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艷 辛超峰 王寧
日照市中醫醫院,山東 日照 276800
臨床上對實習護生開展護理學教學,可幫助其更好的掌握護理學知識及技能,提升其專業水平,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但在護理教學過程中,尤其是中醫護理專業方面的教學上,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傳統教育及條件,致使實習護生重理論、輕實踐,繼而導致正式進入護理崗位后無法發揮中醫護理的價值與作用[1]。因此,選取一種更為合理且有效的教學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現本案將對我院的30名實習護生予以中醫臨床路徑教學法,以探析該種教學方法的臨床價值。具體如下。
1.1臨床資料 本案共有觀察對象共計60名,均選自我院于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所接收的實習護生,按隨機雙盲法將上述護生分作兩個小組,即甲組和乙組。甲組30名,男性7名,女性23名;年齡區間19~24歲,平均年齡(20.1±0.9)歲;文化水平:19名為大專,11名為中專。乙組30名,男性8名,女性22名;年齡區間19~24歲,平均年齡(20.4±0.8)歲;文化水平:18名為大專,12名為中專。以上兩組護生的臨床基礎資料如性別、年齡以及文化水平等,對比結果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開展組間對比研究。所有護生對此次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通知書。
1.2方法 甲組:對該組實習護生予以常規教育方法,即科室帶教老師向實習護生說明有關科室的信息,并將實習護生分配給相應的帶教老師,隨后依據教學大綱及內容開展實習教學,并完成教學任務。
乙組:對該組實習護生予以中醫臨床路徑教育方法,即:結合教學大綱以及相應科室的特點,草擬、制定一份為期一個月的中醫臨床路徑教學內容表;另外,再組建一支臨床路徑監督小組與實踐小組,前者負責對分管教學的帶教老師進行監管,后者由相關科室護士長及帶教老師構成,科室護士長為組長負責對帶教老師開展教學培訓工作,告知帶教老師需嚴格遵照所制定的中醫臨床路徑教學表,向實習護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示范以及考核等工作,并對實習護生的學習情況予以詳細記錄。通過帶教幫助實習護生掌握常見疾病的中醫護理知識及操作技巧。此外,定期組織實習護生參加出科考試,考試內容包含中醫護理的理論、基本操作技能等,以便及時了解護生的學習狀況,找出其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以便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調整。
1.3觀察指標 結合相關制度,對本次實習護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主要考核內容包含多個方面,如中醫護理理論知識、中醫護理操作技能、護理溝通能力以及文件書寫水平等。
本次考核總分為100分,其中得分在90分及其以上者,可判定為優;得分在80~89分之間者,可判定為良;得分在60~79分者,可判定為中;得分在59分及其以下者,可判定為差。
采取教學滿意調查表,以判斷兩組實習護生對此次帶教情況的滿意度情況。該調查表的分值在0~100分之間,得分越高,表明實習護生對帶教越滿意,反之則不滿意。

2.1實習護生學習情況分析 見表1所示,甲組實習護生學習的優良率為73.3%,乙組實習護生學習的優良率為93.3%。兩組實習護生的優良率相比較,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20,P<0.05)。

表1 兩組實習護生學習情況比較[n(%)]
2.2實習護生對帶教的滿意度情況分析 甲組實習護生的滿意度得分為(76.9±5.7)分,乙組實習護生的滿意度得分為(92.1±6.1)分。兩組滿意度相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t=9.972,P<0.05)。
在臨床上,中醫護理學是一門十分重要且不容忽視的學科,其對實踐操作有比較高的要求,比如穴位按摩、耳穴壓豆、穴位敷貼等,均要求護理人員有過硬的操作技能,否則將無法達到治療的效果。為使護理人員更好的掌握中醫護理學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就必須采取一種更科學、更合理的教育方法。中醫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其本著為實習護生高度負責的教學理念,在護生開始實習時,就制定好合理的培訓大概與內容,并據此引導其展開學習[2]。為使實習護生更好的掌握護理技巧,帶教老師可在講解理論知識后,再引導護生參與到實踐中,以鍛煉其實踐動手能力,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切實提升實踐護生的綜合業務水平與能力,從而確保其在進入正式的工作崗位后,能更快展開工作,更好的為廣大患者服務。
在此次研究中,采取中醫臨床路徑的乙組實習護生,其學習優良率顯著高于采取常規教學法的甲組,即93.3%vs76.7%,差異明顯;這表明在護理教學過程中,乙組所用教學方法可取得更為顯著的效果,能提高實習護生的學習水平,幫助其更好的掌握中醫護理知識及技巧。再者,在對帶教滿意度方面,乙組顯著高于甲組,即(92.1±6.1)分vs(76.9±5.7);這表明相較于常規教學方法,實習護生對乙組所用教學方法更為滿意。
綜上所述,在護理學教學中采取中醫臨床路徑教學法,不但能夠提升教學質量,使實習護生更好的掌握中醫護理理論與操作技巧,還可提升其對帶教的滿意度,具備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