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龍
摘 要:國有林場是我國生態修復和建設的重要力量,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重要的基礎設施。該文介紹了河北省國有林場經營概況及森林資源現狀,分析了國有林場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促進國有林場發展的對策建議,以期為促進國有林場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有林場;生態修復;森林資源
中圖分類號 F326.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1-0066-02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的自然資源,是維護國土生態安全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保護森林和生態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基石。國有林場是河北省生態修復和建設的重要力量,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河北省130個國有林場大多建于20世紀50—60年代,60余年來,全省國有林場積極開展了大規模的造林綠化,加強森林經營管理和資源保護,對于維護河北省生態安全、豐富生物多樣性、提升森林生態功能、提供生態服務產品、促進綠色發展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河北省森林資源豐富、森林景觀優美、生物多樣性富集、生態功能完善的區域。
1 國有林場經營概況
河北省現有國有林場130個,分布在石家莊、承德、張家口、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衡水、邢臺、邯鄲10個設區市,55個縣(市、區)。全省國有林場經營總面積81.67萬hm2。其中,林地面積74.54萬hm2,有林地面積61.09萬hm2,森林覆蓋率71.85%。喬木林總蓄積3453.02萬m3。
全省國有林場林地面積中,喬木林地面積56.01萬hm2,占75.14%;灌木林地面積7.13萬hm2,占9.57%,其中特灌林面積2.67萬hm2,占3.58%;疏林地面積0.82萬hm2,占1.10%;未成林造林地面積2.41萬hm2,占3.23%;苗圃地面積0.19萬hm2,占0.25%;宜林地面積7.99萬hm2,占10.72%。
2 森林經營現狀
2.1 森林經營開展情況 近年來,國有林場抓住國家實施森林撫育補貼政策的契機,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積極開展科學營林活動。根據下達的森林撫育任務,按照國家森林撫育技術標準,認真編制森林撫育作業設計,認真組織實施。全省130個國有林場完成中央財政補助森林撫育面積36.3萬hm2。2016年至今全省國有林場完成造林3.60萬hm2,其中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0.28萬hm2,其他工程3.32萬hm2。
2.2 森林經營方案編制 《國有林場改革方案》《河北省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的發布,國有林場的主要功能和定位都發生了根本變化,發展模式由木材生產為主轉變為生態修復和保護為主,由利用森林獲取經濟利益為主轉變為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對森林經營和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對新形勢,原省林業廳要求國有林場森林經營工作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對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到2018年底,全省146個國有林場全部完成森林經營方案修訂或編制工作。
2.3 基礎設施 全省國有林場已建成林區道路18198.73km,其中等級公路1934.41km,林區公路3819.59km,林道8393.12km,防火道4051.61km。生產用房14.29萬m2,其中危舊房5.29萬m2,職工住房面積58.17萬m2,其中危房面積8.99萬m2。國有林場部分林場飲用井水,水質不達標。
2.4 資源利用 隨著國家生態公益林劃定和天然林禁伐的全面實施,國有林場木材經營性收入大幅度減少。各國有林場通過轉換思路,優化調整結構,大力發展多種經營,促進林場發展。一大批林場利用自身資源發展旅游,森林旅游業已成為國有林場新的經濟增長點。全省43個國有林場建有國家或省級森林公園,年接待旅游人數324.89萬人次,實現年旅游收入10258.12萬元;利用森林資源搞種養殖,年收入4907.78萬元。
3 國有林場發展面臨的問題
3.1 森林資源質量不高 國有林場森林資源是河北省森林資源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由于交通不便,生產作業條件差,森林經營理念落后,森林撫育受資金投入的限制,無法全面展開,林分內個體競爭激烈,生長勢弱,林分靠自然優勝劣汰以及森林培育目標不明確,缺少合理的人為干預,無法形成目標林相,既影響了林木的個體生長發育,也不利于森林有害生物和火災的防控。
3.2 人員老化,專業技術人才匱乏 多年來,國有林場大多地處交通通信不便的山區,長期被邊緣化,發展嚴重滯后,條件艱苦,收入低,待遇差,很難吸引優秀的年輕人才扎根林場安心工作,專業技術力量嚴重不足。
