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鐸 邢戰雷 佟美杰 王均霞 路??
摘要:城市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和重要載體,也是區域經濟文化發達與文明的重要象征。[1]為推進城市整體發展,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就必須加快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設,打造城市名片,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擴大城市影響力,促進城市良性發展。本文結合“丁真現象”展開探討,通過探討政府在打造城市名片的過程中的經驗和得失,讓政府建設理念從經營微觀企業轉化為經營城市,追求和實現城市發展的最大增值,以城市經營帶動全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城市名片,良性發展,建設理念,丁真現象
1.緒論
一個城市文化中包含著歷史、經濟、文化、社會風貌等特征,這些特色文化代表著城市文明的發展歷程,凝聚了城市發展的精、氣、神。打造城市名片是城市發展的需要,是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名片是對外宣傳的窗口,對于提高民眾對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城市競爭軟實力,提高居民的的獲得感和自豪感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某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城市名片打造方形式趨同、宣傳路徑單一、同質化競爭明顯、缺乏核心內涵,城市名片維護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城市名片建設工作亟需改進。因此本文結合“丁真現象”對當前城市名片構建進行探析,進而為其他城市在名片打造方面提供有益借鑒。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推進,城市經濟和文化功能也越來越完備,民眾對城市的追求從物質文化層面逐漸轉化為精神層面的滿足,城市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城市的硬實力,同樣也包含了城市文化、精神、底蘊等軟實力,為提高城市競爭力,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打造城市名片的方式來宣傳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競爭力和向心力,推動城市實現跨越式發展。
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中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在世界的影響力也在穩步上升,“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融入各國人民心中,作為城市管理者,我們更有義務和責任宣傳和推廣我們的城市,打造城市特色名片,提升城市軟實力,為城市發展提供不竭的內生動力。
2.城市名片及其特點
城市名片能夠充分反映當地文化、經濟特色,代表城市品牌形象和文化內涵的優質地方特色產品、特色景致、標志性建筑等。[2]“城市名片”是一個城市自身特色及價值觀念的載體,是城市認同感建構的元素之一,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借助這個載體來完成對城市的心理認同。[3]城市名片涵蓋了城市發展的發展的方方面面,準確把握城市名片打造對城市發展具有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意義。
(1)城市名片具有雙重性,既有經濟性又有文化性,在城市名片打造過程需要充分考慮這種特性,既要打造在表現形式上更多元化、更生動、更容易與民眾產生互動,從而更能體現一座城市的風采,體現城市在建設過程中的文化和底蘊。因此城市名片建設過程中,需要在現有的經濟基礎上,打造屬于城市的特色文化。
(2)城市名片打造要與城市發展程度匹配。[4]城市名片打造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因此城市名片建設需要因時而異,因事而異,積極探尋城市發展與城市名片打造的契合點,推動城市建設良性發展。
(3)堅持城市名片的價值觀的導向作用。[5]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當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出現瓶頸與人文危機,例如環境污染、人心浮躁、交通擁堵、向心力減弱等問題,以上這些都會阻礙城市發展進程。因此在城市名片打造過程中,城市管理者要充分發掘城市的文化和歷史底蘊,注重優秀文化對市民的熏陶和教育,提高城市居民對城市的向心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心思定,實現城市經濟與社會生態協調發展。在人心浮躁、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找準從城市發展方向,推動城市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共同進步。
