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利 韓敬芳
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山東 棗莊 277599
引言:近幾年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率越來越高,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慢性骨科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往往造成患者關節出現變形,發作時疼痛感非常強烈,對患者日常生活帶來很大影響。而且這種疾病治療起來難度較大,耗費周期非常長,往往在心理以及生理方面對患者帶來很大影響,尤其以老年患者最為多見。康復護理可以對患者實施多方面干預,在c基礎上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本文對康復護理以及常規護理兩種護理方式效果以及滿意度進行對比,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選擇了2019年2月到2020年4月來本院接受治療的500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通過隨機的方式將其分為兩組,每組各250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患者數量分別為110例、140例,年齡平均值為(63.3±2.7)歲;研究組男女患者數量分別為108例、142例,年齡平均值為(63.34±2.6)歲;兩者一般資料不存在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通過常規的方式進行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關節護理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一旦發病,關節部位將出現腫脹以及疼痛,日常活動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在關節上要做好有效護理。(1)這種疾病很容易受到積極影響,尤其天氣變冷的時候一定要讓患者加強保暖工作,每天對病房認真打掃并做好消毒工作,在濕度以及溫度方面保持穩定,為患者治療創造優良的環境。(2)對患者關節每天要按摩,然后進行熱敷,有助于關節促進血液更好的循環,同時晚上睡覺前堅持泡腳,水溫保持在40℃上下,每次泡腳時間保持在8分鐘左右,這樣可以更好的止痛消腫。(3)如果患者關節部位感到劇烈疼痛,所以結合實際情況給予鎮痛治療,當然也可以通過中藥輔助治療。
(4)此外,如果有必要及時對患者腳部給予按摩,促進患者腳步血液循環,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病情。
1.2.2功能鍛煉 結合患者患病情況以及身體素質,護理人員督促患者展開功能訓練,不過在訓練時頻率以及強度不能過大,可逐漸加大;對于那些病情較嚴重的要臥床休息,同時對患者關節部位用夾板有效控制,通常保持15天左右時間;每天定時對患者關節附近部位按摩,每次保持在9分鐘左右,每天按摩2~3次,有助于患者腿部血液更好循環,縮緊肌肉萎縮的發生率。如果患者病情有所緩解,每天要督促患者即使上床多參加活動,比如可以讓患者自己洗臉以及上廁所,當然也要督促患者對關節部位進行訓練,有助于讓關節部位活動度得以提升。除此之外,為了讓患者關節功能更好的恢復,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紅外線照射,每天1次,每次照射時間保持在20分鐘上下即可。
1.3觀察指標 針對康復干預后患者護理效果以及滿意度展開觀察。
1.4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 22.0軟件對P值展開評估,計量以及計數資料分別通過t以及%表示,在計算時分別以(±s)以及c2來進行,如果P<0.05,說明兩組資料統計學存在差異。
2.1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照總護理滿意度為80.8%,研究組該數值為94%,明顯更高,P<0.05,具體可見表 1。

表1 護理滿意度對比
2.2護理效果評分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整體護理效果明顯更高,P<0.05,具體可見表 2。

表2 護理效果對比(分)
臨床上類風濕關節炎發病率非常高,作為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疾病治療難度較大,而且該疾病經常發作,往往對患者關節帶來重大影響,比如關節部位出現變形或者對肢體功能帶造成障礙,對患者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因為該疾病治療難度非常大,因此在治療時很容易反復發作,再加上該疾病主要以老年群體為主,身體機能整體較差,患者不得不忍受劇烈疼痛,在心理以及生理方面也面對著較大壓力,因此很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在治療時往往存在不配合的現象。通過康復護理模式對患者關節部位進行有效干預,這樣護理工作也將變得更為全面化,在具體操作環節及時對患者關節部位進行按摩,然后熱敷,如果天氣較冷,還要采取保暖措施,有助于患者關節部位血液的很好循環,最終發揮出緩解疼痛的效果,對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帶來明顯改善,防止病情加重。
綜上所述,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通過康復護理干預效果比較明顯,患者滿意度也較高,因此在臨床上可普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