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 偉
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理務關衛生院,山東 青島 266416
前言:血栓性腦梗塞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病,其是由于動脈血管壁病變狹窄而形成血栓所造成腦組織局部壞死,血栓性腦梗塞多為突然發病,病情發展迅速,患者在短時間內即會出現口眼歪斜、言語不利、肢體麻木等癥狀,及時治療可以降低腦組織損傷,提高患者預后效果,對于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1]。本文將對我院78例血栓性腦梗塞急診患者展開研究,具體分析阿司匹林對于患者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78例血栓性腦梗塞急診患者,分為甲、乙兩組,每組39例。其中甲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齡在52~75歲,平均為(62.52±1.59)歲,發病時間為1-11小時,平均為(5.39±1.18)小時。乙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齡在53~76歲,平均為(62.74±1.21)歲,發病時間為1-13小時,平均為(5.81±1.35)小時。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審批,對比兩組基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甲組(常規治療):為患者靜脈滴注丹參注射液(四川升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Z51021303,藥品規格:10mg),每次40mg,每天一次;同時靜脈滴注右旋糖苷(成都倍特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32022229,藥品規格:100mg:6g右旋糖苷40;5g葡萄糖),每次40mg,每天一次。
乙組(常規治療+阿司匹林):在甲組治療基礎上口服阿司匹林(拜爾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J20171021,藥品規格:100mg*30片/盒),每次100mg,一天三次。兩組患者均連續用藥一個月。
1.3觀察指標 運用NIHSS量表對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估,同時記錄兩組腦神經功能指標復常時間。NIHSS評分好轉情況≥90%,臨床癥狀消失為顯效;NIHSS評分好轉情況≥45%;<90%,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為有效;NIHSS評分好轉情況<45%,為無效。總有效率=(有效+顯效)/總例數*100%。

2.1NIHSS分值、腦神經功能指標復常時間 兩組NIHSS分值治療前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經過治療,兩組神經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乙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優于甲組(P<0.05);乙組腦神經功能指標復常時間短于甲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NIHSS分值、腦神經功能指標復常時間
2.2治療效果 甲組治療總有效率(74.36%)低于乙組(94.87%),差異顯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增多,血栓性腦梗塞發病率也隨之升高,該病會對患者感受功能、運動動能造成嚴重影響,若未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療,還會引發一系列相關并發癥,嚴重時導致死亡。疾病具有高致殘率、高死亡率,治療難度較大,很難實現徹底治愈,及早治療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疾病治療效果,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結合早期康復訓練,可以實現生活自理。血栓性腦血栓主要與動脈粥樣硬化、遺傳因素、糖尿病等有關,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大患病風險,血栓性腦梗塞一般在睡眠時發作,在發作后應立即送醫治療,對于血栓性腦梗塞急診治療是采用多種藥物聯合治療的方式,采用丹參注射液、右旋糖苷等藥物來消除血栓,調節血脂,減輕血栓阻塞對患者腦神經損傷[2]。阿司匹林是一種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其能夠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促進腦部血流量,還能夠緩解疼痛、清熱,能夠影響血栓的形成,應用在血栓性腦梗塞中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3]。本文將血栓性腦梗塞急診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開展對比治療,研究結果得出:乙組腦神經功能指標復常時間以及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均優于甲組;甲組治療總有效率(74.36%)明顯低于乙組(94.87%),表明阿司匹林聯合常規治療對患者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急診治療血栓性腦梗塞,可以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加快患者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