(4)城市名片建設要具有地方特色。[6]城市管理者需要明白城市名片絕對不是“為了打造城市名片,而打造城市名片”,而是需要靜下心來充分發掘城市文化底蘊和特色,例如成都的“蓉城”、“錦官城”和杜甫草堂等特色,西安的十六朝古都、終南山等特色,上海的周莊、紅船和東方明珠等特色也讓人耳熟能詳,過目不忘。有些城市仿造西方城市和景點打造,只是空洞的模仿和照搬,只為上熱搜和噱頭,得到短期的經濟利益。城市名片打造要有地方特色,避免生搬硬套和模仿,樹立文化自信,充分體現城市形象,才能實現城市長遠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眾多的挑戰,例如環境污染、交通擁堵、人心浮躁、城市向心力減弱等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城市對人們的吸引力也會越來越弱。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作為城市形象宣傳的重要窗口,能否打造好城市名片成為城市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的關鍵。因此,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競爭力的行動刻不容緩。[7]
4.城市名片打造的現實原因與存在問題——以“丁真現象”為例
4.1“丁真現象”簡要說明
2020年11月,四川甘孜理塘縣的小伙子丁真,在網上發布了一段不到10秒的短視頻,之后爆紅網絡,人們被丁真清澈的眼神、純真的笑容、帥氣的樣貌打動,對于丁真身后蔚藍的天空、優美的風景贊嘆不已,也從丁真的生活世界中看到了久久期盼的詩和遠方。丁真很快成為理塘的旅游形象大使,理塘的社會關注度迅速提升,全國多個地方的文旅部門也紛紛在微博上@丁真,向丁真發來參觀邀請,網絡上掀起了一場和諧的“人才爭奪戰”。“丁真現象”帶來了一波頂級流量,一直持續至今,被媒體稱為2020年最火的“新晉頂流”。由丁真引起的這一系列網絡現象,被網民稱為“丁真現象”。
4.2“丁真現象”出現的原因分析
丁真的出現和走紅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地方政府積極作為,充分借助互聯網信息平臺,充分了解大眾需求,積極塑造地方形象,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理塘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做出的努力。丁真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當地脫貧攻堅的現實需求
四川省理塘縣由于歷史和自然環境原因,由于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群眾的生活水平改善緩慢。在黨和國家的統籌領導下,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讓群眾充分享受到改革開放的紅利,推動地區協調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足感是黨和政府的職責和使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理塘人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借助各項脫貧攻堅政策,在2020年實現了脫貧攻堅戰的勝利。
(2)地方政府對城市名片打造的支持
理塘縣高度重視城市名片打造,全面打造丁真這個城市名片。在丁真因為“甜野美”的標簽走紅后,甘孜旅游局快速與丁真簽約,負責丁真形象維護與后期宣傳,同時簽訂代理合同,丁真所有的商業收入包括抖音刷的禮物公司都不參與分成。公司每周還要派老師送教上門,教他普通話。這充分體現了理塘縣在推動城市名片打造過程中積極作為,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唯才是舉、不拘一格的務實態度。
(3)公眾對“真價值”的認可
丁真之所以能夠走紅,源于丁真所展現的風采是無數人所要追求的那份單純、靜謐和慢生活。現在的社會,浮躁和功利氣息蔓延至深,而丁真的出現,仿佛讓人感受到了久違且難得的質樸純真,哪怕只是一瞬間的純真,也很容易戳中公眾,且能治愈我們那顆躁動不安的心,引發社會的關注。所以,丁真的火,并不能完全歸結于運氣使然,也契合基本的社會情理。
4.3丁真現象暴露的城市名片建設存在的問題
丁真走紅使更多人了解理塘,提升了理塘的知名度,推動了理塘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吸引更多人來到理塘,參與理塘的建設和發展。但是我們也要透過丁真現象看到城市名片建設存在的問題:
(1)忽視城市名片打造形象建設。城市名片是外界了解本區域的重要途徑,在一定程度上城市名片的形象就是外界對城市的認知,城市名片與城市緊緊捆綁在一起,做好城市名片形象建設至關重要。通過調研我們發現許多城市在進行城市名片打造過程中注重短期的經濟利益,沒有進行科學的系統性研判,更沒有專門的運營管理團隊進行管理和運營,在遇到一些負面消息反應速度慢、公關能力差,嚴重影響城市形象。眾多的城市名片如曇花一現,難以產生規模效應。
