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鳳愛
【摘要】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一些學困生存在這樣的現象:其思想表現不是很理想,學習成績也不是很好。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加上不少家庭對孩子過分遷就,從而使少數學生得不到正面教育;另外,部分家庭由于一些原因,導致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照顧,而對學習興趣不高。本文旨在針對學困生這一現狀,對學困生的形成原因進行探討,并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學困生;成因;對策
素質教育要求學校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不放棄任何學生。然而,在學校內仍存在一小部分學困生,其影響不小。因此,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學困生的形成原因以及對此的解決方法進行探究,并提出個人的見解。
一、產生學困生的主要原因
(一)學校因素
學困生的出現和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密切相關。當然,學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誤,班級和學校的管理不當,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教師教育學生的態度和方法是否得當,對學生的進步和成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響。
1.片面追求學業成績,忽視德育
一方面,一些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德育,學生思想壓力較大,對學習興趣不大,逐漸產生了厭學情緒,;另一方面,一些學校把注意力放在了少數尖子生上,而忽視了大多數學生的思想教育,導致一些學生得不到正面教育,養成不求上進的習慣。
2.教師教法不當
由于部分教師教育方法不當或教法簡單,急于求成,對學習成績落后或紀律性不好的學生過多地指責、批評,缺乏細心的教育,習慣于板起面孔訓斥,甚至“另眼看待”,使學生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從而致使學生產生失落感。
(二)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行為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1.家長過于溺愛、袒護
一些學生從小到大被父母過分地遷就和呵護著,父母對他們的要求也不夠嚴格,有時還疏于管理。因此,致使一些學生養成懶惰的、不求上進、不講禮貌等不良心理和性格特征。
2.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簡單或粗暴
不少家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但教育方法欠缺。一旦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沒有了解其原因,就對孩子斥責、謾罵,甚至懲罰,結果造成孩子心理壓力大,甚至使其產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長因忙于生計而早出晚歸,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了解甚少,甚至認為,只要保證孩子的物質生活就行了,但卻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與家長心靈的溝通。
3.問題家庭對子女的成長困擾
有的家庭由于各種原因出現問題,導致學生成為單親孩子。失去母愛或父愛的學生在心靈上可能會受到極大創傷。他們的身心、人格得不到健康、正確的引導和培養時,他們的性格會變得自卑,心理也容易出現問題,會對生活和學習喪失信心,從而導致成績跟不上其他的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
(三)社會因素
社會風氣對學校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不良的社會風氣,給學生心理健康帶來了消極的影響。有的學生學習目的明確,但由于貪玩,抵御不了互聯網的誘惑,迷上了上網、打游戲機等,從而造成無心向學,甚至上課時睡覺的現象,最終學習成績逐步下降。
二、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一)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思想認識
1.學校領導的觀念
素質教育能否走上正軌,學校領導是關鍵。學校領導要認真執行國家教委頒發的有關條例,轉變過去片面追求升學率和重智育輕德育的應試教育觀念,應加強德育和全面育人的指導思想,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和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培養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
2.教師的觀念
教師要遵循《新課程理念標準》中的“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基本理念。在轉化學困生的工作中,教師要多關心和愛護他們,多和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心理,傾聽他們的心聲,對他們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和責備。此外,教師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困生。當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時,那怕是微弱的閃光點,教師都要及時加以肯定和表揚,揚其長去其短。這樣才能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強化家庭教育
1.父母的形象示范作用必須加強
父母是子女的人生楷模。父母自身的示范作用就是學生所能讀到的第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父母的身心健康狀態、人格素養,對子女良好品格的形成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并會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
2.學校與家庭要密切配合
針對那些因受家庭過分溺愛而變得任性的學生,教師要多關心他們,引導他們迅速擺脫困擾,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為了促進和鞏固教育效果,教師要多與家長聯系,通過家訪、家長會,或電話訪問等多種途徑,及時了解學困生的思想和學習狀況。家校合作會形成齊管共抓的強大教育合力。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優勢。
(三)爭取社會有關方面的積極配合與支持
1.依法加強多媒體文化的管理
依法加強對互聯網的管理,避免不良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另外,教師要針對這一情況,通過穩妥的方法與學困生多接觸,并向學困生周圍的同學多了解一些他們最近的情況,然后耐心地教導他們,不能操之過急。慢慢地,引導他們擺脫困擾,從而讓他們把心思放在學習上。
2.幫助學困生減輕問題家庭的困擾
對單親家庭的學生來說,失去父愛或母愛通常導致其有自卑心理,缺乏上進心,甚至自暴自棄等。因此,教師要平等地對待他們,與他們談心結友。此外,還要給他們多一些信任,多幾份理解,少一些責備,少一點怨言。這樣做,才會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既有來自生理、心理不成熟的原因,也有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甚至是教育工作者本身工作上的疏忽等的原因。我們只有深入了解學困生產生的深層次原因,采取多樣的教育手段,并與學校、家長齊抓共管,才能把學困生引回到正軌上,從而實現真正的培養目標,達到轉化的效果。作為一名負責任的教育工作者,對轉化學困生應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
參考文獻:
[1]騰成功.談談對學困生疏導[C].江門中專教育研究會,1996.
[2]柳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全書[M].長城出版社,2000(1).
[3]張向葵.教育心理學[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