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凌亞
(江蘇省中醫院 江蘇 南京 210029)
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es retinopathy, DR)是由于糖尿病并發微血管病變引起的并發癥之一,視力不可逆性損害、進行性視力下降等為該并發癥的特點,同時也為特異性改變的眼底病變,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延續性護理是通過護理人員、患者、家屬三方面合作共同參與,在患者出院后,其目的是提高個人的自我護理的能力,向患者及家屬指導眼部護理以及飲食、用藥等自我護理的技巧與方法,最大程度地對患者自理的潛能進行挖掘。本文旨在分析延續性護理對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SDSCA評分的影響。
2020年1月—12月選擇在本院眼科診治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60例,納入標準:符合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診斷標準;年齡18~70歲;知情同意,并自愿接受調查者;能與醫護人員進行正常溝通的患者;臨床資料可收集的患者。排除標準:1型糖尿病患者;其他影響視力受損的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其他代謝性疾病與嚴重器質性疾病者;臨床資料缺乏者。
根據隨機信封抽簽1:1原則把患者分為延續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數據之間沒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日常護理和入院宣教,出院后進行出院宣教并指導居家與社區護理。
延續組:在以常規護理為基礎進行延續性護理:(1)成立自我護理小組:由經過統一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培訓的以護師為主導的延續性護理團隊,包括主任醫師1名、護士長1名、主治醫師1~2名、專科護士1~2名。(2)以患者及其技術的文化程度為基礎,對其進行自我護理的概念和技能的講解,可采取微信宣教、床旁宣教等方式,將自我護理的重要性告知作者,協助患者樹立疾病治療的信心,達到延緩疾病進程的目的。(3)??谱o士定期通過微信等方式與患者或家屬進行聯系,對患者病情的恢復情況與日常生活情況等進行詢問,告知患者應按時服藥,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進行運動量適宜的有氧運動,及時進行心理疏導。(4)給予患者家庭社會支持與心理支持,家屬對于患者經濟、心理關心與支持,能夠幫助患者消除因疾病而產生的不良情緒。同時鼓勵患者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將自身的生活質量進行提高。此外還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要鼓勵患者訴說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鼓勵患者參與自我護理,并協助其培養興趣愛好。
兩組護理觀察時間為3個月,判定療效,調查患者對的SDSCA評分、視功能生活質量與自我管理能力變化情況。
(1)療效標準:顯效:視力提高≥4行;有效:視力提高≥2行;穩定:視力提高1行或不變或下降1行;惡化:視力下降≥2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組內總例數×100.0%=總有效率。(2)在護理前后進行SDSCA評分,分數越高,日常生活自我照顧能力越好。(3)在護理后采用視功能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調查,可評價患者視力特異性的生活質量狀態,包括日常活動適應、周邊視野、感覺適應、立體覺、自理、活動、社交、心理8個維度,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4)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測評量表進行調查,包括健康自我管理環境、健康自我管理行為、健康自我管理認知等3個維度與38個條目,都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自我護理管理能力越好的患者其評分越高。
護理后延續組的總有效率為93.3%,高于對照組的66.7%(P<0.05),見表2。

表2 兩組總有效率對比(例)
兩組護理后的SDSCA評分高于護理前(P<0.05),延續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SDSCA評分變化對比(± s,分)

表3 兩組護理前后SDSCA評分變化對比(± 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延續組 30 41.55±3.48 61.27±6.32對照組 30 41.39±3.11 54.28±5.66 t 0.188 4.513 P>0.05 <0.05
以對照組為參照,延續組護理后的日常活動適應、周邊視野、感覺適應、立體覺、自理、活動、社交、心理等視功能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后視功能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s,分)

表4 兩組護理后視功能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s,分)
組別 例數 日?;顒舆m應 周邊視野 感覺適應 立體覺延續組 30 13.52±2.14 3.98±0.21 15.09±2.11 4.58±0.11對照組 30 9.28±0.33 3.09±0.13 10.87±1.82 3.41±0.09 χ2 10.725 19.737 8.295 45.089 P<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自理 活動 社交 心理延續組 30 6.57±0.13 6.14±0.10 5.09±0.09 6.78±0.33對照組 30 4.56±0.22 4.09±0.09 3.87±0.12 4.56±0.16 χ2 43.082 79.002 44.548 33.155 P<0.05 <0.05 <0.05 <0.05
兩組在護理后的自我護理管理能力評分高于護理前,差異顯著(P<0.05),延續組的上述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前后自我護理管理能力評分對比(± s,分)

表5 兩組護理前后自我護理管理能力評分對比(± s,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延續組 30 56.23±6.01 134.66±13.98對照組 30 56.98±5.14 103.22±20.51 χ2 0.519 6.938 P>0.05 <0.05
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因患者機體內血糖長期處于高水平狀態也引起的眼底疾病,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之一,具有一定的致盲率。當前治療該病的方法比較多,但是很多患者或者家屬對該病的認識不清,普遍存在住院時疾病控制良好,但是出院后由于血糖波動較大,從而導致疾病惡化。而對于患者采用合適的護理能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進展,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價值。在當前傳統常規性護理干預中,患者出院后相應的護理服務就相應終止,從而影響患者的康復。在現代醫學模式下,人性化護理理念要求對患者及其家庭系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調動,使患者產生安全感,從而使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2]。延續性護理在傳統院內護理的基礎上,通過出院后的護理干預,使患者護理過程中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得到保障。并且該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實施護理的同時,向患者及家屬指導自我護理的方法與技巧,以促進患者康復,最大程度地挖掘患者自理的潛能[3-4]。同時其能使患者對疾病的自理能力得到提高,也能夠為患者提供整體、全程、規范化的護理健康服務,達到控制血糖以及預防并發癥的效果,這對患者視功能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5]。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在2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中,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