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芹勤,王夢瑤,楊芳絨
(河南農業大學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鄭州 450000)
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精神文明建設中重要的一部分,為城市居民的精神健康提供了一定的質量保障[1]。近年來,國家政策對城市公園建設的支持,促進了城市公園的發展越來越多樣化。城市公園中不同類型的景觀特征影響人們對景觀的情感體驗。相應的,人們對景觀的興趣程度影響景觀的發展方向,而且城市公園中具有趣味性的景觀也可以為人們帶來多種多樣的景觀趣味體驗,增加景觀的活力和彈性[2]。
景觀趣味性指的是具有樂趣,吸引使用者興趣,令人感到有趣的景觀特性。景觀的趣味性是一種人性化的設計,可以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及景觀設計來調節人們生活中的消極情緒[3]。目前,國內外對景觀趣味性的研究整體呈上升的趨勢,主要是關于設計方法的細部討論,從整體到局部的系統性分析與評價相對較少。本研究主要運用層次分析法結合調查問卷對公園景觀趣味性進行綜合的評價分析,以期為這方面的研究提供參考[4]。
本次調研主要選擇鄭州市內的公園綠地景觀。根據鄭州市公園的分布特點,抽樣選擇的對象為不同區域、不同的面積大小以及不同的公園類型,最終選取7個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公園為調研樣本。調研的公園分別為人民公園、紫荊山公園、碧沙崗公園、雕塑公園、文博公園、凈秀園、文化公園(圖1)。
通過實地調研,公園中景觀類型、功能分區大體相似,為文化娛樂區、觀賞休閑區、安靜休閑區、兒童活動區、體育活動區以及園務管理區。游園人群的年齡段分布、人群的活動類型、分布區域的情況大體相似(表1)。

表1 公園人群活動情況
1.2.1 公園人群類型分析 游園的主要年齡段為老年人與兒童,其次是青年,并且人群的行為活動基本分布在公園的活動廣場空間、體育活動空間、親水空間及兒童活動空間。對調研公園的人流量情況進行整理分析,人民公園、碧沙崗公園以及紫荊山公園的日均訪問量明顯較大,其主要原因是這幾個公園均為綜合公園,其周邊居住區密集、交通便利、公園知名度高以及其內部趣味設施豐富,比較吸引人。文博公園與雕塑公園人流量也較多,主要是因為其主題性較強,能引起人們有目的地前往。凈秀園與文化公園人流量較少,其內部設施及趣味景觀較為單一,主要服務于周邊社區的居民。
1.2.2 公園景觀空間現狀 公園的活動廣場與體育健身空間主要以大面積的硬質鋪裝為主,這2個活動空間的人流量較大,但是休息設施數量較少,很多游客不得不坐在健身設施、綠化池邊緣或者站在活動空間邊緣。
公園親水活動邊緣空間的形式皆以硬質為主,觀景形式為造型水池、人工河湖,水景形式比較單一,缺乏趣味。水體的清潔度、流動性較差,水面上漂浮垃圾,水體異味,甚至部分水體干枯,影響親水空間的觀景體驗。
公園中兒童活動空間的主要景觀內容為沙坑、攀援網、滑梯、蹦床等游戲設施,但是部分缺乏對兒童活動的考慮,如在沙坑游戲空間,由于未及時更新兒童的玩耍沙子造成這個空間塵土飛揚,環境衛生較差。在公園的兒童活動空間,家長的數量也比較多,但是大人在這個景觀空間主要以旁觀看護為主,缺乏家長與兒童之間的趣味互動。
對比公園景觀中活動健身空間的活動形式,發現在紫荊山公園可以與鴿子進行趣味互動的廣場中人們的歡聲笑語較多,而且這個活動是調研的公園中獨有的,說明人們對于這種新鮮的、稀少的趣味活動具有很大興趣。
1.2.3 公園景觀現狀分析 公園中的景觀小品均以點狀分布的形式設置在公園的各個空間。調研公園中的指示牌、路燈、坐凳、垃圾桶等設施類小品的布置相對比較系統完善,但是這類小品的造型、色彩、材料等較為一般。公園中休閑觀賞區不同節點會設置一些具有一定主題意義的植物組景[5],并且其中的結構巧妙、色彩豐富、光影變換且有觀賞質感,但是由于后期的管理養護不到位,導致一些景觀荒敗,喪失本來的生動趣味。公園的道路鋪裝形式整體豐富多樣,公園的主路主要以混凝土、花崗巖、透水磚為主,裝飾簡單,主要方便游人的通行。
層次分析法是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將與決策總是相關的多因素分級處理成目標、指標、因子等來確定指標因子權重的決策分析方法[6]。
利用層次分析法通過對復雜問題的本質、影響要素及其內在聯系進行分析,利用少的定量信息使思考過程數學化,即把主觀判斷定性和定量化,從而降低復雜問題的難度,并使決策的過程更加科學[7]。
依據公園的初步調研情況,以公園的趣味性為核心,以使用者的行為活動、景觀要素及基本設施為基礎,初步確定公園的趣味性景觀的指標因子,然后經過專家的評價分析,最終選取了活動空間、配套設施、軟質景觀、硬質景觀及景觀文化5個方面的多項因子,確定公園的趣味性景觀的評價內容。
公園趣味性景觀的評價體系由目標層、要素層及因子層構成。
目標層A:公園景觀趣味使用后評價模型。
要素層B:活動空間B1、配套設施B2、軟質景觀B3、硬質景觀B4和景觀文化B5。
因子層C:為B1、B2、B3、B4、B5下一層次內容,共設置16個因子。其中,B3包含4個因子,其余每層都包含3個因子(表2)。

