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靜
甘肅省隴西縣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甘肅 隴西 748100
呼吸衰竭是臨床常見疾病類型,是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導致的換氣功能或肺部通氣功能障礙,導致機體無法進行正常氣體交換,使得患者出現呼吸衰竭癥狀,而引起的系列代謝紊亂或機體功能異常。呼吸衰竭高發于老年人群,患者患病后生活質量水平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患者對醫院的護理服務質量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1]。本研究對象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2例急診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在急診呼吸衰竭患者急救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的價值,現作如下分析總結。
1.1臨床資料 本研究92例分析對象為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間收治的急診呼吸衰竭患者。入選對象均符合急性呼吸衰竭相關診斷標準,經計算機數表法分組,46例被納入參比組,另46例被納入實驗組。參比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46歲到72歲,平均年齡(65.32±1.25)歲。實驗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47歲到74歲,平均年齡(64.97±1.37)歲。2組患者基礎資料(性別、年齡)經統計學檢驗后呈現P>0.05,提示具高度均衡可比性。
1.2方法 將常規急診護理作為參比組干預措施:包括改善患者血液循環、抗感染、利尿、吸氧、平喘、解痙等,根據患者病情改善情況為其進行有效護理干預。在參比組基礎上將優質護理作為實驗組干預措施:①生活護理: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習慣、飲食等,食物以高營養、清淡為主,加強患者飲食指導;告知患者藥物用法用量,講解不良反應;采取科學作息時間,保證患者日常睡眠充足,注意個人衛生;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區環境,定期消毒、通風,保持病房衛生,控制室內溫濕度以患者舒適為宜,定時為患者換洗衣物。②健康教育:為患者及親屬講解呼吸衰竭相關疾病與治療知識,使患者能夠對疾病建立全面正確的認知,提升患者治療配合度與依從性,加強患者心理護理,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了解患者不良情緒產生原因,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升患者治療信心。③并發癥的護理,加強患者休克、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護理相應處理措施,及時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協助患者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密切觀察患者有無抽搐、煩躁、神志恍惚等肺性腦病表現,出現異常立即告知醫師并協助處理。
1.3指標評價 比對分析2組HR、PaCO2、PaO2、護理滿意度。使用我院自制滿意度量表評價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護理滿意度=[(特別滿意+較為滿意)/總例數]×100%。詳細記錄兩組患者HR(心率)、PaCO2(二氧化碳分壓)、PaO2(血氧分壓)水平。
1.4數據處理 選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實施X2檢驗,計量資料實施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分析兩組患者HR、PaCO2、PaO2水平 實驗組HR、PaCO2、PaO2水平均優于參比組(P<0.05)。

表1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HR、PaCO2、PaO2水平
2.2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實驗組對護理措施的滿意程度高于參比組(P<0.05)。

表2 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n(%)]
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患者換氣功能與肺部通氣功能受到嚴重阻礙,無法正常完成氣體交換的過程,患者出現呼吸衰竭時動脈二氧化碳分壓與動脈血氧分壓會偏離正常值,對患者代謝與生理功能產生嚴重影響,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
優質護理服務能夠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開展優質、個性化的護理服務,通過全面綜合的護理,能夠保證患者身心舒適,提升患者綜合療效,有效促進患者康復[3]。本次研究結果數據表明,實驗組HR、PaCO2、PaO2水平均優于參比組(P<0.05);實驗組對護理措施的滿意程度高于參比組(P<0.05)。說明為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相比常規急救護理更能有效改善患者HR、PaCO2、PaO2水平,提升患者對護理干預措施的滿意程度,通過用藥護理、并發癥護理等,能夠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加強環境管理、呼吸訓練和飲食控制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身體素質,增強患者機體免疫能力,促進患者康復。
綜上所述,在急診呼吸衰竭患者急救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能夠取得理想護理成效,顯著改善患者HR、PaCO2、PaO2水平,提升患者對護理措施的滿意程度,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