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發展農村體育事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與體育強國的戰略目標有著密切聯系,同時與美麗鄉村的建成與實現密切相關。本文深入分析了鄉村振興與農村體育的相關性,探討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村體育發展存在的問題,針對具體相關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促進農村體育的發展,促進全民身體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體育;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共同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體育事業工作的指導意見》中也指出:鄉村振興的戰略中,一個關鍵性部分就是實現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農村體育發展有重大意義。發展農村的體育事業,能夠推動農村農業的現代化建設,助力農民富、農民強與農村美等目標的實現。基于人民需求以及時代背景角度著手,把農村體育的公共服務發展實現當做根據,尋求一種與國內社會發展相符的農村體育發展模式,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提高國民身體素質,進而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并且農村體育事業發展能夠改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不完善的問題,提高農村公共服務管理能力。
1.鄉村振興與農村體育相關性
為了有效解決農民、農業以及農村發展問題,國家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主要實施原則是堅持城鄉融合發展以及鄉村全面振興,其主要目的是促進農村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進而提高國家整體實力。農村體育是在農村開展以健康、休閑、娛樂為目的的身體鍛煉活動,這種體育有著濃烈的地域色彩,同時具有活動項目多樣化、鄉土化、活動時間農閑化、d活動形式分散等特點。發展農村體育有利于體育文化知識的,同時可以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縮小城鄉文化差距。
鄉村的振興和農村的體育發展之間存在互相促進的關系,鄉村振興涉及到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這種戰略給農村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近幾年,為了對農村的經濟結構進行優化,促進農業的升級與轉型,國內開始重視農村體育的旅游發展,對農村體育的產業進行建設,促進消費。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逐漸完善了農村體育的設施,豐富了群眾的健身活動。為保證游客獲得優質服務,需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引領民眾對體育知識進行學習,對運動項目和體育器材進行充分了解。這個過程可以逐漸提高村民的鍛煉意識,使得村民積極參加到體育鍛煉中。推廣農村體育項目,可以豐富農民閑暇生活,改善農村社會風氣,提高村民身體素質和思想覺悟。并且可以充分展示農村的精神面貌,吸引投資商入駐,推動農村多元化發展,實現農民創收,將農村的經濟水平大幅度提高,從而實現將鄉村振興目標。
2.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體育發展問題
2.1缺乏長期穩定財政資金支持
農村體育是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背景下,在鄉村體育的基礎設施完善前提下,把農村人民群眾作為核心,將全面健康當做目標,自上而下進行的一種公共服務工程。農村體育發展需要長期穩定的財政資金供給,然而2020年我國受到疫情影響,財政支持與農村體育發展需求不符,導致農村體育發展無法獲得長期穩定的財政支持,繼而阻礙了農村體育的可持續發展。
2.2農村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農村體育發展的一個不可或缺部分就是基礎的體育設施,近幾年,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健身。但對于農村地區而言,資源配置與建設需求之間尚存在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與基礎設施的供給之間的矛盾,導致農村體育發展受到影響。由于農村地區經濟與綜合實力相對落后,大部分村莊并未設立建設基礎設施,這種薄弱的體育基礎設施,導致農村健身參與積極性降低。
2.3農村體育公共服務中缺乏專業體育指導員隊伍
基礎物質條件之一就是硬件設施,發展的關鍵性動力是人才支持,農村體育屬于組織服務型的一種機制,而機制運行順暢與否,和各個部門之間協作存在密切聯系。在體系構成中,人才的供給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專業的體育指導,會導致農村體育的發展受限,即便部分群眾愿意參與體育事業,但是沒有專業指導容易產生誤區,不僅影響農村體育發展,還會威脅到人身安全。部分經濟發展較好的農村雖然已經配備體育基礎設施,然而因為專業的健身指導缺乏,導致不少體育設置廢棄與閑置,其健身功能得不到發揮。部分健身群眾沒有科學健身的知識,盲目健身容易損傷身體。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知識不斷更新,健身方法和健身理念完善,互聯網逐漸有著重要作用,專業性、系統性平臺給建設的發展提供了支持、奠定了基礎。在體系中體育社會團體至關重要,日常健身中社團主要為自發的形式,該形式沒有系統化管理,基本組織構成缺乏,不能承擔促進農村振興的責任,成長動力不足。
