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英男
黑龍江省第三醫院,黑龍江 黑河 164092
糖耐病屬于慢性非傳染性的疾病,因為胰島素分泌缺陷和胰島素抵抗而導致,對腎臟、心腦血管、眼部以及神經末梢均造成較大的影響,導致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并發癥,增加了疾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因此及早、及時的診斷和疾病控制非常關鍵。但是糖耐病災在早期疾病隱匿性強,依靠臨床癥狀表現確診已經對機體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早期疾病確診非常重要。常規檢驗使用尿檢的方式,檢查步驟復雜,速度慢,準確率低。隨著生化檢驗的出現,因為其操作的簡單、速度快以及檢出率高的特征,在臨床推廣[1]。本文對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上采用常規檢驗和生化檢驗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研究如下:
1.1一般資料 納入(2018年12月-2019年12月)200例本院治療的糖尿病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研究組),每組各100例。對照組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齡區間為43-77歲,中位年齡為(60.21±2.34)歲,1型糖尿病10例,2型糖尿病90例;研究組男性51例,女性49例,年齡區間為42-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62±2.62)歲,1型糖尿病88例,2型糖尿病12例。對兩組患者各指標進行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檢驗:獲取患者中段尿液5ml,置入全自動尿液分析儀中,獲取各項指標。
研究組行生化檢驗:1)對血糖、果糖胺進行測試,檢驗當天抽取靜脈血2ml,通過氧化酶法測試血清葡萄糖,使用糖化血紅蛋白試劑測試果糖胺,之后安排飲食,2h后測試餐后2h血糖。2)對耐糖量進行測試,實施空腹血糖檢測之后給予濃度為75%的葡萄糖溶液300ml,控制在3min內飲用完畢,等待半小時后獲得耐糖量數據。3)對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測試,抽取靜脈血,取得抗凝全血,以層析法進行測試,將10ml全血放于300ml溶血劑冷凍管中,獲取測試結果。
1.3觀察指標 ①分析兩組檢查檢驗準確率。
②分析兩組生化指標:通過葡萄糖(GLC)、糖耐受以及甘油三酯(TG)進行對比。

2.1分析兩組檢查檢驗準確率 研究組檢驗有效率為(95.00%)比對照組82.00%高,P<0.05,詳細數據見表1。

表1 分析兩組檢查檢驗準確率(n,%)
2.2分析兩組生化指標 研究組GLC、糖耐受、TG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2。

表2 分析兩組生化指標
糖尿病目前無特效的治療藥物,也無法治愈,僅能通過降糖類藥物和人工胰島素控制疾病進程,減少并發癥,改善預后。但是該病臨床特征不顯著,因此對于疾病的科學檢驗非常重要[2]。
上文數據中,研究組檢驗有效率為(95.00%)比對照組82.00%高,P<0.05。研究組GLC、糖耐受、TG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常規檢驗使用尿液作為標本,血糖檢測已經經過了腎臟的吸收,因此指標較低,而且尿液采集期間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實驗操作復雜,獲得檢驗結果的時間較長,準確率也難以保證,因此需要選擇更加有效的檢驗方式;生化檢驗將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紅蛋白以及耐糖量進行結合,為了避免空腹血糖波動[3],將各項檢測結合,獲得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其中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一旦發生作用不可逆轉,在一段時間內不會發生變化,因此可以真實準確的反應血糖的變化情況[4];耐糖量的測試則是用75g無水葡萄糖加上200ml-300ml的白開水制作成為濃糖的溶液,指導患者服用之后進行血糖測試,可以減少環境的干擾對檢驗的影響,獲取更加準確的血糖指標,因此生化指標的測試可以提升檢驗的準確率,而且GLC、糖耐受等在指標均高于常規檢驗[5]。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上使用生化檢驗與常規檢驗對比準確率更高,可以測試生化指標的變化,特征顯著,利于疾病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