(2)城市名片打造缺乏底蘊。城市的發展需要打造城市名片,需要有特色的建筑、特色的文化、特色的底蘊、特色的內涵。建設城市名片可以提升城市軟實力,提高城市影響力和競爭力,帶動城市的文化和經濟的發展。可見,城市的名片打造可以從文化層面入手,為城市的建設增光添彩。但在當前的城市名片建設當中,多地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忽視城市名片文化底蘊打造,缺乏文化自信,城市名片內容同質化嚴重,難以引起受眾共鳴,無法起到宣傳城市、助力城市發展的目的。
5.政府視角下城市名片打造的創新路徑
5.1創新宣傳模式,建立新媒體宣傳矩陣
要提高城市名片的的知名度,就必須要加強城市名片宣傳力度、擴大城市名片宣傳的范圍、增加城市名片的受眾,運用新媒體宣傳手段,探索建立新媒體宣傳矩陣,創新宣傳思維,提升宣傳效果,增強城市軟實力和競爭力。因此,政府部門要從以下方式進行宣傳革新:
(1)要開發出新的宣傳模式。城市名片宣傳不僅僅需要新聞、報紙、廣告等傳統媒介,更需要及時與其他活動結合,可以通過舉辦城市文化節、大型會展等進行展示,提高城市名片知名度同樣通過線上建立網上城市名片博物館、微信小程序、引導城市名片進入互聯網社交平臺等方式擴大城市名片宣傳受眾和影響力。
(2)創新宣傳思維。我們處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人們思維的巨大革新,要想提高城市名片宣傳效果,就需要時刻關注社會群體思維變化,緊抓社會熱點和宣傳風口,引領信息化時代宣傳的發展
5.2.豐富利用方式,挖掘文化內涵
為了讓非物質文化內涵深入人心,地方政府特色文化推廣部門或單位自己首先要明確當地特色文化的內在價值,在組織活動、開發旅游產品、建設展覽館的時候,就要將非物質文化和產品開發緊密聯系在一起, 打造區域特色品牌。
在進行城市名片建設過程中,需要深度挖掘所蘊含的經濟和文化價值,豐富其利用方式。從自身文化內涵出發,和當地的旅游產品、景點、文化演出、展覽館等事物相結合,開發出具有參與性強、文化內涵深刻的地方特色旅游項目,吸引更多人了解城市,提升城市吸引力。
5.3增加資金投入,提升開發深度
城市名片打造關乎城市長遠發展,但其打造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在進行城市名片開發過程時,需要加大政府對城市名片打造的投資力度,充分保障城市名片打造的各項條件。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增加資金投入,提升開發力度:
(1)建立專項經費機制。各級政府應該設立地方名片經費專項管理制度,對在城市名片打造工作中取得卓越成效的部門或個人,給予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獎勵,激發相關主體積極參與。科學合理進行資金規劃,保證城市名片打造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
(2)要拓寬資金整合方式。城市名片打造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僅僅依靠政府財力很難較好的完成。政府在進行城市名片打造過程中要充分吸納社會團體、私人力量,采取PPP、BOT模式,充分利用社會資本,發揮各方利益團體的優勢,提高建設效果。
5.4運用大數據分析大眾需求
在進行城市名片打造過程中,政府要明晰城市名片面向受眾以及具體需求,只有了解受眾的喜好,才能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建設,這就需要政府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充分體現建設的科學性。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了解公眾需求,提升城市形象和質量:
科學合理規劃的前提時要有足夠的數據支撐,而這些數據掌握在騰訊、阿里、抖音、快手等大公司手里,因此政府需要積極與優質企業平臺進行合作,為決策提供必要的數據準備。政府在獲取這些數據后,需要及時聯系高校、科研院所等結構進行研究分析,分析得出當前一段時間公眾的需求和愛好,指導城市名片打造工作。
5.5注重城市名片的形象維護
城市名片代表一個城市乃至整個區域的形象,因此,在進行城市名片打造過程中,政府必須時刻注意維護城市名片的形象,加強監管和指導,避免一些負面消息對城市形象的影響。
前期進行嚴格審核。在進行城市名片打造過程中,難免出現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現象,例如在前幾年有多個地區在爭屈原故里、諸葛亮故里、甚至是孫悟空故里等現象,既包括歷史上真實人物,也包括神話和小說中的虛擬人物。只為博眼球,追求短期利益,破環了當地形象。因此地方政府在進行建設過程中一定科學研判,充分考慮城市名片對城市影響的影響,提高城市競爭力。
及時進行城市形象維護。在城市名片建設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公眾對建設產生疑問,對于這些問題,政府及相關運營者需要放低姿態,及時解答公眾產生的疑問,絕對不能出現冷處理、慢處理、不處理等影響地方形象的行為。
5.6完善系統規劃,集中開發管理
