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印剛
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仁仁醫院,四川 廣安 638019
COPD即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屬于一種慢性的氣道炎癥,部分患者的病情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并轉變成為急性加重期COPD[1],根據中醫理論,此疾病屬于痰熱郁肺型,可歸屬于“喘病”范疇,且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中醫藥治療,有利于促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提升[2]。本文中將80例COPD急性加重期(痰熱郁肺型)患者設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治療情況進行觀察對比分析。
1.1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兩組患者具體資料見下表1,P均>0.05,全部研究對象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且與急性加重分期標準相符合,存在呼吸癥狀加重情況[3],并對本次研究的目的、過程、可能的結果均已知情,且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西藥治療,其中主要包括消炎、解痙、止咳、祛痰、平喘、氧療以及抗感染等,同時、應用布地奈德霧劑進行吸入治療,每日2次,每次100—200μg。
1.2.2實驗組患者治療方法 給予實驗組患者應用常規西藥治療,方法與劑量均與對照組患者相同,同時加用清金化痰湯治療,其所應用藥材如下:瓜萎仁(15g)、梔子(8g)、黃芩(8g)、知母(9g)、桔梗(10g)、橘紅(8g)、茯苓(8g)、麥冬(8g)、川貝母(10g)、桑白皮(8g)、甘草(5g)、桃仁(10g)、蘇子(10g)。每日用藥1劑,使用清水500ml煎煮至250ml,分為早晚兩次服用。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進行對比:(1)FEV1%;(2)FEV1/FVC%。

治療前,兩組患者FEV1%及FEV1/FVC% 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FEV1%(66.9±6.2 %)、FEV1/FVC%(68.4±6.8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患者的FEV1%(62.4±6.1 %)、FEV1/FVC%(62.2±6.3 %)水平,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對比
中醫理論認為,COPD急性加重期(痰熱郁肺型)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肺部長時間處于被邪氣入侵的狀態之中,導致機體逐漸出現汽機的閉阻,進而形成了“痰濁內蘊”和“宣降失司”的情況,最終出現患者肺臟的生理功能下降。對于該疾病的患者來說,“本虛”為其發病的根本,在疾病進入到急性加重期時,能夠產生淤、熱、痰、毒等病理性的改變,所以給予COPD急性加重期(痰熱郁肺型)患者進行治療,應以活血化瘀和清熱化痰為主。
本次研究中給予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清金化痰湯,其中黃芩具有清瀉肺熱的作用,桑白皮能夠瀉肺和平喘,知母可以清熱及養陰,瓜萎仁、橘紅以及貝母均能止咳和化痰,桔梗可以清熱利咽,使用甘草對組方中的各項藥材進行調和應用,能夠起到顯著的肅肺效果。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的FEV1%(66.9±6.2 %)、FEV1/FVC%(68.4±6.8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患者的FEV1%(62.4±6.1 %)、FEV1/FVC%(62.2±6.3 %)水平,P<0.05。
綜上,針對COPD急性加重期(痰熱郁肺型)患者應用清金化痰湯聯合西藥進行治療,能夠對患者的肺功能起到顯著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