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全芹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婦幼保健院,山東 青島 266400
臨床研究表明,在自然分娩和剖宮產中均有一定的幾率出現產后出血風險,產后2小時是產婦出現產后出血的高發時間段,同時產后出血也是危及母嬰健康和妊娠結果的主要原因[1]。為更好的提升產后止血效果,最大程度的保證產后母嬰健康,在本文中筆者選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間接收的80例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的差異進行資料分組,重點圍繞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對產后出血患者臨床效果及對凝血因子的影響進行探討。詳細研究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婦科收治于2018年2月到2019年3月期間的80例產后出血患者病例樣本作為研究對象,共分為基礎組、干預組(每組各40例);基礎組患者年齡在24-38歲,平均年齡為(29.0±2.6)歲;干預組患者年齡在24-38歲,平均年齡為(30.0±3.1)歲。兩組患者的妊娠周期均在35周-41周,且均自愿加入本次臨床研究,并在一般資料方面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0.05。
注:兩組患者均符合臨床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將藥物過敏患者、精神障礙患者、心血管疾病嚴重患者及嚴重傳染病患者予以排除[2]。
1.2方法 基礎組給予縮宮素治療,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縮宮素治療,根據患者出血情況給予合理的注射劑量,一般劑量為20-30U,同時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各項生理指標變化情況,對患者每日的血壓、體溫、出血量進行測量并記錄,保持病房的潔凈和溫濕度,給予患者必要的飲食指導,確保攝入足夠的營養,促進產后的恢復。
干預組在基礎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卡前列素丁三醇治療,對患者實施靜脈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000μg,同樣在治療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各項生理指標變化情況,對患者每日的血壓、體溫、出血量進行測量并記錄[3-5]。如發現指標變化異常立即通知主治醫師進行救治。
1.3評判標準 以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凝血指標和不良反應情況。其中,臨床療效分為顯著、有效、無效三個等級,顯著表示在用藥15分鐘后子宮收縮明顯增強,出血量明顯減少;有效表示需按照醫囑使用相應劑量藥物進行止血,且在用藥35分鐘后子宮收縮逐漸增強,出血量逐漸減少[6];無效表示用藥后子宮收縮沒有增強,多次采取止血措施仍不見效果。臨床療效=(1-無效例數/總例數)*100%。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細菌感染、反復出血、過度疼痛和其他不良反應。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于兩組患者評判標準中所涉及的相關數據進行對比檢驗,若P<0.05,表明治療方法影響顯著。
結果顯示,基礎組臨床治療有效性為80%,干預組臨床治療有效性為95%??梢?,干預組患者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基礎組(P<0.05),差異顯著。相關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同時,基礎組患者各項凝血指標分別為CD62P 11%、PAgT 21%、PLT 192*109/L、TXA2 78nmol/L、D-D 144μg/L、Fbg 3.5g/L,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為30%;干預組患者各項凝血指標分別為CD62P 19%、PAgT 41%、PLT 107*109/L、TXA2 210nmol/L、D-D 290μg/L、Fbg 7.5g/L,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為10%??梢姼深A組治療方法對于患者凝血指標的改善程度以及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效果明顯優于基礎組(P<0.05)。對比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凝血指標和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臨床研究表明,卡前列素丁三醇的半衰期明顯要比縮宮素的長,可見在使用縮宮素后若止血效果不好時,若同時使用卡前列素丁三醇用于改善凝血指標,能夠起到較好的止血效果;同時相關數據顯示,聯合兩組藥物在進行止血治療時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過度疼痛和反復出血等不良反應,有利于母嬰健康。
在本文中,筆者選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3月間接收的80例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以藥物治療方法差異為依據,將資料分組,基礎組給予縮宮素治療,干預組在基礎組治療的前提下給予卡前列素丁三醇治療,收集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性、凝血指標和不良反應情況,借此對于整體療效展開探討。結果顯示,干預組患者臨床效率為95%,明顯高于基礎組(80%),P<0.05,同時干預組患者凝血指標(如CD62P、PAgT、PLT、TXA2、D-D、Fbg指標)和不良反應情況明顯優于基礎組(P<0.05),表明治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產后出血患者在縮宮素的基礎上同時使用卡前列素丁三醇的臨床效果顯著,可強化凝血指標,盡可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