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
摘要:高校思政教育是培養我國優秀可靠人才的重要途徑,隨著時代的改變和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如何有效的對高校思政教育進行創新成為了眾多高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共同面臨的問題。同時眾多高校開始致力于思政教育的創新與改革,以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為根本目標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方法。在本文中,將新媒體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為主,著眼于當下科技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同時與當代互聯網思維有機結合,重新思考教育思路,提出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融合新媒體思想和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促進思政教育的發展,使之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實現學生發展的優化。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高校思政教學;教育手段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是一種媒體意識形態,其基礎是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以及移動通信技術,其中就包含移動通信的設備、電視與數字報紙等。新媒體的特點在于靈活和方便,可以充分的吸引年輕群體的關注,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新媒體背景下將新媒體技術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使原有的思政教育教學模式發生變化,使其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單一和落后的問題得到有效的緩解,進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提高,有效改變傳統思政教育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不過,在感受新媒體技術帶給高校思政教育充分便利的同時也容易出現信息發布失控、人際關系危機和教師的課堂地位受到影響的問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同時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教育好處
1.使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不斷豐富
傳統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所使用的媒體技術要求其需要在固定的地點開展。而新媒體技術支持的高校思政教育則不受時間和地點的束縛實現遠程教育和實時教學。教師通過多種軟件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授課。
2.使思政教育更加靈活
新媒體背景下的思政教育靈活性更高,傳統的思政教育往往只能掌握學生某一階段的思想狀態,難以全面掌握學生思想狀態的變化,不能及時有效對學生的思想問題進行疏導。新媒體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恰好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及時把握學生思想和心態的變化讓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
3.使思政教育更加平等
新媒體具備一定的隱匿性,通過新媒體進行授課可以不受空間和時間的影響,讓師生可以平等交流。而傳統思政課堂上,學生往往被師生之間的身份束縛,難以面對面的向教師敞開心扉,而新媒體背景下的學生是輕松的,有效的緩解了師生之間束縛感,實現思政教育的平等。
4.思政教育的課程內容豐富性提高
原有的思政教育受到時間和教學設備的影響,有時不能將所有的教學內容向學生充分展示,例如一個具有重要意義和內涵的長視頻不能一次性的播放,而是要分段播放,這樣帶給學生的影響將會大打折扣,同時影響課堂教學原有的進度。而新媒體環境可以支持學生自己自行觀看,不會影響原有的教學進度,同時也能有效保證課堂教學效率。不僅如此,原有的思政教育下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通過新媒體則為學生創造了多樣、靈活的學習環境,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新媒體背景下開展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
1.影響教師在思政教育中的權威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學生通過不同渠道獲取大量的信息,所以教師并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久而久之教師在思政教育中的權威性容易受到質疑,在開展思政教育過程中容易造成管理的不穩定,影響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不僅如此,網絡中的內容紛繁復雜,學生容易被不良的網絡信息影響,加大教師的管理難度。阻礙思政教育有效開展。
2.思政教育中教師引導性降低
新媒體背景下學生面臨著虛擬的網絡環境,與傳統思政教育相比,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接受思政教育更加自由和隨意,缺少教師的引導,學生接觸不良信息的幾率大大增加,進一步影響其身心發展。同時新媒體背景下有著大量的信息,教師難以有效的引導和管控,也會使思政教育的穩定發展受到影響。
3.新媒體背景下的思政教育依賴性較強
新媒體技術憑借自身便捷性強的優勢為思政教育的開展帶來了新的途徑,隨之而來的是師生對新媒體的依賴程度逐漸加深。造成師生間以及學生之間的實際交流降低,影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同時對新媒體的高度依賴也會影響學生其他方面的學習,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新媒體背景下開展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
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和應用為思政教育同時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要實現高效的思政教育,不僅需要從網絡媒體、新媒體思維等多個角度探明其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性,還需要增強新媒體手段的應用與管控,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
1.改變教師觀念,建立新媒體思維
在新媒體背景下開展思政教育,教師在具備原有的理論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還應充分了解并利用學生喜愛的多媒體進行授課,使思政教育能夠內容和形式符合國家發展方向。目前,我國思政教育的師資隊伍中教師年齡范圍大,年輕教師樂于用多媒體技術的進行授課,老教師在課堂上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較少,因此高校應在思政教師隊伍中積極宣傳應用新媒體技術的益處,并對使用不熟練的教師加以指導。
2.使網絡媒體成為思政教育方式
生活和學習總是密不可分,互聯網在學生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對于互聯網信息,學生在接受和使用的同時也會按照自身需要加以創造。所以,高校可以對此加以利用,在網絡媒體上搭建思政教育平臺,創造多樣的活動使學生對思政教育信息進行自我創造。
3.將手機媒體納入思政教育形式
智能手機高度普及的今天已經成為了重要的通訊工具,手機媒體不僅是人們日常聯絡的工具,也是一個獨立的信息平臺,同時也具備音頻傳輸、語音服務等功能,教師可以在手機媒體中搭建平臺,將日常有利于思政教育的信息在平臺上發布,平臺推送給學生使思政教育在學生閱讀與分享中傳播。
結束語:在新媒體這一必然趨勢下對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是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高校應當重視教育方式的變革,秉持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的同時利用新媒體技術促進思政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小龍,高曉紅. 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20(23):180-181.
[2]鐘培陽. 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究[J].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33(1):33-35.
[3]謝爾扎提,吐魯洪. 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析[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9):201.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