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芳
淄博市張店區中醫院,山東 淄博 255000
冠心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狀動脈變窄,從而造成心臟供血不足,促成心肌功能障礙。該病具有高發病率、高并發癥的特點。因此,早期對冠心病進行有效的病情發展、變化進行檢驗至關重要,是臨床需要嚴格重視的問題[1]。有研究表明,血清膽紅素和尿酸對冠心病有一定的檢測作用,血清膽紅素主要是由人衰老過程中紅細胞溶解血紅蛋白產生的,可以通過清除多余的氧自由基和抑制氧化修飾來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從而降低冠心病的發病風險。尿酸主要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也有診斷冠心病的良好效果[2]。本次研究主要探討了探討冠心病患者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檢驗的診斷效果,詳細如下。
1.1一般資料 在2017年09月—2020年01月之間進行本研究的冠心病患者研究樣本選擇,共選擇36例作為觀察組,再另外選擇同期檢驗的健康人員36例作為對照組,在對照組人員中有20例為男性,有16例為女性,年齡范圍在52—80歲,平均年齡(72.68±5.58)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8.75±3.69)年,對照組所有患者均沒有其它身體器官疾病。在觀察組患者中有21例為男性,有15例為女性,年齡范圍在53—78歲,平均年齡(72.36±5.97)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8.24±3.79)年。本研究所有患者的疾病基本資料與個人資料相比數據相當,(p>0.05),具有可比意義。
1.2方法 兩組研究人員均共同進行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檢驗。對所有檢驗人員在清晨進空腹進行靜脈血的抽取,共抽取5ml,將其抽入抗凝管中實施離心處理,然后在當天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檢驗血清指標。對血清膽紅素使用酶法檢測,對尿酸使用重氮法檢測。由醫院經驗豐富的心內科專家來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準確判斷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且診斷標準必須要有1支冠狀動脈主支管腔,且狹窄程度在50%以上。結合Gensini 積分來對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進行比較分析。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研究人員診斷后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主要包括: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與尿酸。

2.1分析研究人員診斷后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 觀察組的各項血清膽紅素水平與對照組進行對比數據明顯較較低而尿酸水平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

表1 研究人員診斷后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分析
冠心病容易受到年齡、肥胖、家庭遺傳、血脂和吸煙等情況的影響,隨著中國人口的老齡化,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率一直在不斷上升,嚴重危害著大多數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臨床上加強了冠心病的發病機理,并發現膽紅素的濃度與冠心病密切相關,血清總膽紅素與直接膽紅素是臨床內科廣泛運用的檢查項目,在診斷冠心病時,常使用血清膽紅素進行檢測[3]。患病后,血清膽紅素持續下降,這進一步削弱了血漿抗氧化的能力,并提高了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從而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清膽紅素是血紅蛋白所分解的產物,在臨床檢查中通常作為肝膽疾病和溶血性疾病的診斷,但是目前明顯缺少有關血清膽紅素可降低的病理學意義的報道[4]。相關研究學者發現,血清膽紅素水平與冠心病之間息息相關,被認為是發生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患者的血清蛋白和膽紅素互相聯合,然后與自由基相結合,這種新的組合可以將組織低密度脂蛋白與超氧自由基有效消除,從而避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某些指標的下降可以證明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合成和氧化能力降低。血尿酸是由人體新陳代謝而出的產物,是一種嘌呤化合物[5]。腎臟正常排出后,各種指標繼續異常高于正常水平指標持續出現異常并比正常水平要高,說明大量的嘌呤合成能夠削弱腎臟排出的能力,這極大增加了冠心病的風險并促進了冠心病的發病范圍。
本次研究分析兩組研究人員診斷后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水平,結果表明,觀察組的各項血清膽紅素水平與對照組進行對比數據明顯較較低而尿酸水平明顯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師曉蘭[6]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在臨床上對冠心病患者采用血清膽紅素與尿酸檢驗的效果極好,能有效評估患者的病情,值得臨床的借鑒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