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琢
摘要:課堂教學中的互動為學生提供了質疑、實踐的空間,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能夠讓學生變得更加積極與主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間的有效互動,為學生提供互動的機會,讓學生進行自我激勵與評價、相互探討與總結,幫助學生及時地認清錯誤的學習行為,促使學生及時地調整學習策略,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與消化能力。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以豐富互動的內容和形式,營造多樣的互動氛圍,始終讓學生處于最佳的狀態中,可以有效地透過互動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互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2-0050
課堂上的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兩者不能保持平衡的狀態,則無法達到最佳的效果。在以往的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形式單一,學生不夠積極和主動,教師也忽略了學生的感受,造成了課堂效率低下的現象。在新課改的推動下,要上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調配教與學的位置,以學定教,以教促學,達到教與學效率共同提升的效果。身為英語教師,要實現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這一目標,需要注重課堂上的互動,增加與學生互動的頻率,優化互動的內容和形式,在互動中發現教與學的短板,采取恰當有效的措施進行整改,在有效互動的支撐下構建高效的課堂。
一、師生間的互動注重多元化
1.賦予學生質疑的權利
以往的課堂互動中,學生是被動的,教師通常是為了更快速地完成教學任務,互動過于隨意,內容隨機,時機不夠準確,并沒有突出互動的作用,反而讓學生變得更加抵觸互動。所以,要有效地運用互動模式,就要考慮學生的感受,嘗試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該用什么樣的互動方式,期望透過互動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學生能夠從互動中獲得什么,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實施有效的互動。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采取互動的模式,還要轉變教師問學生答的單一互動方式,讓學生掌握提問的主動權,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也能增強學生互動的積極性。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中,要讓學生掌握用can提問的句式。課堂上先列出包含有can的陳述句:I can speak English.I can sing and dance.請學生嘗試著對句式進行變換,使用can開頭將陳述句變為疑問句,有些學生能快速地給出答案:Can you speak English/play basketball?掌握了這種句式后,組織學生進行自由練習,用can來談論和詢問他人的能力或者愛好,了解他人的才能。把提問的權利交給學生,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能夠讓學生沉浸在發問的氛圍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突出互動的層次性
課堂教學是由淺入深進行的,那么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也要遵循這樣的原則。貼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透過互動逐步地將學生帶入深度學習模式中,這樣既能使得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也能突出教學的層次性,從而構建出學習氛圍濃郁的課堂,讓那些原本對英語課堂不感興趣的學生也能積極地參與進去,進而實現整體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例如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中,主題是出行方式,語法是一般現在時,句型是How do you get to...及其回答語。課堂上,先用情境互動的方式指導學生熟練掌握各種交通工具的詞匯及短語,了解by、on、ride、take、get to...by等短語。聯系實際生活,充分借助學生已有的經驗,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互動學習中,培養他們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學用結合的效果。再開展聽說的互動活動,利用教材之外的資源組織學生進行猜測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回顧知識,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最后出示復雜性的圖片,引導學生綜合地運用所有知識,先觀察圖片內容,詳細地描述圖片中每個人物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以對話的形式來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豐富師生之間互動的內容,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二、提供給學生互動的空間
互動模式下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有利于和諧氛圍的建設,學生間的互動不僅可以讓他們更加輕松地獲取知識,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中,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還能達到拓展他們思維空間的效果,推動他們取長補短。如“What does he look like?”中,開設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每四個人一組,任意選擇一個人物進行描述,描述對象包括組內成員、名人等共同認識的人,一人描述后其他人猜,要求學生靈活地運用本單元的詞匯和句式,前后語言要有邏輯性,把人物的特征描述清楚。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成為互動的主要角色,可以自由地發揮、輕快地表達,說出了想說的內容,表達內容變得豐富了,也融入了自身的想法,情緒更是到達了頂點,表達的欲望越來越強烈,過程也變得更加順利。而教師則成為旁聽者,密切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帶領學生回顧互動中是否有不恰當之處,幫助他們反思互動的內容是否合乎邏輯、流程是否順暢等,有針對性地給出評價,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日后的英語互動中有所改善,進一步地提高他們的互動效果。
總之,傳統的課堂互動會讓師生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不利于學生及時地消化所學內容。在初中英語課堂上,采取多元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提供給學生自由交流的空間,全面激活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才能保障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作為教師要優化問答式互動的內容,增加學生互動探討以及自由質疑的環節,營造學生問教師答的氛圍,突出課堂環境的平等與民主,充分發揮互動的作用,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宋志華.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家長,2020(36).
[2]董博.淺談初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0(12).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附屬中學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