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閉癥已經成為影響我國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學習鋼琴對自閉癥兒童的身心活動及行為介入有良好的效果。通過鋼琴教學與技術性訓練,從自閉癥兒童的運動、神經、感覺等各個器官具體發育的狀況出發,科學分析,深入研究,探尋符合其生理特征的鋼琴教學方法,使自閉癥兒童的行為得到科學、有效地干預。
關鍵詞:自閉癥;鋼琴教學;生理;協同研究
自閉癥又稱為孤獨癥,它是由精神發育出現障礙而導致的疾病,在孩子兩三歲時即可察覺,自閉癥的發病原因醫學界至今并未找到,其表現主要為人際交往障礙、語言交流困難、行為刻板怪異、活動內容單一等,多數自閉癥兒童還有精神發育遲緩等癥狀,這樣的廣泛發育障礙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負擔。據2018年中國殘疾人調查情況統計,兒童自閉癥已居我國精神障礙第一位。由此可見,自閉癥已經成為影響我國青少年兒童身體與心理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孩子是一個國家的未來與希望,新一代的成長是否健康將直接影響到家庭、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現在的醫學界并沒有研究出專門的藥物用于自閉癥的治療,但是根據海外權威部門的研究,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自閉癥兒童對音樂的感知較為敏銳,優美的音樂作品可以引發自閉癥兒童的興趣和交流意識,對于這些“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來自星星的孩子而言,音樂或許是開啟他們心靈的一扇窗,因此我們相信,學習鋼琴對自閉癥兒童的身心活動及行為介入將起到良好的效果。
自閉癥兒童鋼琴演奏過程中的運動、神經、感覺器官之間存在著協調、同步、合作、補充的關系。在各生理器官之間的合作推動下,兒童鋼琴演奏的生理系統將朝著科學有序的方向發展,這也是自閉癥兒童鋼琴演奏教育生理系統之間協同作用的原動力。自閉癥兒童鋼琴演奏中,每個生理系統都是開放的,運動、神經、感官各子系統之間有著強烈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和各自獨立運行的特征,且這一特征普遍存在于鋼琴演奏的過程中。因此,研究在鋼琴教學中如何促進自閉癥孩子的生理感覺器官積極協調合作,提升他們的注意力、自控力、表達力等一系列能力,這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是將音樂治療方法滲透到了自閉癥兒童的身心發展、行為干預之中,這一科學的研究思路有著廣闊前景。
一、自閉癥兒童鋼琴教學中的運動器官協同研究
運動器官是人體完成各項動作、從事生產勞動的重要器官。由骨和骨的連接(關節)和肌肉組成。在針對自閉癥兒童的鋼琴課上,手指是所有音樂表現、速度、力度、音色控制的基礎。很少有孩子天生就具備手指演奏技術,特別是自閉癥的孩子,只有通過正規的指導和學習反復練習,將手指的骨骼、關節、肌肉的技能予以科學的鍛煉,才能掌握演奏的訣竅。在實施鋼琴演奏技術訓練和自我克制力介入自閉癥兒童運動器官的過程中,他們的手可以和身體其他部分相協調,養成更好的演奏習慣。
手指的獨立性是手指技術的基礎,良好的手指支撐才能將力量通暢地傳導給鍵盤產生有質感的聲音;手指支撐是鋼琴演奏的基礎,也是手指運動的前提。對于很多處于啟蒙階段,手指支撐力較弱的自閉癥孩子來說,需要教師用游戲或更直觀體念的方式來訓練他們的手指獨立支持意識。在鋼琴演奏中,手指靈敏度是演奏技術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它涵蓋了手指運動的敏捷性和速度兩個技術指標,它是整個鋼琴演奏運動器官積極協作,密切配合的結果,像所有運動一樣,良好的速度和技巧是要通過大量的反復訓練來實現的。由于自閉癥孩子的學習意識不明晰,自制能力也比普通的孩子要弱,在學習手指技術的初級階段,更要注重基本功訓練,通過對運動器官的協同培養可以大幅提高手指的靈敏度,提高操作性、協調性,以強化和改善孩子的鋼琴演奏手指技術。
二、自閉癥兒童鋼琴教學中的神經系統協同研究
神經系統是人體機能的主要調節器官,也是人體各項運動的管理協調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部分構成。神經系統統合著人體各器官的所有活動,使人體能夠適應周邊各種不同的環境。
嬰幼兒時期,神經系統還處于成長發育階段,其調節功能并未健全,孩子的動作發展與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著直接的聯系。在對自閉癥兒童進行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不同年齡孩子神經系統發育的具體情況,及每位自閉癥兒童的具體病癥,按照兒童神經系統發育的規律,促進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進行緊密地協同合作,以保障鋼琴演奏的順利進行;同時更要關注他們不擅于溝通和表達,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好動,情緒不穩定,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等特點,予以充分的耐心與關愛,選擇與之相符合的訓練方法和評價標準。
三、自閉癥兒童鋼琴教學中的感覺器官協同研究
感官是人體受到外部環境變化和身體內部各種刺激的組織結構。鋼琴演奏對于感官而言具有較強的綜合運用性,演奏者要調動手、眼、耳、腦、乃至整個身體參與到鋼琴彈奏這一活動中,只有這些感官系統緊密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好一首作品的演奏,因此,鋼琴演奏鍛煉了自閉癥兒童的協調能力、反應力和記憶力。歌曲可以最自然、最直接的表達人們心靈感悟,對提高自閉癥孩子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也有著很好的效果。在鋼琴課堂上,教師要帶領孩子們視唱樂譜,在加深對五線譜認知的同時熟悉旋律曲調、音高節奏,讓眼、耳、嘴、腦等器官得到充分的協同。此外,我們可以借助游戲、舞蹈、身體律動等來激發自閉癥兒童的感官協作,以形成鋼琴演奏中非常重要的節奏感知、情感表達能力。
在鋼琴教學與技術性訓練中,需要關注自閉癥兒童的生理特征,從其運動、神經、感覺等各個器官具體發育的狀況出發,科學分析,深入研究,探尋符合其生理特征的鋼琴教學方法,使自閉癥兒童的行為得到科學、有效的干預。
參考文獻:
[1]趙曉生, 鋼琴演奏之道,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劉慶剛,鋼琴的演奏與教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版
[3]但昭義,少兒鋼琴教學與輔導,人民音樂出版社,2014年版
基金項目:湖南教育廳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協同學視閾下鋼琴學習對自閉癥兒童行為干預的研究》,項目編號(19A036 )
作者簡介:袁媛(1978-)女,漢族,湖南長沙人,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音樂教育
(長沙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