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陽
保定慈銘門診部,河北 保定 071000
體檢中,血常規為基礎檢查環節,通過血細胞分析以明確患者身體狀況,并以此為依據進行疾病預防、診斷,需準確檢驗以為臨床提供準確參考意見[1-2]。為進一步探究時間及溫度對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影響,本次研究選50例體檢者為研究對象,血液標本采集后分別置于不同時間、溫度條件下,探究對其血細胞計數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2019年10月至12月期間,50例體檢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35~57歲,平均(44.01±5.18)歲;排除合并血液疾病、血細胞異常疾病者;體檢者對研究知情同意;研究符合醫學倫理。
1.2方法 抽取體檢者空腹靜脈血,等分為7份,常規抗凝;其中1份采集后即時行血常規檢測;剩余6份均分為2份,其中3份儲存于室溫(23~25℃)、另外3份冷藏柜(4℃),送檢時間分別為4h、12h、24h;將即時送檢的標本依據不同采集時間分組,形成上午組(7~11點,31例)、下午組(13~14點,19例);后均行血常規檢驗;血常規檢驗以邁瑞-58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開展。
1.3觀察指標 觀察不同溫度、儲存時間、采集時間下血常規檢驗結果。

2.1不同儲存溫度、時間對血常規結果影響 室溫儲存、冷藏儲存血液標本各個時間點血細胞水平相近(P>0.05);兩種儲存條件下送檢4h時各項指標與即時送檢相近(P>0.05);儲存12h、24h時,兩組血小板數量均較即時檢驗、儲存4h檢驗高(P<0.05);儲存24h,兩組白細胞計數均較儲存12h、4h、即時送檢低(P<0.05);儲存24h時,兩組紅細胞計數較12h、4h、即時送檢高(P<0.05);下午組血液標本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較上午組,紅細胞計數較上午組低(P<0.05),見表1。

表1 不同溫度、時間血常規結果情況
血常規檢驗準確性,對判斷預后、指導患者用藥具積極意義[3]。本次研究發現,血常規樣本采集后不同儲存溫度對血細胞幾乎無影響,但送檢時間、血液樣本采集時間均會影響血細胞計數水平。因此為保證體檢血常規結果準確性,建議如下:
1、縮短送檢時間:12h內會出現血小板計數變化24h會出現紅細胞計數及白細胞計數變化,因此為保證結果準確性,需盡量縮短血液標本送檢時間;若無法保證即時送檢,需盡量在4h以內完成檢驗,避免發生血細胞變化。
2、統一體檢時間:正常情況下,健康體檢均為晨起空腹檢查,但也存在個別體檢者午后檢查情況,可能會出現血細胞水平變化;因此在體檢時,體檢者盡量保持相近時間參加體檢,有利于保證檢查結果時效性,以為臨床疾病診斷提供準確參考依據。
綜上,本次研究可見,不同儲存溫度對血液標本血常規檢查指標無明顯影響,但不同儲存時間、血液標本不同采集時間會出現結果偏高或偏低情況,因此為保證檢驗結果準確性,需盡量縮短送檢時間、統一體檢時間,以保證血常規檢驗結果臨床疾病指導價值。