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會葉
(西安曲江婦產醫(yī)院 陜西 西安 710054)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發(fā)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產婦對于分娩提出更高的要求。分娩作為女性必經的生理過程,分娩疼痛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疼痛劇烈不僅會引起子宮收縮或宮頸口擴展,嚴重者導致疼痛感增加[1],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分娩痛苦,分娩鎮(zhèn)痛是在產程當中,運用一系列的方法,幫助孕婦減輕或者緩解疼痛,分娩鎮(zhèn)痛方法包括非藥物性鎮(zhèn)痛和藥物性鎮(zhèn)痛兩種,非藥物鎮(zhèn)痛具有對母體和胎兒影響比較小的優(yōu)點,但鎮(zhèn)痛效果可能比較低,藥物鎮(zhèn)痛包括全身應用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物,局部注射局麻藥,全身用藥鎮(zhèn)痛時,必須監(jiān)護母胎的安全[2]。有學者研究指出,硬膜外阻滯麻醉復合縮宮素,有利于縮短產婦產程,獲得滿意的鎮(zhèn)痛效果[3]。本文以200名產婦為樣本,分析分娩鎮(zhèn)痛中實施縮宮素的效果,以期為類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現總結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4月—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分娩鎮(zhèn)痛的200名產婦展開研究,納入標準:所有入選者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100名)年齡(23~40)歲,平均年齡(30.78±5.54)歲,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68±1.19)周;研究組(100名)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30.58±5.46)歲,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76±1.23)周。對比可知,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產婦采用硬膜外阻滯麻醉,待產婦宮口開至3~4 cm時,讓產婦取側臥位,由麻醉師選擇L2~3間隙作為穿刺點進行穿刺,并置入4 cm的硬膜外導管,注射1%羅哌卡因(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33181)(5 mL)作為試驗劑量,對患者進行5 min的觀察,查看是否出現蛛網膜下腔阻滯劑局部中毒征像后,采用10 mL作為首劑量,當其平面處于T10之下,30 min后將硬膜外導管進行連接,啟動鎮(zhèn)痛泵,鎮(zhèn)痛藥物主要為羅哌卡因、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143315),將其放入自控鎮(zhèn)痛泵中設定參數。依據產婦宮縮情況,當其宮口開至8 cm或全開及時停止用藥,便于產婦宮口全開后正確使用腹壓。研究組在硬膜外阻滯麻醉基礎上加入縮宮素,靜脈滴注2.5 U縮宮素(上海上藥第一生化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1022559)加0.9%的氯化鈉溶液或乳酸鈉林格(上海長征富民金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1020947)500 mL,從1~2 mU/Min開始根據宮縮強弱進行調整,對于不敏感者可酌情增加縮宮素給藥劑量。使宮腔內壓力維持50~60 mmHg(1 mmHg=0.133 kPa),宮縮持續(xù)時間約為40~60 s,間歇2~3 min,觀察產婦宮縮及胎心情況,如果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滴注縮宮素并進行宮內復蘇,直至產婦恢復正常后再繼續(xù)滴注縮宮素至分娩結束。
記錄并對比兩組第一、第二產程持續(xù)時間。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用于疼痛的評估[4],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條長約10 cm的游動標尺,一面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求解患者疼痛平均值;對比兩組患者新生兒出生Apgar評分(1、5 min)比較,包括肌張力、脈搏、皺眉動作、外貌、呼吸,滿分10分為正常新生兒,評分7分以下的新生兒考慮患有輕度窒息,評分在4分以下考慮患有重度窒息。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疼痛評分為(2.7±0.6)分,對照組為(8.9±1.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疼痛評分(± s,分)

表1 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疼痛評分(± s,分)
組別 例數 疼痛評分研究組 100 2.7±0.6對照組 100 8.9±1.4 t 10.705 P<0.05
研究組與對照組第一產程時間分別為(470.6±94.8)min、(590.4±124.3)min,第二產程時間分別為[(33.8±10.2)min]、(45.7±12.6)min,研究組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各產程時間(± s, min)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各產程時間(± s, min)
組別 例數 第一產程時間 第二產程時間研究組 100 470.6±94.8 33.8±10.2對照組 100 590.4±124.3 45.7±12.6 t 7.664 7.341 P<0.05 <0.05
新生兒1 min、5 min Apgar評分在研究組和對照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5 min Apgar評分高于1 min Apgar評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出生1 min、5 min Apgar評分(± s,分)

表3 兩組新生兒出生1 min、5 min Apgar評分(± s,分)
Apgar評分 t P 1 min 5 min研究組 100 8.86±0.85 9.89±1.34 2.786 0.045對照組 100 8.79±0.87 9.82±1.27 2.899 0.042 t 0.576 0.379 P 0.565 0.705組別 例數
隨著鎮(zhèn)痛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及無痛理念推廣使用,越來越多的產婦接受無痛分娩,以此緩解分娩階段出現的疼痛應激反應。加之,安全、有效的鎮(zhèn)痛方法有利于緩解患者焦慮等負面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產婦氧耗,從而為產婦提供舒適的分娩環(huán)境。在多數分娩鎮(zhèn)痛方法中,硬膜外阻滯麻醉得到普遍應用,這種麻醉鎮(zhèn)痛方法能有效緩解產婦對于疼痛的恐懼,促使產婦骨盆肌肉處于放松狀態(tài),從而減輕軟產道對胎頭的阻力,對于縮短第一產程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學者研究指出[5],產婦采用硬膜外阻滯麻醉后子宮收縮力、陰道張力等有所減弱,會導致產婦產后出血量多。因此,需要及時加入縮宮素,增加產婦的子宮肌張力及收縮頻率,促進產婦產程進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母嬰安全系數。分娩產婦使用硬膜外阻滯麻醉復合縮宮素可以刺激乳腺的排出,有利于促進產婦的宮頸成熟,從而縮短產婦的產程活躍期,縮短第一產程所用時間。無痛分娩產婦接受連續(xù)硬膜外阻滯麻醉聯合縮宮素,不僅可以緩解產婦的疼痛程度,也能有效促進產婦子宮收縮,對于減少產婦術后出血量及縮短產程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與對照組第一及第二產程時間存在顯著差異,且研究組產婦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產婦分娩鎮(zhèn)痛中使用縮宮素,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疼痛情況,也能縮短第一及第二產程時間,有利于獲得理想的鎮(zhèn)痛效果。
綜上所述,分娩鎮(zhèn)痛產婦使用縮宮素靜脈滴注,能有效縮短第一和第二產程時間,也可以緩解患者疼痛,具有在臨床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