3.3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部分林場在林區道路、基礎設施設備、技術手段方面仍十分落后。由于林場管護人員人均管護面積大,林區道路密度低,路面質量差,缺乏必要的交通巡邏工具,多數地段只能靠徒步巡山護林,勞動強度大,巡護間隔長,效率低下。森林防火預測預報及預警監測的遠程信息采集及傳輸,森林資源監測數據共享信息平臺,深山老林災情處置與外界聯絡的衛星電話、短波通信平臺等應急設備建設仍很滯后,從而影響了資源安全處置決策的及時性、有效性。動態信息反饋慢,很難形成對森林資源的持續有效監控,嚴重影響了森林管護的質量以及防火、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應急反應能力。
3.4 資源利用有待加強 由于森林有償使用制度等不健全,林場缺乏有效監督手段和制約機制,導致森林旅游開發管理滯后,產業化程度差,產品附加值低,林場無法通過旅游開發獲得最大的補償,對林場增加發展后勁效果不明顯。國有林場林木種苗建設機制不活,積極性不高,缺乏統籌規劃,沒有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優勢,不能適應現代林業發展的需要。林下資源開發力度不夠,林區野生植物資源、中藥材資源、林木種子資源、鄉土綠化樹種資源等未能得到科學開發或開發力度不大。林下種養殖仍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國有林場利用資源優勢的產業體系尚未形成,需要進一步做大做強。
4 國有林場發展對策建議
4.1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目標責任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國有林場改革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來抓,做好本規劃與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銜接工作,在政策制定、項目建設、資金投入、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的支持。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積極做好與發改、財政、金融等部門的溝通銜接,切實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協調推進規劃實施。深入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國有林場發展戰略,依據森林經營方案落實目標責任制,將森林經營目標、任務、責任落實到各類經營主體,全面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國有林場在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河北樣板,建設綠色美好家園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切實肩負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歷史重任。
4.2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各級政府應將國有林場發展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國有林場道路、供電、通訊、飲水安全、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吸引金融資本、工商資本、社會資金參與國有林場建設。充分利用中央、地方財政林業補貼、貼息、林業抵押貸款政策,不斷拓寬國有林場融資渠道,開發適合國有林場特點的信貸產品。運用好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規避林場的經營風險。制定和完善國有林場森林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鼓勵各類經營主體投資開展森林資源培育和經營,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森林旅游及其林下資源的培養與開發,加快國有林場綜合利用和經濟發展。
4.3 強化資源監管,保護森林資源 實行嚴格的國有林場林地和林木資源管理制度,以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和嚴格控制采伐量為核心,強化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森林資源產權制度,妥善處理國有林場周邊林權糾紛,開展國有林場確權發證工作,進一步明晰國有林場森林資源資產,保持國有林場林地范圍和用途的長期穩定,嚴禁林地轉為非林地。鼓勵和支持國有林場通過股份、合作等形式開展場外造林,努力增加國有森林資源。
4.4 強化科技支撐,加強隊伍建設 堅持科技興林、人才強林戰略,加快推進國有林場現代化建設。加大科技投入,構建林業科技創新平臺,積極與相關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廣泛開展林業技術合作,爭取關鍵技術的創新與突破。大力推廣林業實用新技術、適生新品種、適宜新機械、適用新材料和先進經營管理方式,提高國有林場的生態建設水平。加強與相關科研院校合作,采取定向培養、委托培養等方式,加大基層森林資源培育與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力度。制定優惠政策,引進國有林場發展急需的管理和技術人才,適當放寬國有林場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條件,提高林業技能崗位結構比例。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