表2 公園景觀趣味使用后評價指標體系
對于城市公園景觀趣味性指標權重的計算,運用層次分析法,通過10名專家對同一要素層下的因子層進行2個因子之間的比較判斷,為了使判斷的結果更為準確,指標量化標準按照標度賦值對比兩者的重要性,指標量化標準見表3,最后運用合積法計算權重,并做一致性檢驗[8]。

表3 判斷矩陣量化標準
權重指標的計算方法:方根法計算矩陣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計算。
一致性檢驗:為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需要計算該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5]。
通過層次分析法軟件YAAHPV10.0進行計算,得出城市公園趣味性景觀評價指標權重的情況(表4)可以看出,人們對活動空間、配套設施以及景觀文化趣味性的影響較大。其中,景觀文化氛圍的濃厚性以及文化主題的特色性權重值較大,說明景觀文化對公園景觀的趣味性影響度較大;其次,入口空間的吸引度、配套設施種類的多樣性、設施造型的新奇性的權重值相對較高,活動類型的多元性、活動場地的優美性、配套設施材料的豐富性、植物種類的多樣性以及景觀小品的趣味性的權重值相對較高,說明在公園中營造趣味性景觀的時候,應注重這些方面的營造。

表4 城市公園趣味性景觀指標權重
為了使調查結果更加全面準確,通過問卷調查確定目前人們對公園的趣味性景觀的需求評價。本次問卷調查內容分為對公園景觀趣味及趣味性景觀的評價部分以及趣味性景觀的需求部分,共兩部分進行調查。
其中,公園的景觀趣味性評價部分,運用李克特量表法,設置認為公園景觀很有趣打5分,比較有趣打4分,一般打3分,不太有趣打2分,無趣打1分[9]。然后根據公式計算加權平均值:

式中,D表示單項指標評價的滿意度,W表示組合權重,X為加權平均值[6]。
3.1.1 公園整體景觀趣味性結果分析 收集公園游人對公園景觀的趣味度評價數據,對數據統計結果計算分析,得出公園的趣味評價的加權平均值X=3.8,根據隸屬度函數評分等級,大部分人都認為現在的公園具有趣味。其中,認為很有趣的人數占25.5%,認為比較有趣的人數占41.4%,認為不太有趣的人數占4.2%,有4.1%的人認為現在的公園無趣(圖2)。

圖2 公園的趣味評價比重
3.1.2 公園景觀元素的趣味性結果分析 對公園的景觀趣味性評價是根據公園趣味性景觀評價指標進行設置,選取公園的綠化、道路、水景、服務設施、游戲活動以及導覽指示,對這6種景觀趣味進行打分評價(圖3)。對評價的數據進行計算得出,公園綠化景觀的加權平均值X=3.483;公園道路景觀的加權平均值X=3.466;公園水景景觀的加權平均值X=3.796;公園服務設施的加權平均值X=3.348;公園的游戲活動的加權平均值X=3.801;公園游覽指示的加權平均值X=3.477。說明人們認為公園中的游戲活動及水景景觀具有趣味,且比較吸引人們的注意,剩余的4項景觀的趣味性較弱,但是相對而言,公園中這4項景觀的趣味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圖3 人們認為具有趣味性的公園景觀元素占比
3.2.1 人們對公園景觀文化的趣味性需求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有特色的、主題文化氛圍濃厚的公園可以引起人們想要參與體驗的興趣,同時游人認為具有民俗風情、歷史紀念或特色時代類型的文化公園比較具有趣味性。對于文化在公園景觀中的趣味性應用,人們更喜歡可以進行游戲活動的文化科普方式,其次圖文解說與影音講解播放展示的科普方式,人們也比較樂意接受(圖4)。

