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當地文化內涵和體驗的旅游產品越來越受游客們的青睞,具有食品文化資源的旅游產品在旅游活動中開始占有中心地位,游客品嘗和體驗當地的食品,了解飲食的人文背景和民俗文化,滿足現代人們更高層面的精神需要。
關鍵詞:“十碗頭”:旅游產品:產品開發
食品文化旅游產品作為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一部分,不僅要呈現獨特的菜肴,而且要增加現有的食品文化資源。開發蕭紹地區傳統飲食文化旅游產品“十碗頭”,有利于發揚本地區特有的餐飲文化,有把“十碗頭”打造成蕭紹地區旅游餐飲品牌能有力的推動全域旅游的發展,同時也推動原生態的種植與養殖的發展,提升本地區烏豬、三黃雞、麻鴨、本塘魚及綠色菜蔬的身價,為農民增收增效作出貢獻。
一、蕭紹地區“十碗頭”的形成
由于不同地區的習慣、物產、景象等差異,中國歷代廚師傳承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八大菜系”。浙江菜系是由杭州、寧波、紹興、溫州4個地方菜系組成。蕭山在地理位置上與紹興相連,在上世紀50年代前都屬于紹興府管理,所以蕭山的人文風俗與飲食習慣上和紹興左近,在民間通常把蕭山和紹興地區統稱蕭紹地區。紹興地區菜肴富足濃重的鄉村味道,充滿氣味。以淡水魚蝦河鮮及家禽、豆類為烹調主料,注重香酥綿糯、原湯原汁、輕油忌辣、汁味濃重,而且常用鮮料配以腌臘食品同蒸同燉,配上紹興黃酒,醇香甜蜜,耐人尋味。
據了解,制作“十碗頭”的原材料全部源于當地原生態栽植、養殖食品,無污染、無激素,比如,傳統的土豬、三黃雞、本塘魚,農民菜園里的菜蔬。這些食品全部屬于農人自產自銷,并用蒸、炒、溜、煮、爆等烹飪手法分別制成,葷素搭配,生意業務價值高,此外,在傳統的村莊八仙桌上吃“十碗頭”,鄉土味更濃。
二、蕭紹地區“十碗頭”的內容
(一)婚宴“十碗頭”
由于蕭紹地區食材上存在差別,婚宴“十碗頭”的組成有不同的版本,比較統一的婚宴菜單是:湯三鮮、肉絲小炒、醋溜魚塊、白鲞扣雞、東坡肉、糖醋排骨、炒時件、炒金鉤、梅干菜扣肉、八寶菜。婚宴“十碗頭”上桌前,一般還會上冷盤。婚宴十碗頭是蕭紹地區最正式、最隆重的宴席之一。它沒有特別復雜的食材,也沒有非常復雜的工藝,多以蒸、煮、炒方法做成,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湯汁原味。
(二)元旦“十碗頭”
元旦是陽歷新的一年開始。開年第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為獻歲祝福,不少農家會辦家庭筵席,這個筵席也叫元旦開門紅。元旦開門紅的菜單以紅燒為主,取鴻運高照的彩頭。(三)元宵“十碗頭”
吃湯圓是元宵筵的第一道節目,湯圓品種很多,主要有:糖水湯圓(糯米粉或玉米粉制成)、芝麻湯圓、鮮肉湯圓、豆沙湯圓和用豬油芝麻粉捏成餡的湯圓。吃過湯圓才是正筵,元宵筵相對要家常一些,菜肴常用:百鳥朝鳳、紅燒蹄爪、花椒鴨、炒腰花、勒鲞蒸肉餅、紅燒菜梗、腌白菜炒春筍、油炸春卷、油煎鯽魚、醬爆三丁等
(四)清明“十碗頭”
清明節,蕭紹地區民俗要掃墓、祭祖,分別要做祭祖和上墳羹飯,祭祖羹飯在祭祀結束后家人散福聚餐。菜肴大體有:荷包蛋、鹽水河蝦、鹽水芽蠶豆、咸肉燒春筍、啤酒鹵鴨、紅燒魚塊、栗子燒雞塊、炒螺螄、雪菜春筍炒肉片、油豆腐燒肉、清明團子。
(五)中秋“十碗頭”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中國傳統佳節。許多人家辦桌團圓飯,百口聚一餐。中秋團圓飯,一般較為豐碩,菜肴通常有:黃花菜香菇燒雞、筍干燉老鴨、千張結燒肉、蔥油魚、白斬鵝肉、蒜苗炒肉絲、雪菜炒魚片、蒜泥炒菠菜、鯽魚蘿卜湯、八寶團圓羹。
(六)冬至“十碗頭”
冬至養生,古時,冬至是個大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過完冬至小年,就要準備過春節的大年了。冬至小年夜是除了春節外最隆重的節日,菜肴也就比較講究,會上一些大菜,通常有:清蒸大閘蟹,紅燒鰱魚,清蒸鰻魚,火腿肉燉鴿,大蒜炒肉片,醋溜肉皮,芹菜炒肉絲,糖醋里脊,香菇炒青菜。
(七)春節“十碗頭”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也是蕭紹地區最興盛、最盛大的節日,家家戶戶彌漫著節日快樂的氛圍。歲末春初、辭舊迎新之際,也是稼穡最空暇的季候,農人們勞苦了一年,正是休閑養生的好時機。家家戶戶都要辦春節年夜飯,正月月吉換上新衣裳、新鞋襪,開始人來客往、走親探友、請客送禮。一直要連續到正月十八日過完元宵節為止。大年三十的年夜飯是最考究的一餐,每家每戶都會盡其所有搬上餐桌。除了傳統的全家福、鲞凍肉、元寶魚、八寶菜、蝦油雞、八寶飯、藕脯等外,還有各家各戶的私房菜,比如:紅燒蹄髈、白斬三黃雞、火腿老鴨煲、走油肉、五香酥魚、油爆蝦、慈姑蘿卜炒肉片、肉絲炒年糕、粽子蘸白糖、青菜粉絲湯等等。
三、全域旅游視眼下“十碗頭”旅游產品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一)缺少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意識
