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態農業對于農業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能夠有效保護環境并減少資源耗費,從粗放式生產經營轉變為集約式發展,要減少生態環境污染,提高生產工業化水平,還需要重視生態農業的發展。本文基于生態農業的概念與意義,探討生態農業的發展與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關系。
關鍵詞:生態農業;農業經濟發展;影響
當前人口增長速率過快,要推動社會進步,解決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矛盾,這就對于農業發展提出相應要求。基于此背景,要保證農業經濟發展與環境的和諧,還需要融入科學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水平,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解決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等問題。
1.生態農業概論
生態農業即結合生態學與經濟學相關內容,通過現代化先進技術與管理,整合傳統農業優勢并加以重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質量,通過有效的循環來構建有效的生態環境,兼顧生態與經濟效益,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經濟不斷發展,動物、植物與其他生物存在緊密聯系,要優化運用有效的科學方式,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果,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實現生態循環農業,有效挖掘生態經濟的發展潛力。通過產業研究開發,而豐富有關植物、生物物種,通過減少資源浪費,擴展植被覆蓋面積,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保證社會和諧安定。
2.發展生態農業的必要性
中國農業發展進程加快,在不斷發展過程中,要優化資源配置,避免環境遭到破壞,兼顧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目前由于藥品濫用而導致環境受到威脅,還需要加以有效協調,提高資源利用效益,發展生態農業。
2. 1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
生態農業的發展核心在于技術因素,主要通過因地制宜的方式整合農業資源,通過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而展開農業生產運營。生態農業發展講究生態環境的保護,因此不斷改進生產模式,優化生產經營效益,提高環境保護實效。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通過經濟效益的強化,而保證生產實效性,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
2. 2開發農業資源
生態農業發展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轉變粗放型的生產模式,節約資源并不斷更新資源,通過資源增殖來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營造循環健康的發展模式,為農業經濟發展作貢獻。農業發展的主要核心,在于農業資源的保障,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要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減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水資源等,并為今后的農業發展儲備能量。
2. 3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要穩定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從而兼顧勞動生產效率與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經濟水平的提升。通過資源合理配置來有效保護、利用并轉化物質資源,兼顧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保證社會關于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要求。國民經濟與生態農業發展緊密相關,要不斷開發農業資源,提高科技水平,創新農業發展模式,提高農業生產質量與資源利用率,營造綠色產業鏈。
2. 4發展農村經濟
國民經濟發展,農業環境不斷變化,面對進口糧食等方面的沖擊,要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穩定農產品價格。還需要兼顧社會、環境、生態效益,結合市場的需求,拓展更廣泛的農產品種類,并降低生產成本。這就需要發展生態農業,將生產效率提高,優化資源配置,循環利用廢棄物。
3.生態農業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3. 1優化農業產業化結構
生態農業發展整合整合發展優勢,對市場經濟加以調研,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特色農業品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構建生產、養殖、加工與商貿一體化,優化農業生產模式,生態產業鏈通過身產品加工來優化利用資源。關于畜牧、家禽、水產等冠冕的深加工,實現效益最大化,保證產品的環保無公害,從而發揮生態農業產品的收入增長效應,營建農產品特色品牌。
3.2投資融資體系構建
發展生態農業能夠拓展市場,推動中國農業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要增加資金投入力度,通過政府部門的政治支持,農業經濟發展空間更加寬廣。收入水平的提升,也為資金投入創造條件。生態農業發展的目的在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通過農民收入的增加而進一步增大投入資金。當前,生態農業引進外來資本,實現國家之間的互利共贏,有效拓展市場并營造融資途徑。生態農業的不斷發展,還需要政府給予相應的政策保障,通過金融政策支持來減少稅收,或投入專項綠色項目基金,打造良好的農業生態融資環境。生態農業發展是時代發展必然,通過產業政策調整,而更廣泛地吸納外資,把握農業經濟發展機遇。
3. 3發展景觀農業與休閑旅游
經濟發展與收入水平提高,旅游消費需要日益凸顯,生態景觀能夠滿足人們接近大自然的需要,田園風光成為休閑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要發展農村生態景觀,則需要首先推動農業成產方式的轉變,通過生態農業來吸引游客觀光,創造工業化生產模式,優化農村環境,提高生產質量與效率,保障生態發展成果。通過生態良好的田園風光來吸引更多的游客,并拓展度假、購物等消費,保護農村地區環境,同時拓展資金產業鏈。將養殖、教育、觀光、文化宣傳、科技示范加以貫通,滿足人們的個性化旅游需要。同時完善綠色旅游通道,如可以通過農家樂的方式,來有效吸引游客觀光。
3.4發展國際貿易
中國為農業大國,要實現國際貿易的持續發展,還需要保證產品質量,針對反傾銷問題而采取適當措施。實際生產中可能存在農藥使用過量,畜牧水產等存在很多有毒物質,阻礙國際貿易發展。生態農業則能夠有效增強國際競爭實力,生態農業發展結合有關國外先進經驗,融合中國特有國情,汲取純粹并優化生態結構。中國生態農業發展,結合先進技術與管理來保證農業生產,因此對于發展國際貿易具有積極作用。
4.結語
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能夠有效減少資源消耗量,保護生態環境,符合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推動農業經濟提升水平。我國農業生產方式仍然存在相應的不足,要避免資源耗費,提升生態環境質量。還需要探索可持續發展模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資金和技術投入,保證產品質量,消除貿易壁壘的制約,推動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郭亞麗.農業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 (22) .
[2]夏瑋豪,王沁禹,徐超.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創新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35).
[3]蘇春華,曹志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是我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選擇[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 (6)
作者簡介:莫凱(1986.08 ),男,漢族,籍貫:廣東茂名,學歷:本科,華南農業大學,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 2018屆.
(廣東農墾勝利農場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