圖4 人們感興趣的公園文化類型占比
3.2.2 人們對公園景觀小品的趣味性需求分析 根據圖5可以看出,人們認為公園中的建筑小品(雕塑、壁畫、亭臺等)最具有趣味,其次是健身游戲設施、生活設施小品(座椅、垃圾桶、電話亭等)和道路設施小品(防護欄、道路指示牌等)。此外,人們認為具有一定文化故事或者具有科技感的景觀小品樣式很吸引人的注意,讓人很感興趣。根據結果分析,人們對道路設施小品興趣度不高,是由于目前道路的附屬設施小品主要起維護、指示、引導性的功能作用,在造型上并不突出,人們往往會忽略這些景觀的趣味,因此,在公園趣味性景觀設計時增加對附屬設施類景觀小品的趣味性細節設置,讓人們在公園中發現景觀細節上的趣味。

圖5 人們感興趣的景觀小品類型占比
3.2.3 人們對公園景觀道路的趣味性需求分析 在公園的景觀道路類型的選擇方面,根據圖6可以明顯看出,人們對色彩豐富、圖案多變的特色主題道路、蜿蜒起伏的林陰小徑以及親水的木棧道具有很大的游玩興趣。這表明,具有特色的圖案或材料、色彩豐富、地形起伏變化的公園道路對人們的吸引力比較大。

圖6 人們感興趣的景觀道路類型占比(多項選擇)
3.2.4 人們對公園景觀植物的趣味性需求分析 對于公園的植物景觀方面,人群對不同植物的趣味性選擇沒有較大的差異。相對于其他植物景觀,層次豐富,具有一定造型的觀賞植物景觀最能引起人們的觀賞興趣,其次是色彩飽滿、富有變化的植物景觀,這表明人們主要對視覺上吸引力較大的植物景觀的關注度及喜好度較高。

圖7 人們感興趣的植物景觀類型占比
3.2.5 人們對公園景觀活動的趣味性需求分析 根據調查統計結果顯示,人們對公園中手工制作類的游戲活動很感興趣,然后是猜謎益智類與運動探險類。這說明,人們對預期結果有期待的公園景觀活動有興趣。因此,可以在公園中用反常態的設計手法設置手工制作、猜謎、運動等多項具有可參與互動及反思的趣味性活動,比如喂鳥瓶、壓花藝術制作、廢舊物景觀小品創新制作、猜謎識植物、叢林探險等趣味活動,增加公園景觀活動的趣味性。

圖8 人們感興趣的公園活動類型占比
通過以上對城市公園趣味性景觀的評價、偏好及需求方面結果的綜合分析,可以從以下方面提出提升城市公園景觀趣味性的建議。
首先,在城市公園景觀的生態可持續性基礎上進行形象生動、內涵風趣的趣味景觀設計,同時注重景觀趣味的適宜尺度[10]。在對自然景物原生形式模仿的基礎上,通過人們時代性直觀意識下的審美形態及生活文化模式,注重人、社會、自然的相互融合,最終構建出一種自然生態且具有生命力的趣味景觀結構模式。
其次,增加人們在公園中與景觀的趣味互動,這是人們參與景觀體驗并感受到景觀趣味的必要途徑,在進行公園景觀趣味性營造的時候,注意人們對參與景觀體驗的方式,從而增加人們與景觀的互動,激發人們在參與互動過程的積極主動性,并且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并參與其中,讓人們成為景觀的使用者,進而使公園中的趣味景觀資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
注重人們在公園中的景觀需求。讓公園成為具有趣味且有意義的活動場所,從人們的行為活動需求出發,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趣味景觀設計。把握人們需要的行為活動,激發這些行為活動之間連帶的復合性,設計出有創意的景觀游戲活動,進而增強景觀的趣味性。
最后,可以通過創新科技、文化藝術在景觀中的融入,為趣味景觀的實施提供新的可能性及靈感。賦予景觀多樣復合的功能,使設計的景觀可操作、可控制,進而可以有目的地呈現出有趣味的景觀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