在地方特色文化比較豐富的區域,當地政府應當發揮其領導作用,為城市名片打造和發展制定完善的工作規劃,發揮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優勢。因此,各部門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城市名片進行統籌協作,集中開發管理:
(1)要加強政府各部門的交流合作。政府各職能部門要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建立城市名片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當地黨政一把手兼任,各分管部門負責人作為組員,高效、快捷的進行城市名片打造工作。上級政府除了對整體工作進行規劃外,還需要制定嚴格的管理措施,完善項目工作體系,對各級部門的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
(2)要挖掘地方名片蘊含的文化資源優勢。由政府職能部門與媒體、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合作,深刻挖掘當地名片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宣傳要與旅游、社交平臺相結合,提高城市名片宣傳效果。
(3)要完善城市名片建設相關政策法規。由于城市名片開發涉及政府、民間組織和個體的經濟利益,需要發布并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業開發的相關政策和法規,保障各方的權益不受侵犯。
(4)延長城市名片相關產業鏈。城市名片打造前期是要大量資本投入的,因此政府在相關規劃時必須考慮收益和回報,通過建立旅游、餐飲、文創等周邊產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增加群眾收入,增加投資回報率,吸引等多人加入到地方名片建設中。
6.結語
城市名片打造工作對于城市發展而言至關重要,對宣傳城市風貌和形象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以“丁真現象”案例作為研究對象,從政府的角度出發,結合城市名片建設現狀,分析目前城市名片打造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且有針對性提出了結局思路和方向。通過研究發現,目前城市名片打總體效果較好,但仍然需要我們革新思維,拓寬宣傳路徑,提升城市名片打造效果,提升中心城市輻射帶動效應,提升區域城市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劉習飛.打造城市名片 展示廣安形象:廣安城市定位與經營的思考[J].四川統計,2001(6):20-21.
[2] 徐良.文旅融合背景下遼西錦陶發展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9(4):21-24.
[3] 苗萍. 西安城市形象:視覺符號系統設計探索[D].西安美術學院,2007.
[4] 昌思達. “老工業城市”的新名片[D].安徽大學,2013.
[5] 郭沙.《胭脂山衣坊對城市名片建設的實踐意義研究》研究報告綜述[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7-8.
[6] 麥艷.論特色商業街區的建設——以廣西梧州為例[J].經濟師,2015(05):176-177+181.
[7] 郜潔. 晉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車服務現狀及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1].趙振鐸,男,山西大同人,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本科。研究方向:公共管理,710021.
[2].邢戰雷,男,河南洛陽人,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輕工技術經濟與管理,知識產權管理等.
[3].佟美杰,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710021.
[4].王均霞,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710021.
[5].路?,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410205.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陜西高校科技創新能力評價及提升對策研究”(2020R023);西安市科技計劃項目“科技監督與科研誠信體系建設研究——以西安市為對象”(XA2020-RKXYJ-0175);
(1.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21;2.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 ?湖南 ?長沙 ?4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