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淑珍
(佛山市第五人民醫院康復科 廣東 佛山 528211)
腰椎間盤突出癥(lun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骨科疾病,會使患者腰部、腿部出現明顯的酸痛感,嚴重者甚至伴有大小便障礙、癱瘓[1]。臨床常予以LDH患者牽引、臥硬板床等基礎治療緩解癥狀,但治療期間護理不當易導致病情加重,影響治療效果。而常規護理不能有效改善患者腰背伸肌群協調平衡能力,還需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腰部核心肌群鍛煉是針對腰部特點制定的高效腰椎功能恢復訓練,可有效緩解腰痛[2]。本研究重點觀察腰部核心肌群鍛煉在LDH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17審(112)號],采用前瞻性隨機試驗法,將我院2019年6月—12月行常規護理的LDH患者納入對照組(40例),將我院2020年1月—6月行腰部核心肌群鍛煉的LDH患者納入觀察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32~65歲,平均年齡(45.45±5.45)歲;病變節段:L~12例,L~9例,L~19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3~66歲,平均年齡(46.35±5.25)歲;病變節段:L~11例,L~11例,L~1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對比性?;颊呔炇鹬橥鈺?。
(1)納入標準:①符合《外科學(第9版)》[3]中LDH診斷標準;②患者腰椎疼痛加重;③未參加其他試驗的患者;④認知功能正常、可參與訓練的患者。(2)排除標準:①合并四肢畸形的患者;②合并脊柱外傷的患者;③有脊柱手術史的患者;④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
1.3.1 對照組 采取常規護理:(1)健康宣教:護理人員主動告知患者及其家屬LDH病因,告知相關治療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必要性。(2)日常生活護理:護理人員監督患者保持良好睡眠、正確坐姿;引導患者進行適當的腰部運動,穿合適的腰帶保護腰部;控制患者飲食,多食纖維含量豐富的食物;提醒患者排便時避免用力過度。(3)臥床休息:LDH發作時,讓患者在硬板床上平躺休息,小腿適當墊高,膝蓋彎曲,胯腰肌肉放松,休息時間在1周之內,盡量使患者感到舒適。
1.3.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腰部核心肌群鍛煉:(1)仰臥抬腿:患者保持仰臥體位,雙腿繃直后并攏,抬起雙腿直至床面與大腿垂直,持續10 s,重復訓練10次。(2)單橋運動:患者保持仰臥體位,將枕頭放于雙腿之間,一條腿屈曲,一條腿伸直,屈曲側保持抬臀,持續10 s,重復訓練10次。(3)雙橋運動:患者取仰臥體位,挺胸、抬臀、挺腰,雙腿呈屈曲狀,使身體類似于半橋狀,持續15 s,重復訓練10次。(4)臥位屈曲:患者保持仰臥,兩腳平方在地面,抱雙膝觸胸,拉伸背部,持續60 s后回歸原位,重復訓練10次。(5)俯臥撐:患者雙手撐地,腳尖著地,先抬頭,再抬上身與頭部,身體呈直線狀做平起平落動作,維持15 s,重復訓練10次。以上訓練,15 min/組,2組/d,持續鍛煉4周。
(1)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問卷表[4]評估兩組干預前、干預4周的腰椎功能,量表包括疼痛強度、自理能力、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擾睡眠、性生活、社會生活、旅游10個方面,按照嚴重程度0~5積分,最終得分=實際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得分與腰椎功能成反比。(2)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學指標:干預前、干預4周,讓患者進行3次常規熱身后,取坐位,雙腳放于足踏板,采用海諾誠電氣有限公司的MyoMove-DOW型表面肌電圖儀測量患者積分肌電值、平均功率頻率、腰背伸狀態下鋒力。
干預前,兩組O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4周,兩組ODI評分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腰椎功能比較(± s,分)

表1 兩組腰椎功能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4周 t P觀察組 40 62.03±5.81 37.01±4.31 21.874 <0.001對照組 40 61.82±5.75 49.90±5.12 9.792 <0.001 t 0.163 12.181 P 0.871 <0.001
干預前,兩組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4周,兩組患者積分肌電、平均功率頻率及腰背伸狀態下鋒力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學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學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
腰背伸狀態下鋒力/Nm干預前 觀察組 40 102.68±23.71 38.62±8.72 70.14±14.24對照組 40 101.59±22.69 35.80±7.96 68.79±13.26 t 0.210 1.511 0.439 P 0.834 0.135 0.662干預4周時間 組別 例數 積分肌電/μV 平均功率頻率/Hz觀察組 40 124.92±29.38a47.17±9.43a86.53±15.32a對照組 40 110.56±23.68a39.21±8.26a70.23±14.36a t 2.407 4.016 4.910 P 0.019 <0.001 <0.001
LDH的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腰部肌肉、腰椎穩定性有一定聯系,腰部核心肌群是維持人體脊柱穩定的重要肌群,LDH患者往往因腰部肌肉勞損嚴重而產生腰部疼痛。臨床治療LDH有非手術、手術、介入等手段,但患者生活中常忽略自我保健,易致病情復發。為使LDH患者更快康復,需針對患者腰部損傷情況進行科學高效的腰部訓練。研究表明,腰部核心肌群鍛煉能夠增強患者肌肉收縮力量,維持脊柱穩定性[5]。因此,本研究對LDH患者采取腰部核心肌群鍛煉,以期促進患者康復。
積分肌電及平均功率頻率可直接反映腰部肌肉疲勞程度,指標水平與腰部肌肉疲勞程度成反比[6]。腰背伸狀態下鋒力可反映人體腰背部伸群肌收縮能力,當患者出現腰痛時,腰背伸狀態下鋒力下降。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ODI評分低于對照組,腰背伸肌群積分肌電、平均功率頻率及腰背伸狀態下鋒力均高于對照組,說明腰部核心肌群鍛煉在LDH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增強患者腰椎功能,改善腰背伸肌群收縮能力。分析其原因在于,腰部核心肌群鍛煉通過加強腰部肌群拉伸可促進深層小肌群運動,為椎間盤微循環提供合適的壓力,加快椎間盤損傷的修復,減輕患者腰椎功能受損程度。腰部核心肌群鍛煉可通過仰臥抬腿、單橋運動、雙橋運動、臥位屈曲及俯臥撐等鍛煉方式對患者軀干、腰部肌肉、盆骨肌肉進行拉伸,調整神經-肌肉系統,加強機體感受器的感受程度,強化深層小肌群收縮功能;通過拉伸、壓縮椎旁軟組織可降低神經根壓力,避免髓核遭受刺激,從而提高肌群收縮能力,加強脊柱穩定性[7]。
綜上所述,腰部核心肌群鍛煉在LDH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增強患者腰椎功能,改善腰背伸肌群收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