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恒
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中醫院骨科,山東 菏澤 274900
瘀血阻滯型膝骨關節炎是一類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多發于中老年群體,患者臨床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并伴有運功功能障礙,是目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疾病之一[1],臨床治療方式分為西醫治療和中醫治療,而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更加科學有效[2]。故本文將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探究通絡外治法治療瘀血阻滯型早中期膝骨關節炎效果。
1.1基本資料 從2018年7月到2019年6月期間挑出已就診的80例瘀血阻滯型早中期膝骨關節炎患者,按照病號順序進行分組,即偶數號為觀察組,奇數號為對照組。
每組的具體情況:對照組共有40例患者,男19例,女21例,年齡區間(54-76)歲,平均年齡(62.56±8.41)歲;觀察組共有40例患者,男19例,女21例,年齡區間(52-80)歲,平均年齡(62.53±8.39)歲。
1.2操作方法 對對照組實施常規藥物治療方案即西醫治療方案,口服愛爾蘭羅達制藥廠生產的藥品注冊號為H20090797的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0.5g/次,3次/天。
對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通絡外治法治療方案,具體治療過程:①中藥熱腌包外敷:取乳香、青風藤、透骨草、骨碎補、獨活、麻黃、三棱各15g,細辛10g,牛膝、當歸、川芎各30g以及艾葉25g混合搗碎,與大青鹽1:1比例混合封入布袋進行加熱,溫度至45℃時外敷于患處20-25min,1次/天。②刺絡放血法:找出淺表位紫黯色靜脈,皮膚消毒后選取4個放血點,針刺放血,出血量控制在2-10ml,2次/周。③局部拍打法:患者將雙膝伸直放平,膝關節放松,雙手拍打膝關節內外兩側,頻率控制在60次/min,力度以患者耐受力為準,20min/次,2次/天。
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6周的治療。
1.3觀察指標 (1)統計治療前后WOMAC骨關節炎指數評分,采用西安大略湖和麥克馬斯特大學(WOMAC)骨關節炎指數評分進行評價,包括關節疼痛、關節僵硬以及軀體功能三個指標,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骨關節炎癥狀越嚴重。(2)統計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幾個指標,療效標準:①骨關節疼痛感消失,關節功能恢復正常,判定為顯效;②骨關節疼痛感有所緩解,關節功能趨于正常,判定為有效;③骨關節疼痛感劇烈且關節功能未恢復甚至加重,判定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x100%。

2.1治療前后WOMAC骨關節炎指數評分 結果相較兩組,WOMAC骨關節炎指數評分在治療前無差異(P>0.05)而在治療后均降低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WOMAC骨關節炎指數評分
2.2治療效果 結果觀察組治療效果比對照組更好,數據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治療效果[n(%)]
中醫認為瘀血阻滯型膝骨關節炎屬“痹癥”[3],病因為經絡淤堵導致瘀血阻滯,血流不暢從而發病,故化瘀通絡為主要治療思路,通絡外治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中藥熱腌包外敷、刺絡放血法以及局部拍打法等外部方式助患者化瘀通絡,其中中藥熱腌包外敷可使藥物直達病灶;刺絡放血法能有效祛除脈絡淤血而生新血,改善血液循環;局部拍打法可暢通經略,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疏通脈絡治療疾病的目的[4]。聯合西藥治療,標本兼治,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通過上述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相較兩組,WOMAC骨關節炎指數評分在治療前無差異(P>0.05)而在治療后均降低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效果比對照組更好,數據差異顯著(P<0.05),這說明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聯用通絡外治法可達到良好的臨床效果,可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