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對人工智能進行準確定義的前提下,梳理了人工智能迄今為止的發展脈絡。通過對人工智能經歷的“邏輯主義”、“連接主義”以及“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深度學習”三次浪潮分析總結后,詳細探討了人工智能在未來高校課程尤其是景觀設計課程中的應用,包括個性化學習,智能課堂,改善設計工作模式以及區域鏈等。最后指出人工智能未來在高校景觀設計課程中的發展方向、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關鍵詞:人工智能;景觀設計;應對
一般來說,人工智能是指機器智能,它使機器能夠實現一些人工智能才能達到的功能。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包括認知建模、知識表示、推理及應用、機器感知、機器思維、機器學習、機器行為和智能系統等。[1]比如如果我們在車聯網里加裝人工智能,那么這個人工智能主要負責的是對周邊環境的感知、對移動操作的控制、對整個行為的學習以及交互交流,可以說只有人工智能的加持才能使這一領域趨于完美。目前人工智能發展最好的領域是在搜索。
人工智能總共分為邏輯主義(符號主義)、連接主義和行為主義三大流派。其中行為主義流派在最早期的時候被賦予的期望值較高,雖然目前為止還沒有盛行,但是在未來可能會與車聯網相互結合,互相發展。
其發展經歷了三次浪潮,從1956開始的邏輯主義浪潮——以抽象符號為基礎,發展邏輯推理的符號主義。到1976年的連接主義浪潮——該時期的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發展迅速,人工神經網絡開始慢慢發展。再到2006年的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深度學習。把一些技術、神經元網絡和統計的方法結合到一起形成AI生態圈,并逐漸走向成熟。實現了人工智能從理論研究到市場實踐的轉變。
智能推薦引擎解決了學生學習中個性差異的問題。首先智能推薦引擎在摸清了學生的所有數據后,能夠準確描繪出每個學生的特征與需求;其次能夠在對學習資源內容和使用狀況的智能分析下,實現資源的標簽化,做到資源合理利用。而在教師方面,運用智能分析的方法解決教學過程中的精確性問題。通過收集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風格、知識點等信息,使教師得以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點對點的教學計劃。為資源的合理使用提供專業指導意見,實現教學過程的精準化。
人工智能可以解決景觀設計中的技術難題。在前期設計階段,人工智能可以呈現虛擬圖像,模擬真實場景,提升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在設計實施階段,利用大數據推算出實際地形、溫度、氣候等所對應的植物和建材種類,從而更科學有效地進行施工。包括經緯度控制儀器及時間控制儀器的應用、GPRS無線景觀照明遠程監控設備的應用、半導體景觀照明應用。[2]其在高校景觀設計課程中的具體應用主要體現在智能導師系統、自動化測評系統、教育游戲以及教育機器人等方面。智能導師系統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產物,具有智能化與人性化的特點。建立客觀明了的學生數字化模型,使學生獲得個性化、互動性的輔助,這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與教師相比,智能導師系統能夠輔助教學,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克服困難,自主學習。
自動化測評系統的出現,規范的評價了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問題的關鍵所在,經過改進后將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教育游戲的應用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趣味化。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感受學習的快樂和趣味。其初衷是寓教于樂,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高效地學習。可以通過設置闖關模式的手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育機器人結合了科學等方面的技術,能夠有效的輔助老師解答或理論或技術上的難題,并轉化成較為輕松的理解概念。它的出現是促進教育行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在科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推動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
人工智能使得景觀信息的收集、存儲和分析更加高效和準確,并允許我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再現、感知和體驗景觀。借助高精度無人數碼相機、空間信息處理設備和越來越強大的地理信息系統,我們可以瞬間數字化并重現地球上任何遙遠的景觀。如今,計算機能夠以驚人的速度、精確度和絢麗的表達方式,通過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來展示新設計的景觀,生動地向公眾和決策者傳達設計理念。
生活方式的改變將為設計師創造一個更為理想的生活環境提供機會。機器以及配套的灰色基礎設施為城市生活提供服務和便利,但它們也讓城市景觀變得無聊和浪費,而智能化城市的出現將會改變這種狀況。智能汽車和新的交通系統可以減少至少三分之二的停車面積,并縮小多余的道路。這樣可以節省更多土地并將其作為市區綠化及休憩用地。此外,智能雨水管理系統創造性地使用冗余排水管道來儲存水,使得水資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和可持續。
人工智能在景觀設計領域的出現,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景觀設計師的教育和培訓需要引入創新設計和人機交互的新形勢。它沒有削弱我們對景觀的關注,而是讓我們將現實景觀視為反映我們生活愿望的一種寄托。虛擬現實的景觀體驗將在智能時代發揮重要作用。但是最終我們還是要回到真實的生活體驗真實的景觀。因此人們相信在人工智能時代,用夢幻般的體驗創造現實景觀將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而這正是景觀設計師的工作。
即便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越厲害,景觀設計師的基本功可能會越來越弱,但是人工智能永遠不會取代景觀設計師。因為設計工作對創造力的需求程度、對于手作操縱能力與感知能力的需求程度以及對于社交能力的需求程度很高。對于設計行業來說,技術永遠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能畫好圖不代表是一個好設計師,技術的發展使設計利于優勝劣汰掉一部分“只會畫圖不會思考的設計師”。優秀設計師所具備“創造力”與“溝通交流能力”是無法被AI取代的。當然,至少以現在的發展趨勢AI是無法取代這兩點的,不能保證以后會不會有爆炸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尼爾森.人工智能原理[M].鄭扣根,莊越挺,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張偉. 智能園林系統的分析與結構設計[J]. 科技與企業,2012,(22)
[3]瑪格麗特·博登.人工智能的本質與未來(M).孫詩惠,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86.
[4]吳志宏,庭瑾.多元智能:理論方法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
[5]霍華德·加德納.智能的結構|M].沈致隆,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98,158,175
[6]蒲戈光.教育的銀彈:人工智能環境下未來教育的有效手段[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5):24-25
[7]褚宏啟.核心素養的國際視野與中國立場:21世紀中國的國民素質提升與教育目標轉型[J].教育研究,2016(11):8-18.
[8]王作冰,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革命[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7:56.
[9]朱永新,未來學習中心構想[J].教育發展研究,2017(9):3
作者簡介:賈曉宇,1998.5.13,女 ?漢 ?山東省鄒城市 ?研究生在讀,大連工業大學 ?116000 ?在讀研究生 ?設計學景觀。
注釋:
[1] 侯春寧,《基于深度學習的運動狀態識別研究》,蘭州理工大學(2018-01-01)
[2] 王雅娟, 《論人工智能在現代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期刊名稱《裝飾裝修天地》2019,05,01
(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遼寧 ?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