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美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人民醫院,山東 淄博 256100
藥物流產可有效終止早孕,尤其是孕7周內的孕婦。藥物流產不會使孕婦遭受較大痛苦,安全方便。但藥物流產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致使部分孕婦存在流產不全的情況,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陰道持續性流血、經B超檢查后其宮腔內有組織物殘留等,如不進行及時處理,則會使患者出現宮頸粘連以及盆腔感染等,嚴重者則會進一步發展成為絨癌,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1]。臨床常用的清宮術會使患者承受更大程度的痛苦,不易被患者接受。此次研究針對米非司酮治療藥物流產不全的有效性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4例藥物流產不全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年齡20-34周歲,平均年齡(26.4±2.7)周歲。研究組年齡22-40周歲,平均年齡(30.8±3.3)周歲。兩組人員基本資料的比較(P>0.05)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也予以同意。
1.2方法
1.2.1給予對照組常規清宮手術治療,組織送至病理檢測。
1.2.2給予研究組米非司酮治療,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50mg/次,2次/d,連續用藥3d。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抗感染干預,并進行2個月的隨訪。
1.3觀察指標
1.3.1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有效:患者經治療后,陰道流血癥狀在一周內停止,B超復查結果顯示患者宮腔內無組織殘留,無靜脈炎。無效:患者經治療后,陰道流血癥狀持續1周以上,B超復查結果顯示患者宮腔內依舊存在組織殘留,流血量與月經量相比更多,存在靜脈炎[2]。并發癥主要有宮頸粘連以及盆腔炎。
1.3.2比較兩組患者基本臨床指標,主要有陰道流血時間、尿妊娠試驗轉陰時間、月經復潮時間以及月經結束后子宮內膜厚度。

2.1治療有效率及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治療有效率88.9%高于對照組77.8%,并發癥發生率11.1%低于對照組40.7%(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例,%)
2.2基本臨床指標 兩組陰道流血時間及尿妊娠試驗轉陰時間比較無較大差異(P>0.05),研究組月經復潮時間少于對照組,月經結束后子宮內膜厚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基本臨床指標對比
人工流產可對意外妊娠實施有效補救,利用藥物實施流產可防止宮腔粘連以及子宮穿孔等并發癥出現。但藥物流產也會導致多種并發癥出現,例如陰道出血時間較長、流血量較多以及流產不全等,其中最為常見的為流產不全。藥物流產不全發生機制在于患者在用藥后其體內的雌性激素水平上升速度緩慢,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速度慢,患者子宮受其影響,對縮宮素敏感性降低,對子宮收縮以及子宮內膜的修復過程造成影響,致使不易蛻膜,延長陰道的流血時間[3]。
臨床目前常用清宮術治療藥物流產不全,但該治療方式會使宮腔粘連以及子宮損失等發生幾率增加,擴散感染,導致異位妊娠以及不孕等現象出現;除此之外,附著于子宮宮壁的組織殘留物也會在有一定程度上增加清宮手術的難度。
米非司酮屬于臨床常用終止早孕藥物,與孕酮受體的親和力較高,可通過與孕酮受體競爭結合,有效阻斷孕酮,使蛻膜組織發生變性壞死,對內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釋放過程進行刺激,促進子宮的收縮[4]。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有效率88.9%高于對照組77.8%,并發癥發生率11.1%低于對照組40.7%(P<0.05);兩組陰道流血時間及尿妊娠試驗轉陰時間比較無較大差異(P>0.05),研究組月經復潮時間少于對照組,月經結束后子宮內膜厚度優于對照組(P<0.05)。從中可以看出,米菲司酮可有效治療藥物流產不全,修復子宮內膜,促進月經復潮。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治療藥物流產不全效果顯著,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較低,可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