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娜
聊城市東昌府區婦幼保健院,山東 聊城 252000
妊娠期糖尿病是婦產科比較常見的糖代謝異常,尤其是在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條件下,該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對孕產婦的健康和分娩結局均產生影響。妊娠期糖尿病容易增加產后出血、早期流產、胎兒宮內發育不良、妊娠高血壓等疾病風險,而現階段使用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控制飲食和胰島素治療,雖然有一定效果,但受到孕產婦壓力和情緒等因素的影響,需要配合優質護理干預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并發癥預防效果。
1.1一般資料 所有入選的孕產婦經過診斷全部符合妊娠期糖尿病標準,孕產婦的臨床資料完整,且在知情的情況下簽署同意書;同時,排除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合并其他類型妊娠期疾病患者、精神障礙性疾病患者以及造血系統病變患者。94例孕產婦的年齡為23歲~39歲,平均(28.7±1.4)歲;孕周28周~39周,平均(33.1±3.1)周;體重56kg~75kg,平均(63.4±2.6)kg;62例初產婦,32例經產婦。兩組孕產婦的孕周、年齡、體重等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監測孕產婦的生命體征、血糖控制以及胰島素的使用情況等;同時注意指導孕產婦合理使用胰島素,避免出現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密切觀察孕產婦的情況,如果出現異常要及時報告給醫生進行科學處理[1]。
觀察組優質護理干預:(1)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對孕產婦實施心理疏導,介紹妊娠期糖尿病以及處理方法等基礎知識,減輕孕產婦的心理壓力,同時講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心理狀態對血糖控制效果的影響等,促使孕產婦積極配合醫護人員[2]。(2)健康教育。在孕產婦入院之后開展健康教育,講解孕產婦營養的重要性、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注意事項等內容,使孕產婦能夠全面認識疾病。(3)飲食干預。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產婦需要在禁止食用動物性蛋白、含糖或者蛋類、奶制品等食物,應多食用高蛋白、纖維豐富、維生素豐富、高蛋白的食物等,飲食要保證清淡;同時,還要叮囑孕產婦正常且合理的進行飲食,保證熱量供給充足。
1.3臨床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孕產婦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并發癥以及護理滿意度。并發癥包括妊娠高血壓、產后出血以及胎膜早破。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孕產婦空腹血糖平均值為(5.41±1.02)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值(8.56±1.25)mmol/L;對照組孕產婦空腹血糖平均值為(6.57±1.36)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值(10.37±0.98)mmol/L。P<0.05,差異顯著。同時,觀察組孕產婦的護理滿意度為95.74%(45例),對照組孕產婦的護理滿意度為85.11%(40例);P<0.05,具有統計學價值。此外,兩組孕產婦的并發癥詳細信息見表一。

表一 兩組孕產婦的并發癥情況對比(n)%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產婦妊娠過程中的常見疾病,危害性較高,發病的主要原因與孕產婦的自身素質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糖耐量減少是誘發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表現,如果沒有達到及時且有效的控制,就有可能會誘發妊娠期高血壓以及產后出血等多種并發癥,影響孕產婦的健康和安全,并且影響分娩結局的安全性。可見,在臨床上針對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并發癥情況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孕產婦分娩的安全性。優質護理干預措施是護理學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護理理念,其護理方法隨著護理學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不斷優化,將其應用在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并發癥的預防性護理中,有利于控制孕產婦的血糖值、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并且能夠提高孕產婦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取得較高的綜合護理效果,最終達到提高孕產婦安全和改善分娩結局的護理效果。
經過本文的臨床研究發現:觀察組孕產婦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生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優質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并發癥預防護理的應用中取得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基于優質護理干預應用在預防妊娠期糖尿病孕產婦并發癥方面的護理效果顯著。這是因為該方法是以孕產婦為中心,從飲食、心情等方面實施護理,可有效改善孕產婦的血糖值,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