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傲然
【摘? 要】根據國家統計局于2017年對中小企業劃分標準的規定,截至2020年底,我國中小企業約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為中國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小”“靈”“快”是中小企業的顯著特征,“小”在于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規模較小、經營決策權高度集中;“靈”是中小企業面對市場變化能靈活應對;“快”是中小企業面對市場競爭能迅速作出反應、調整相應的戰略方案。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s 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n the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2017, by the end of 2020,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ccount for about 99% of the total number of enterprises in the country. A large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economy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mall", "flexible" and "fast" are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all" means that compared with large enterprise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small in size and highly centralized in making business decisions. "Flexible" means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an respond flexibly to market changes. "Fast" means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an respond quickly to market competition and adjust their corresponding strategic plans.
【關鍵詞】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競爭
【Key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mpetition
【中圖分類號】F276.3?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6-0005-02
1 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現狀
中小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不能一概而論。從中小企業的特點來看,企業規模較小,資金運轉速度快,投資回報周期短,這意味著企業的安全系數很高,風險管理就此成為了被忽視的環節。但從企業戰略部署來看,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戰略較容易變更,尤其是一些集所有權、經營權于一人的企業,運營戰略基本上是某個人的決定,很容易受個人判斷的影響,變更頻繁的現象比較明顯,且不具備系統的風險管理制度,在決策出現錯誤時可以說是束手無策。
2 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對風險管理的影響
內部控制是一種全面、全員的控制,它既要求覆蓋面足夠廣,涉及企業所有的業務事項,又強調企業員工人人參與管理。因此,內部控制的范圍涵蓋了對風險的管理,企業在內部控制的過程中,需要識別企業的戰略目標,分析實現該目標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對這些潛在風險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以及該企業的風險容忍度進行決策。若評估該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極低、影響很小,并且企業愿意接受該風險,此時即使該企業不建立相應的風險預警與管理機制,對企業的正常經營發展也沒有大的阻礙;但若風險有較高的發生概率且有潛在重大影響,此時企業若仍不重視風險管理體系,則該企業將會面對極大的危機。據此邏輯可以看出,內部控制是企業的基本保障,只有內控機制的完善,才能更好更全面地識別出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而風險管理是對內控結果作出的一系列反應,任何環節的忽視都可能對中小企業產生難以控制的沖擊。
3 不同時期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3.1 萌芽期
萌芽期的企業如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稚嫩但無所畏懼。各個方面都處于探索階段,對于新項目的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此時的企業一方面不具備吸引充足外資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無法盡快地取得收益得到回報,這是中小企業萌芽期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對于企業管理方面,又可分為外部與內部這2個方面。由于外部管理涉及市場與其他企業的聯動關系,此處不做詳細討論。對于中小企業內部管理的情況來說,其存在管理質量和水平不足的問題。
3.2 發展期
處于發展期的中小企業具備很強的創新能力,其首要目標是擴大規模、打開市場,盡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擴大規模必然要繼續追加投資,這就與維持企業基本營運并給股東相應回報產生了沖突,雖然企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吸引投資的能力,但整體來看仍缺少投資,規模較小,成本卻比較高。在此情形下,企業最終的收益不多,股東得到的回報也比較少。在內部管理方面,逐步建立適應企業發展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制度來約束所有人的行為,所有者也逐漸授權給部門經理,雖然企業在逐步走向正軌,但此時若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吸引人才、鼓舞員工士氣,很有可能面臨人才流失的風險。