3.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村體育發展的路徑
3.1適度擴大農村體育發展范圍
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逐漸縮小城市和鄉村居民體育文化的差異度,這給鄉村體育事業發展打下了基礎。我們在發展農村體育時,需要把鄉村群眾體育的振興發展當做前提,將鄉村體育發展、鄉村振興發展當做目標,對城鄉群眾的體育資源進行統籌。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把農村體育的旅游項目作為載體,縮小城鄉體育的類型。同時把自身當做主導,對農村體育的旅游戰略進行設計,建立監督、評價的機制,為法規服務。因為農村體育的旅游有廣泛的范圍,政府需要和相關部門交流溝通,建立良性合作的關系,構建農村體育的項目戰略小組,建立評估、多方協作以及監督一體化聯動的合作機制,保證農村體育旅游的發展穩定性。此外,政府需要根據農村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構建多元化、獨特化旅游模式,如果河流的分布比較散,可以設計水上旅游,促進農村體育發展。與附近鄉村聯合,設計游泳競賽和劃龍舟等特色化的項目,對農村水上的項目產業鏈進行完善。并且和企業合作,讓企業為農村體育發展配備水上土體育的相關設施,將農村體育的旅游影響力加強。強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政府需要按照稅收制度和既有土地的轉讓,將體育組織的社團負責人、社會體育的指導員以及農村體育的教師等積極性調動起來,促進這些群體積極參與農村體育活動,為農村體育發展提供人力資源。
3.2全方位強化農村居民體育專項素養
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政府需要基于經濟與文化等角度,對農村居民的體育專業素養等進行全面分析。政府需要在農業部“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契機下,建立職業農民的培養平臺。培養過程中,需要實時傳播相關體育知識,同時對運動技能進行全面培訓,這對于體育運動和體力勞動之間差異了解有益,同時可以促進群眾身心的發展,提高體育的專項素養。在現代化技術技能的傳播和體育運動的知識體系方面,我們可以以按照《全民健身計劃》的要求,實時組織農村群眾檢測體質。按照《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的要求對各個年齡段的居民進行劃分,分成不同的小組,按照自身的情況,對專項健身的鍛煉方案進行科學設計,提高農村居民的整體素質。另外,需要對區域性的體育特色進行分析,在體育活動組織時,需要按照既有的體育項目構建特色化農村體育。對群眾業余時間進行合理應用,與附近鄉村聯合,組織現代化的體育項目和傳統的體育活動,推動傳統的體育項目和現代化的體育項目協同發展。
3.3科學均衡農村體育整體消費水平
目前農村體育消費水平不均衡,農村居民消費意識有待加強,我們需要建立政府和運動機構之間的良性合作,努力加大農村體育健身的宣傳力度,使得農村居民對體育有正確認知,充分認識體育運動對于疾病治療預防的重要作用,促使居民愿意消費、樂意消費。為縮小體育消費的區域差異,需充分發揮區域性優勢,結合農村的小城鎮建設,開發體育文創產品和特色體育項目,提升消費能力和水平。同時建立建立良好的機制體制,政府對城鄉體育的市場進行統籌,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提供經濟支持,合理設置農村體育消費層次,引導居民科學消費,將居民消費水平和參與性提高。必要時,把民族特色活動作為著手點,擺脫經濟、社會以及自然條件的限制,對傳統體育的消費市場進行構建,繼而降低消費的同時,促進群眾參與體育活動。
4.結語
總之,在國民經濟不斷發展背景下,對于公共服務的事業管理而言,農村體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屬于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對于鄉村振興目的實現有著促進作用。社會各界與我國政府對于農村體育發展比較關注,同時提供相應的支持。所以農村政府應對自身資源合理利用、有效開發,促進農村體育發展的同時,推動群眾身體素質的提高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雪.基于知識圖譜的我國農村體育研究時空特征及熱點演化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21,43(02):39-45+60.
[2]李圓圓,張萬壽,王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治理的新思考[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21,36(02):50-57.
[3]曾偉,林偉偉,李家發.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藏區農村學校體育的現實困囿與展望[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20,36(06):64-69.
[4]李讜,杜志娟,杜毅.信息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下“體育+旅游”創新發展模式的研究[J].科技風,2020(27):156-157.
[5]高繼科,楊英杰,趙富學,洛讓加措,才讓卓瑪.鄉村振興戰略下安多藏區農牧區藏族女性體育發展路徑構建[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0,19(09):20-28.
作者簡介:何巧紅,女,民族:漢,出生年月:1976 年 02 月生,籍貫:四川眉山人,學歷:大學本科 ,職稱: 副教授,研究方向: 體育教學。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