛圍,促使其人文素質的提升。
三、高校文化育人實現途徑
(一)通過課堂教學渠道,發揮課程思政功能
大學生是高校育人的受教育主體,因此文化的育人功能熏陶的意味著文化育人,將通過課堂教學的主渠道發揮作用,在各個學科的育人知識功能引導之下,教師挖掘課程和教學方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充分調動思想政治理論的積極意義,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造大學生的精魂。因此,要特別注重人文社科類課程和其他學科課程中的人文改造意義,利用多學科所承載的價值觀念,教化大學生引導大學生的發展,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開拓其文化育人功能。
(二)借助豐富的校園文化,引導學生反思成長
大學生的思維已經相對成熟,有較為完善的思維框架,在特定的教學活動和文化氛圍之內,學生將逐漸實現個性化的成長。創新的意識源自學生的自我反思,活動中的人文風貌和精神底蘊反饋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多元化的教育文化引領之下,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主張積極向上、斗志昂揚的發展氛圍,并且引導學生在各類活動中進行反思,找到育人內容和文體活動的相關性,可以實現文化育人、活動育人的作用。
(三)借助信息化平臺,發揮網絡文化育人效能
信息化平臺是多媒體時代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也帶來了大學生生活顯著的變化,網絡隨時陪伴著大學生的成長,因此,網絡的影響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網絡技術能夠以創新的思維方式帶領學生的思考,在開放和互動的氛圍之內達成受教育的目的,很多信息化的平臺均具有思維傳達、政治宣教、促進反思的作用,網絡文化為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借助多樣化的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合的新方式,使得文化育人的新領域,借助網絡平臺而變得更加具有積極意義,使得文化育人成為新時期高校育人教育的宗旨。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時代,文化育人功能給高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加強高等院校的學術服務力度,實現受教育者在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中的自我反思,將文化育人與自我教育相結合,通過各方面的推動,使得大學生接受了優秀的文化熏陶。
參考文獻
[1]歐庭宇.高校圖書館文化育人:何以可能與何以實現?[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21,37(02):34-43.
[2]馮思佳,葛世星.高校網絡文化育人實踐研究——以遼寧省某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為例[J].文化產業,2021(07):88-89.
[3]李海杰.淺談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原則和實現路徑[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6):156-157.
[4]藺偉,茍曼莉.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原則和實現途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7(02):37-39.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項目(GZY2019SZ28-Y)資助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4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