在全域旅游發展的過程中,當地政府重視旅游業,但忽視了對自身飲食文化旅游資源產品的挖掘和打造,忽視了飲食文化在整個旅游結構中的作用,缺少對蕭紹地區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研究和探討。現在的飲食不只是解決溫飽問題,而是致力于做出趣味、特性和文化價值。地方政府應抓住這個發展大趨勢,參考蕭紹地區飲食和文化旅游的優勢,合理發展,規劃旅游業,取得市場認可。
(二)飲食品牌知名度低,宣傳推廣方式落后
傳播和傳播“十碗頭”的方式需要迎合時代發展,重新升級。“十碗頭”一邊打造自己品牌,一邊還需要利用主流媒體來順應時代潮流,現在社會已經被互聯網所覆蓋,而且絕大多數人都在互聯網上發布和收集信息,因此應當有效地利用互聯網和現代媒體。因此有必要利用現代社會的主流媒體,不斷發布產品,提高產品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增加市場的受歡迎程度。只有占領市場才能抓住市場。
(三)缺少對飲食文化旅游資源的重視
在全域旅游業的發展中,地方政府特別重視以旅游業的自然資源作為基礎來發展旅游業。
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土家族飲食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沒有把“十碗頭”的飲食文化作為旅游資源來對待,僅把飲食看成充饑填飽對旅游發展的認識和思考,仍然是過去傳統模式,
而忽略了可以將飲食文化和體驗式旅游的結合開發的可能性,沒能將飲食相關的飲食文化、飲食禁忌、飲食節慶、飲食禮儀等等與旅游結合打造來提升整個旅游品牌和檔次,缺少對飲食文化旅游資源的研究和重視。
(四)旅游產品缺少規范,餐飲就業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當地的旅游產品不規范,很多餐館分工不明確,很多員工都身兼數職,餐飲就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并不高。許多餐飲業者不僅學歷不高,而且他們的服務意識也不高,對游客的態度不過關,這嚴重影響了當地旅游產品的品牌化.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參與傳統飲食文化產品的開發,指導規范“十碗頭”的規格和內容,對經營者定期進行技能、服務、管理方面進行需要進行崗位培訓、專業技能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提高經營者的專業素養。組織經營戶,外出學習觀摩,開闊經營者的視野。
四、蕭紹地區傳統地方飲食文化“十碗頭”的開發建議
(一)注重游客體驗性原則
游客參與各種與飲食有關的活動,以及當地居民的文化活動。這種旅游模式集合了休閑、學習和科研.它通過形成網絡系統將游客與蕭氏烹調文化聯系起來.自然而然地,游客的參與度越高,對其旅游體驗的評價就越高.
“十碗頭”的開發,應和當地飲食民俗文化活動相結合,如端午節民間傳統活動舞布龍、走高蹺、包粽子,劃龍舟;元宵節的逛廟會元宵節、賞花燈;清明時期宗族的祭祖活動,讓游客參與其中,并品嘗不同時節的 “十碗頭”。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能了解到與飲食相關的地方文化歷史背景,游客對飲食的感知也能從物質層面提升到精神層面。
(二)追求創新與堅持傳統相結合的原則
根據旅游綜合體的生命周期理論,各旅行地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因此為了避免過早走向衰落,保持其吸引力,必須創新。當今社會是一個追求創新的社會,作為飲食行業同樣也是如此。新事物能吸引現代人的目光。因此,作為餐飲業,它必須隨著社會潮流的變化而不斷更新,尤其是文化旅游資源的“十碗頭”,但同時也必須保留其傳統特色。
“十碗頭”的傳承與創新相結合,同時不能全盤照搬,一成不變;也不能不加選擇,任意丟棄。對待傳統菜肴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從“十碗頭”的菜式結構上注重菜肴的營養搭配平衡,烹飪方法多樣化,提升菜肴口味,講求菜肴造型美觀。創新出更能符合現代人健康飲食理念的“十碗頭”。
參考文獻
[1]朱曉翔.我國飲食文化旅游開發研究[J].江蘇商論,2008 .10
[2]熊妹聞.成都飲食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D].山東大學,2011. 4.
[3]史濤.飲食文化旅游產品開發體系探析[D].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12. 4.
[4]李雙蓮.湖北飲食文化旅游資源及開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院學報,2011.
課題:蕭紹地區傳統飲食文化“十碗頭”的旅游產品開發
項目:浙江旅游職業學院2019年度課題,項目編號:2019YB01
作者簡介:吳強(1967-3-20),男,漢族,浙江,紹興,講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烹飪工藝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 ?浙江 ?杭州 ?3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