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磊
滄州市南大港醫院,河北 滄州 061103
股骨粗隆間骨折常由髖部高能損傷所引起,針對該病臨床采取手術治療,手術結束后對患者實施早期康復對患者生存質量提高尤為關鍵。由于股骨近端具有獨特的血液供應方式以及解剖結構,如果手術內固定方式選擇處理不當,就有可能造成股骨頭壞死和骨折不愈等嚴重后果,因此科學選擇內固定器械對該疾病治療尤為關鍵[1]。此次研究探析InterTan釘和PFNA內固定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老年Evans Ⅳ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基本資料,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前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71.1±3.6)歲;后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71.2±3.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未出現明顯差異(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都給予全身麻醉,在標準骨科床上全身仰臥,雙足放置足架,會陰部放置牽引柱,對健側下肢進行外展和屈伸,同時牽引并復位骨折,利用 C 型臂 X 線機對骨折復位進行透視,實施消毒鋪巾處理。對照組在股骨大粗隆頂點作出一道斜形切口,切口指向近端并向后側和近側進行延伸。切開患者皮下,在患者股骨大粗隆的外側來放置導針,確保股骨髓腔內有透視導針。然后利用空心磚進行擴髓,并放置髓內釘,經過透視對合適深度進行確定。同時置入螺紋導針并對其進行調整,在合適的前傾角度內進行 鉆孔,之后放置螺旋刀片并且在遠端放置螺紋導針,最后置入尾帽。觀察組在股骨大粗隆的頂點偏內側向髓腔內置入直達導針,經過透視合格后進行鉆口擴髓,并放置型號契合的髓內釘,放置后對髓內釘的深度以及傾角進行合理調整。之后安裝釘瞄準器來放置導針,并經過透視對導針位置進行反復確定,避免固定過程中出現股骨頭旋轉移位。之后放置拉力螺釘和防旋刀片,再拔出防旋刀片放入鎖定螺釘和加壓螺釘,經過透視確認患者骨折復位好并且內固定物位置滿意后,再實施逐層縫合[2]。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參數,以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為研究分析指標。采用VAS評分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值和疼痛程度為正相關;采用Harris評分對患者髖關節功能進行評估,分值和髖關節功能為正相關。
1.4統計學意義 得出研究數據后,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采用(x±s)進行表示,并且實施t檢驗,當p<0.05時代表兩組數據差異明顯。
2.1兩組手術參數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以以及術中出血量多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2.2兩組患者術后一月VAS、Harris評分對比 觀察組術后一月VAS評分低于對照組,且Harris評分高于對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VAS、Harris評分比較
老年骨質疏松患者多發股骨粗隆間骨折,非手術治療容易引起患者骨折愈合不全或下肢短縮畸形,對患者步態造成嚴重影響。而隨著醫療手術技術以及內固定器械的進步,采用髓內、髓外等手術固定方式成為了該病重要治療手段。InterTan和PFNA作為常見髓內固定方法,臨床應用效果較好[3]。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InterTan觀察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都要多于PFNA對照組,分析原因是因為,InterTan釘固定術中,其克氏針在經皮定位髓腔過程中往往需要實施多次C型臂 X 線機透視,導致手術時間明顯延長,造成的術中出血量更更多。此次研究結果還表明,觀察組術后一個月疼痛評分和髖功能評分明顯更優,則主要是因為InterTan釘是梯形截面設計形式,對股骨外側張力能夠產生很好抵抗,具有良好的壓配效果維持旋轉穩定。并且近端卵圓形的螺形釘能夠增強內固定和股骨頭的旋轉穩定性,維持患者正常步態。不僅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復,還能夠幫助患者實施早期功能鍛煉[4-5]。
綜上所述,InterTan和PFNA都是老年Evans Ⅳ型股骨粗隆間骨折重要治療方法,InterTan能夠幫助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更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