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華/內蒙古突泉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37500
王冰/內蒙古阿爾山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37805
李然/內蒙古興安盟農牧業信息中心 137400
韓平 曾繁鋼/內蒙古興安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37400
律偉/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學田鄉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 137400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其病理特點是在多種組織器官形成肉芽腫和干酪樣壞死、鈣化結核病變。牛結核病主要由牛型、人型和禽型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特別是奶牛最易感染本病。奶牛養殖做為經濟價值高,直接關系到我縣農牧民的切身利益,雖然2003 年全縣范圍內奶牛存欄100%檢測過結核病,但隨著奶牛業不斷發展擴大,引進奶牛的同時,此病也被帶入,已威脅到奶牛業和從業相關人員的健康。
結核病是古老的疾病,在人畜間流行已有千年的歷史,對人畜的危害極大。因此,長期以來人類為了搞清它的病因,發生和發展規律,以至控制和消滅它都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真正獲得重大突破還僅是近百年的事。1882 年kcons 確定了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并分離出結核桿菌,到目前人結核病的檢菌率為75~80%,說明還有很大一部分病人沒有被檢查出來。獸醫工作落后于人醫工作,這是公認的事實。動物的結核病(特別是奶牛)診斷一直沿用結核菌素變態反應試驗,最初是OT 后改進為PPD。美國W、T 休伯特等70 位專家教授1930 年主編《人獸共患病》1982 年已第六版,是美國權威性著作,書中提出“...各種血清學試驗對動物結核病的診斷價值不大”。1976 年,NassauLLs 等,首先把ELISA 應用于人結核病的診斷,隨后NichaLLs 等研究證實,活動性結核病人體內出現一定量的特異性抗體屬于IgG類,Lenzini 還發現,結核病人的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存在分離現象,即細胞免疫病變加重而減弱,體液免疫隨病變加重而增強,從而為應用血清學于活動性結核病的診斷提供了理論依據。1982 年的全國結核病防治學術會提出對結核免疫學進行研究,尋找靈敏特異的血清學檢查方法,以便提高診斷水平,值時,國內專家們亦開展以PPD 或聚合OT 結核病菌Ags 為抗原的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檢測血清抗體IgG 類水平的研究。

同一奶牛養殖小區內的3 個奶牛養殖戶,經牛結核菌素檢測陽性牛及同群牛結核菌素檢測陰性牛,共計29 頭奶牛。
對29 頭結核陽性牛同時進行牛結核菌素PPD 試驗和牛結核分枝桿菌γ-干擾素ELISA 試驗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完全符合25 頭,總體符合率82.6%.其中有2 頭牛牛結核分枝桿菌γ-干擾素ELISA 試驗進行檢測呈陽性反應,牛結核菌素PPD 試驗呈陰性反應;有2 頭牛牛結核分枝桿菌γ-干擾素ELISA 試驗進行檢測呈陰性反應,牛結核菌素PPD 試驗呈陽性反應。結果詳見表1:
3.1 通過試驗發現,有2 頭牛在臨床PPD 試驗陰性,而牛結核γ-干擾素應答陽性反應,說明這2 頭牛已經感染牛結核,但體內牛結核抗體未能達到PPD 試驗量的要求,致使PPD檢測陰性,造成臨床誤診;另外有2 頭牛在臨床PPD 試驗陽性,而牛結核γ-干擾素應答陰性反應,這是由于臨床檢測者操作不當引起,造成臨床誤診。以上兩種誤診情況占檢測29頭牛中的13.8%。
3.2 試驗結果表明,牛結核菌素PPD 試驗有假陽性和假陰性的現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游標卡尺進行測量皮厚、結核菌素注射劑量及牛本身對應激的反應等不確定因素,導致在診斷過程中存在誤差,但其價格低廉、操作簡便等優點適合大規模監測使用。ELISA 試驗是世界公認的特異性強、敏感度高的檢測方法,就本試驗采用的牛結核分枝桿菌γ-干擾素ELISA 試驗來說,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循環的γ-干擾素水平過高,使用藥物等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降低γ-干擾素對結核菌抗原的免疫應答等因素會影響試驗結果,但均屬于個例。總體來說,牛結核分枝桿菌γ-干擾素ELISA 試驗相對價格比較高、操作要求比嚴格,試用于試驗診斷。
3.3 我縣雖然于2003 年進行過奶牛結核病檢測,但近年來隨著奶牛業的發展,引進了大量的奶牛,引進奶牛的同時也把結核病傳入,帶病的奶牛持續排毒,污染環境,感染健康奶牛,造成循環感染,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做了《牛結核分枝桿菌γ-干擾素ELISA 試驗和牛結核菌素PPD 試驗兩種試驗方法檢測奶牛結核病的探討》,通過試驗,我們認為牛結合菌素試驗更適合農村牧區大規模檢測奶牛結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