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階云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城市的日常規劃和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特色景觀綠化的比例在日益增多。在園林綠化的建設和養護管理過程中,積極實施精細化管理,為更有效的管理這些“綠色畫卷”提供了完整而細致的保障。本文簡述了綠化施工技術并提出了現場施工管理中的幾個要點,希望拙作能對同類項目的實際實施以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協同作業,固坡能力,土壤改良
現階段,景觀綠化建設在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方面能夠起到重要作用,不僅讓城市越來越美觀,陶冶居民情操提升生活質量;還會對城市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為營造和諧社會奠定基礎。基于次,有必要以景觀提升項目實例對綠化施工技術要點進行分析探討。
一、工程概況
張江南區C2-03 地塊景觀提升項目施工地點為浦東新區向陽河殷軍路—康南路段東岸(靠上海科技大學附屬學校一側)。本次景觀提升工程施工內容包括土方工程、綠化工程、景觀小品、園路地面及相關配套設施,其中塑膠跑道344㎡、跑道防護欄桿172米、青石板汀步172㎡、河道景觀綠化種植面積約 1720 平方米等;以及竣工驗收交付后2年的質量保修和綠化養護期。
二、圖紙審核情況及協同作業情況
(一)圖紙面積與現場不符,會影響景觀效果呈現
經現場實地勘探測量并與綠化設計圖紙比對,施工范圍長度無誤。現場綠地內防汛通道將綠地一分為二,靠近圍墻的一側寬度基本一致;靠近河道一側的寬度圖紙與現場不符。由于現場河道一側綠地存在肩坡,現場的寬度大于圖紙寬度,致使現場面積大于圖紙面積近400㎡,該問題直接導致了景觀效果與設計意圖存在偏差。假設按圖施工,多出面積使用草坪來進行填補解決,使靠近河道一側的綠地需填補2m多寬度的草坪帶,會將原來單面觀賞的花境強行改變為雙面觀賞,這樣會失去主要觀賞面。在原花境寬度不變的前提下,使原來狹長的花帶沒有足夠的空間寬度距離去呈現植物群落的層次變化,層次會顯得單薄通透,呆板,缺少變化。與原設計意圖不符,故在交底會議上提出該問題,因設計方案無法調整,最后通過施工技術調整進行了解決。
(二)靠近圍墻一側的綠地主觀賞面倒置
現場靠近圍墻一側的綠地草坪均設計布置在了墻體位置。如墻體繼續保留,假設以綠地小通道兩側為主要觀賞視角,應以小通道為中心,兩側綠地植被由低至高進行布局視覺較為舒適合理。經與設計現場探勘后確定原草坪起始位置可以鋪設在小通道兩側。原喬木柳樹和欒樹種植在小通道兩側今后可以起到類似行道樹林蔭道的景觀作用。
(三)設計變更情況
綠化施工設計圖中杜鵑規格苗木配置表是胸徑是12、冠幅160、高度150的規格超高,屬于精品盆景標準規格非市場常見苗木,單價過5位數還是要按單株苗單獨價錢,市場上沒有這么統一的量。且原設計圖紙規格的杜鵑移栽后極難養護容易導致植株死亡,在首次會議上提出建議更換成效果相當的且存活率高的垂絲海棠或者楓樹品種,經各參建單位協商后確定變更杜鵑為垂絲海棠。
三、現場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工程重點難點分析及應對措施
1、工程重難點分析
(1)施工涉及專業分包分項多、工期又短,工程進場時間為2020年12月12日,要求2021年1月20日前竣工,總工期就40天,其中砼養護、防護欄桿加工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更是壓縮了綠化施工的時間。
(2)由于項目現場南側為向陽河道,向陽橋洞高度無法滿足貨運車輛通行,現場二次轉運量大。
2、具體應對措施
(1)施工過程中,總包項目部認真組織、管理、協調并充分發揮總包一體化管理的優勢效益,給予各分包方充分的配合條件,施工人員進場后,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調整投標階段的總控計劃,確定各指定分包方進出場時間,嚴格控制其進出場時間,為及時完工創造條件。根據項目進度計劃及施工組織方案,采取交叉施工的方式,在砼養護期間,加班加點對工程所涉其他分項分部進行施工,以合理的流水節拍推進整個項目的實施,保證工程可以保質、及時的完工。
(2)受場地內運輸通道寬度僅有1m等實際條件限制,經與當地河道所溝通協調采用貨運船臨時停靠解決了材料駁運問題,不但節約了材料二次駁運的費用支出還大大節省了施工時間。
(二)協同作業情況說明
為了更合理、順暢地完成甲方交給的施工任務,由于現場有土建和綠化兩支不同工種的作業施工隊。在工序銜接方面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綠化施工隊進場,由土建施工隊使用白粉或支樁定出游艇碼頭施工范圍(需要考慮到施工作業可能擴展出來的延伸面),綠化施工隊負責對該區域內樹木進行移除。
