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冬梅
北京市西城區展覽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 100037
在西醫理念中,反流性食道炎的發生與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環境、遺傳因素等有關。反流性食道炎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以燒心、反酸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綜合征[1]。現代醫學治療重點在于運用促動力劑、抑酸劑和粘膜保護劑以改善胃食管動力,增強胃排空等作用,優點在于起效快但由于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胃食管功能,所以停藥后易復發,無法做到尋因而辨證施治。而中醫認為該病病因雖各不相同,有因素體脾虛導致土虛木乘;有因素體肝郁化火傷脾;有因飲食不節而至食郁傷脾胃,繼而土虛木乘;有肝膽火旺,肝旺克脾;各種原因終至脾胃失和,肝胃不和,胃氣上逆而為病[1]。在中醫理念中,五臟之中,肝臟、脾、胃的關系較為密切,故而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結合患者的病因去辨證、辨病、辨癥,從而采取個性化治療。治病必求于本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并有效防止疾病反復。本次研究中,著重探討培土疏肝降逆法治療反流性食道炎的臨床療效,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2018年9月-2020年7月收治的反流性食道炎患者70例,隨機分組為對照組以及研究組,對照組中,男性有22人,女性有13人,年齡區間在32-67歲,平均年齡為(40.81±1.94)歲;研究組患者中,男性有24人,女性有11人,年齡區間在31-65歲,平均年齡為(40.81±2.44)歲;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西醫治療,讓患者口服奧美拉唑(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0114;生產廠家:北京太平洋藥業股份有效公司),每日一次,一次一粒,每粒20mg;口服莫沙必利膠囊(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0317;生產廠家: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每日3次,每次1粒,每粒5mg。研究組接受培土疏肝降逆法治療,自擬培土疏木湯,方劑以左金丸+疏肝和胃丸+旋覆代赭湯加減。方劑組成:炒白術,茯苓,陳皮,黃連,炙吳茱萸,海螵蛸,瓦楞子,浙貝,白芨,旋復花,生赭石,炒枳殼,厚樸,川楝子,香附,柿蒂,炙甘草。臨證時結合病人個體差異、主癥表現、性別、年齡、體質、病理表現等諸多因素辨證、辨病、辨癥予以加減用藥,方劑用水煎煮后,每日服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8周。
1.3觀察指標 療效評估:顯效:患者的反酸、口苦、燒心感;上腹飽脹感;暖氣、打嗝臨床癥狀顯著改善;有效:反酸、口苦、燒心感;上腹飽脹感;暖氣、打嗝臨床癥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治療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對比,研究組較對照組高,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n/%)
反流性食道炎是消化內科常見疾病,該疾病會導致患者出現燒心、反酸等癥狀,是由于胃、十二指腸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所致,患者會同時伴有陣發性或者持續性的脹悶不適、上腹部疼痛、噯氣、嘔吐苦水、咽喉部異物等癥狀,在中醫范疇中,把反流性食道炎歸屬于“胃痛”“吐酸”“嘈雜”“反胃”“郁證”等范疇,疾病發生與肝胃郁熱、痰氣交阻、脾胃濕熱、脾胃虛滯、和脾胃虛寒有關,臨床主癥為:反酸或口苦、燒心感、上腹飽脹感、暖氣、打嗝。《黃帝內經.靈樞》指出:“邪在膽,逆在胃,膽泄則苦,胃氣逆則嘔苦”[2]。隋《諸病源候論》
載“噎酸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食,谷不消則脹滿氣逆。好噫而吞酸。”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嘔吐酸,暴注下泊,皆屬于熱”,熱邪蘊結于胃經可有胸骨后痛、燒心、反酸、嘔吐等癥狀表現[3]。《臨證備要·酸》日:“胃中酸,嘈雜有燒灼感,多因于肝氣犯胃”[4]。
西醫治療中,奧美拉唑是質子泵抑制劑,通過抑制胃酸分泌從而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莫沙必利進入體內后釋放乙酰膽堿,促進胃腸道蠕動,改善胃腸功能,與奧美拉唑聯合使用,能夠提升療效,但是西藥治療會導致出現嗜睡、頭暈等不良反應,且屬于對癥治療,停藥后疾病易反復發作。培土疏肝降逆法是根據患者的病因進行辨證施治,從而達到“治病必求于本”,以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清瀉熱濁為本,使得脾氣健運,肝氣疏解,木氣條達,胃氣通降[5]。因治法根于治本,疾病不易反復。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研究組(98.00%)較對照組(84.00%)高,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現代藥理學中,認為培土疏肝降逆法方劑中的藥物,能夠有效的促進胃腸蠕動,抑制胃酸分泌,還能有效修復胃內屏障,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中藥治療安全性較高,愈后較西藥好[6]。
綜上所述,培土疏肝降逆法治療反流性食道炎,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反酸、口苦、燒心感、上腹飽脹感、暖氣、打嗝等臨床癥狀,預后效果較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