3.3 成熟期
當中小企業發展至成熟期,其已經具備完善的組織制度,職能部門也能完全分離,且各部門間能很好地協同合作,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內部激勵機制發揮有效的作用。企業的營運狀況也比較可觀,形成規模經濟,能維持較好的經營成果。對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也愈發重視,能建立較為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與風險管理系統,讓內控不再只是一副空殼,盡可能地使其發揮效用。但與此同時,中小企業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企業的發展速度減緩,創新精神相應減弱,還有部分企業所有者之間由于觀點不同,有的愿意承擔較大風險尋求更多的收益,但另一部分所有者更傾向于維持安穩的現狀,這就為企業內部分化埋下了隱患,削弱了凝聚力。
3.4 衰退期
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會經歷這一時期,此階段的顯著特征為市場份額大幅縮小,效益快速下滑。造成這些結果的原因也有很多,例如,對市場變化的反應遲鈍、創新能力不足、產品或服務不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日漸衰落;企業內部的管理與協作缺乏凝聚力,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權變與離職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在職人員也逐漸失去斗志,不求上進。此時的企業面臨著財務風險、市場風險與營運風險,內部控制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整個企業可謂千瘡百孔,經不起大的風浪。
4 不同時期中小企業加強內部控制降低風險的措施
4.1 萌芽期的措施
基于上述討論,解決或應對萌芽期企業的內控問題,關鍵在于將其根扶正,要想其茁壯成長,必須加強內部環境基礎建設。企業應建立科學合理的組織架構,它是內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內控后續環節的重要保障。建立科學合理的組織架構,必須認真分析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從治理結構與內部機構這2個方面入手。在治理結構方面,始終秉持著權責明確、相互制約、相互獨立的原則,明確董事、監事與經理的任職條件與工作職責權限;在內部機構的設置方面,也應當以公正、透明、制衡為原則,避免出現職能交叉或缺失的現象。當然,建立完整的組織架構所需的成本超過了這個階段的預期,那么就需要管理者精簡機構人員,使其扁平化,同時,需要建立激勵機制,鼓舞員工士氣,需要董事或經理的個人能力的提升,為職工提供暢通的晉升渠道和寬闊的發展空間,從而留住人才。
4.2 發展期的措施
雖然萌芽時期就要建立激勵機制,但還不夠完善,在中小企業發展階段,應側重完善激勵機制、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現如今,中小企業會采取一些非常常見的激勵模式,例如,將獎金、福利等作為正激勵,罰款、扣績效等作為負激勵。但事實上,很多企業在使用物質獎勵的過程中耗費多成本,卻未達到預期目標,這是因為除了物質需求之外,員工還有精神需求,在實施激勵時要善于將二者結合起來,以發揮更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還應當制定和完善考核依據與激勵辦法,還可設置一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激勵措施,只有當員工都向著同一目標奮進時,企業才會走向更加成熟的未來。
4.3 成熟期的措施
針對中小企業成熟期問題的解決辦法包括2個方面:一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將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全面融入企業文化體系建設中。例如,定期組織企業文化培訓,使員工認識到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作用與重要性,在平時工作中能始終保持一個誠信經營的正確價值取向;舉辦交流會,增進員工、部門之間的溝通,這不僅可以分享對內控與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議與心得,還能增進感情,增強凝聚力。二是設立內部審計機制。目前,許多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是由財務人員兼任,未設置審計相關專業人員,權責未分離就不能發揮審計的作用。因此,需要配備專業審計人員對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工作進行監督與檢查,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并督促相關部門進行改進,使企業的內部控制機制發揮更大的效用。
4.4 衰退期的措施
由于此時的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與風險都很多,所以對于此時期的解決方案也有很多。在此只列舉較為重要的2個方面:一方面是建立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內部監督可分為日常監督與專項監督這2個部分。日常監督是一個常規的監督活動,能盡早及時地發現問題;專項監督則是一個有針對性的監督檢查。二者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對于日常監督的投入力度大,那么對專項監督的投入力度就會減少,二者互相補充,對企業進行全面系統的監督。另一方面是建立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在決策過程中,如果憑所有者主觀感受或經驗的決定風險是極大的。那么首先要求全面識別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其次評估各風險的危害程度,針對評估的結果作出選擇;最后制定一系列相應的應對措施。當出現市場動蕩等情況時,預警系統及時提醒企業進行相應調整,這大幅度降低了企業所需面臨的風險。
5 結語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各類風險是在所難免的,想要規避或者更好地去化解風險,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與危害,就要牢牢把握內部控制各個環節對風險的管控。本文首先闡述了中小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影響;其次分析了不同時期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