2、為避免破壞綠化施工完畢后的成品,土建施工隊在游艇碼頭基礎施工開挖過程中多余土堆不要超過劃定的施工范圍。土建施工完畢后土方回填至恢復原狀。為了確保后期綠化植物的正常生長,土方前期可提前將原土表層30cm土預留備用,三合土或建筑垃圾不要回填。
3、規劃好作業線路及材料堆放區域,土建與綠化作業相互配合不干擾對方施工,互相注意對對方完成成品的保護。
四、現場施工管理要點
根據項目綠化工程設計圖紙設計說明,其施工流程為測量定位、復核→土方施工→土壤改良→微地造型喬木種植→花灌木種植→花境植物種植→地被種植→竣工養護。在這里重點從土壤改良方法、花境植物配置及后期苗木養護三個方面闡述現場施工管理要點。
(一)土壤改良
現場土壤為三合土,表層開挖20公分下就發現磚塊、混凝土碎塊等建筑垃圾雜質過多,有機質養分含量少,無法滿足苗木栽植需求,必須對土壤進行改良。第一步是進行翻土除雜,組織工人將粒徑大于2厘米的建筑垃圾全部清除。初步整理完成后,根據不同苗木種植范圍再次對喬木種植場地進行深、細整理,然后對灌木去土壤進行細調整,最后對花境和地被區域土壤進行充分、徹底的調整。
為確保苗木栽植后的成活率,除了苗木選擇用營養缽而非裸根苗外,還需對綠化施工范圍內的土壤進行人工置換,按照50%高溫殺菌處理的原有舊土、45%新鮮客土、5%腐葉土、1%-2%的二次發酵腐熟有機肥和適量發酵鋸末的比例回填相同體積營養土。目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物質含量、能及時提供苗木生長所需要的氨基酸和鈣鐵鋅元素等營養物質,鋪施厚度30cm后翻土覆勻。最后再拌入泥炭珍珠巖,可以改善土壤的板結問題,增強土壤透氣性,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提高保水保肥透氣能力。
(二)花境植物的配置
現場前期勘察發現向陽河道坡度有15度,考慮固定土坡防治雨水沖刷水土流失導致坡度不穩定坍塌,必須選擇根系發達的植物來適地種植。對比金鐘花和云南黃鑫的優缺點后,優先考慮金鐘花,一是喜陽且耐陰,喜歡濕潤也耐水澇,景觀效果比較好,每年花期在3月左右先花后葉整體景觀效果比較好。最重要的一點是根系網狀密布,根系須根系發達,枝條接觸到地面后主動生出氣生根,從而更一步加強了固坡能力。由于河道坡度原因,景觀效果與設計意圖存在偏差,假設按圖施工,多出400㎡面積使用草坪來進行填補解決,使靠近河道一側的綠地需填補2m多寬度的草坪帶,會將原來單面觀賞的花鏡強行變成雙面觀賞,失去主要觀賞面。在原花境寬度不變的前提下,使原來狹長的花帶沒有足夠的空間寬度距離去呈現植物群落的層次變化,層次會顯得單薄通透,呆板,缺少變化。現狀與原設計意圖不符,經與各參建單位協調最后通過施工技術調整選用松果菊、黃金菊、礬根、藍雪花、紫嬌花、噴雪花、紅千層、黃金香柳、小丑火棘等花境植物的合理配置增加了層次變化,拉大了景深效果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處理。
(三)施工后的綠化養護
養護工作首先要落實責任,完善制度,只有制度規范化,各項操作才會規范化,首先根據其項目苗木特點制定合理的相匹配的綠化養護管理制度責任制度,并做好工作計劃和工作制度,這樣養護操作才能更加規范,養護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所以制度規范是養護操作規范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
養護面貌的體現并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展現出來了,想要從根本上改變養護的總體面貌,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無論是修剪還是病蟲害的防治,短則一個月,長則半年的時間。項目部安排兩名養護工人定崗負責苗木栽植后的養護工作,每天定點清撿花境中的垃圾,清除雜草、澆水、修剪枯枝爛葉等,除了這些日常的養護工作外,我還著重通過修剪來控制一些中高層開花灌木的體積,對諸如紅千層、黃金香柳等長勢過快已經影響到下層花境植物及地被植物的的花灌木進行調整,并通過噴施多效唑促進側芽分化,矮化植株;一些花境植物受2021年1月寒潮影響出現了部分死亡,一些花朵鮮艷的宿根類花卉被周邊居民挖走,對于這些情況統一記錄下來,并集中進行更換,確保了整個花境景觀的完整性。
綜上所述,景觀工程建設對提高綠化率、促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園林工程不僅要進行合理設計,也需要立足項目實際進行分析;完善的施工管理體系能幫助施工人員解決現場大量施工問題,尤為關鍵的是施工中及施工后養護期的質量控制,這是工程順利完工的最有力保障。
(上海金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