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摘要:威爾第是有名的作曲家,在歐洲浪漫主義時期的歌劇創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創作出豬多轟動世界的作品,而《茶花女》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代表作。《茶花女》這部歌劇作品雖雖然經歷歲月風霜,但是一直到今天都被作為歌劇界的典范作品廣為傳唱,成為永恒經典。對威爾第歌劇《茶花女》進行研究分析,可以從作品的藝術特色角度出發,分析這部作品可成為經典的原因。
關鍵詞:威爾第;歌劇《茶花女》;藝術特色
意大利歌劇誕生對歐洲音樂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深刻影響,也在這一過程當中涌現了很多優秀音樂家與作曲家,用他們精湛的技巧與富有吸引力的題材創作出大量經典歌劇作品。威爾第是極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他創作出的作品成了一個時代的符號,而他也在意大利歌劇領域乃至于世界歌劇界都可稱作里程碑式人物。威爾第創作的歌劇《茶花女》是一部經典的歌劇作品,能夠經久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著非常獨特的藝術特色。
一、威爾第歌劇《茶花女》概述
威爾第是19世紀意大利最有名的歌劇作曲家和代表人物,就是他引領世界認識意大利歌劇及其魅力,這讓威爾第成為歌劇代名詞。他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從小就過著凄苦生活,不過家境的貧寒并沒有掩蓋他極高的音樂才能在7歲時就學習風情,12歲時已經參與樂隊并進行獨立作曲。雖然在18歲時并未考上米蘭音樂學院,不過之后她積極學習配器作曲在歌劇創作領域閃閃發光,驗證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道理。他一生中創作了27部歌劇作品,是當之無愧的意大利歌劇之王,而因為有了他的職業,讓世界人民了解并記住意大利歌劇。《茶花女》是威爾第眾多作品當中接受歡迎的一部作品,凄切婉約,跌宕起伏,把曲折的劇情和優美的音樂進行有效整合,是讓威爾第聲名鵲起的作品。《茶花女》的創作題材是小仲馬的同名小說,其中是皮亞維撰寫腳本,威爾第參與腳本創編。《茶花女》屬于三幕歌劇,講的是19世紀中期法國巴黎的一個社交場合當中交際花的愛情悲苦故事,是一部悲劇歌曲讓人不勝唏噓。在作品手眼時情況非常慘淡,之后經過持續改編調整,在二次演出當中收獲觀眾掌聲與感動的淚水,并成為新中國成立之后引入到中國的最早的西洋歌曲。
二、威爾第歌劇《茶花女》的藝術特色
2.1題材選擇獨特
威爾第在創作《茶花女》這部作品的過程中,把關注點放在社會小人物坎坷經歷和人生境遇方面。在威爾第的創作前期,諸多歌劇作品的主人公設定都是帝王、貴族、神仙等高高在上的人物,到了后期則著手于塑造接地氣的社會小人物,把作品創作和普通人生活聯系起來,顯現出人文關懷。《茶花女》這部作品的故事情節是比較常見的愛情悲劇,兩人相愛但是不受父母之恥,甚至遭到阻撓。為此女主人公為愛離開,男主人公不知內情滿心仇恨,在獲知內情之后和愛的人陰陽相隔,遺憾終生。這部作品,故事的側重點并非是華麗場景,而是女主人公悲慘命運經歷,女主人公的真性情是非常容易讓人動容的。這部作品在題材選擇方面的獨特性與偉大之處是作曲家在小人物身上發現閃光點,讓創作更加貼近群眾生活。和以往創作的歌劇作品不同,他不再從圣經、傳奇神話、歷史事件等當中獲取宏大題材,而是把社會小人物當做主人國搬到舞臺當中,轉變以往題材選擇的方向,這無疑是一次革命性創舉,也特別契合歐洲啟蒙運動的創作背景,和群眾審美需要高度一致。
2.2音樂旋律特色
《茶花女》這部歌劇作品之所以在投入舞臺表演之后獲得觀眾青睞,最為根本的原因是塑造了鮮活生動的人物,讓觀眾對此產生了深刻印象。威爾第為了讓形象塑造更加生動有效,善于利用音樂渲染方法,也用音樂推動劇情發展,使得音樂當中閃耀人性光芒。在這部作品當中,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每個人都表現出個性特色。威爾第在創作作品過程中尊重旋律為基礎的原則,所以特別關注旋律編排,而為了提高人物的立體性與豐滿性,在運用旋律的過程中更是進行了多元化考量。比如女主人公人物形象塑造就是非常成功的,人前的她風光風情無限,縱情享受,然后的她則病魔纏身,情感道路不平。在對應音樂節奏與旋律的輔助與渲染之下,這種獨特的人物形象躍然于畫面。可以說沒有音樂旋律和人物形象的相互配合,就不會有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也無法真正意義上觸動觀眾的內心。
2.3合唱重唱渲染
在《茶花女》的作品創作當中,作者運用了合唱與重唱的創作手法,也是因為這種手法的運用,讓人物內在情感與性格表現入木三分,把人物性格特征和故事劇情密切聯系,共同推動戲劇連貫有序向前發展。到了這個時候,威爾第創作的音樂結構以及整體布局顯現出顯著變化,突破了分曲局限性,讓整體表現更加靈活。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間的演唱對比是二重唱,可看到重唱前面部分,女主人公在人群當中六步大跳能夠體現對于周圍人的不信賴,也有一定的輕浮表現。這和他曾經的經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原本已經不再抱有愛情憧憬的她被男主人公的真誠,情感感動,重拾愛情悸動。此時的男主人公在演唱上往往是優雅悠揚,深情款款,體現出向往美好愛情以及一腔熱情。這樣的對唱推動了故事發展,給之后的合唱奠定了基礎,并用合唱把愛情故事推到高潮,表明二人墜入愛河。到了第二幕的表演當中,由于男主人公父親阻撓二人,女主人公和父親二人的重唱片段,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女主人公用乞求哭訴語氣渴望獲得男主人公父親認可的歇斯底里的痛苦讓人動容,但是并沒有感動對方。這一過程當中持續又強烈的音樂和女主人公的唱腔深度交融,預示著悲劇結果。
三、結語
威爾第的歌劇作品《茶花女》是他一生創作作品當中最為經典的一部作品,在當時與后世都獲得了喜愛。這部作品的劇情和威爾第本人親身經歷存在不少相似之處,描繪的是悲慘愛情故事,在抒發情感的過程中,也把歌劇藝術的獨特魅力進行了充分展現。為了有效推動當代歌劇的創作與發展,對經典作品進行研究和借鑒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所以加強對威爾第《茶花女》歌劇的藝術特色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張思艷.從《茶花女》透析威爾第的歌劇藝術特色[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1):60-63.
[2] 蘇毅苗.談威爾第歌劇《茶花女》的藝術特色[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1):50-52.
[3] 陳石萍.名著、歌劇與音樂一 威爾第和他的歌劇《茶花女》[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9,(4):73-76.
(哈爾濱文學創作院 ?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